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北方移民建立的政权东晋和南朝,将中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带到了南方,并给北方的非汉族政权带来示范作用。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朝仪的两位主持者,都是熟悉南朝典章制度的人物,改革的参照物也是南朝;秦朝至三国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游离于汉族政权之外。永嘉之乱后,南迁的政权为了延续统治,不断扩大开发地区和设置新的行政区,汉族政权的实际疆域进一步扩大;北方移民的大量迁入和迅速繁衍,使得汉族逐渐成为南方地区的主体民族。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移民史·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二   陕南原以种植小麦为主,移民的到来,使汉中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大米逐渐成为汉中、安康河川地带的主食,但远离汉江沿岸的很多地方仍然是米面共存或者更偏向面食。面食兼具南北,其中蒸面、热干面等具有荆楚色彩。米食除了米饭,以米制面也是一个特色,汉中著名的热米皮就是以大米粉蒸制而成,这是大米的面条化吃法。陕南山区在明清以前主要种植大麦、小麦、燕麦、荞麦和豆类,移民的到来导致苞谷和洋芋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并改写了传统的五谷种植结构,其中苞谷糊汤是商州人的最爱,爱用辣椒、生姜、花椒、酿造醋、酸菜、泡菜等,汉中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泡菜坛子,这和湖南、四川人极其相似。汉中有“三天不吃酸,腿杆打闪闪”的俗语,在西南及两湖也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弯弯”“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转转”等说法,说明汉中与巴蜀、湖湘在饮食文化上有相通之处。

——摘编自田龙过《明清移民与陕南饮食文化的历史变迁》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魏晋时期北民南迁促进民族交融的主要表现。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陕南饮食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古代移民潮形成的原因。
2 . 主营百货及皮毛生意的某山西商号,从天津等地采购货物,用驼队运往酒泉、敦煌(分号)后批发给当地商贩,再将分号收购的山货、皮毛运回包头(总号),继而转运天津。该商号不仅运送本家商号货物,还承办别家商号的代运业务。这类山西商号的活动(     
A.促进了西北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B.凸显晋商在经济领域的引领作用
C.推动了西北与国内外和平友好往来D.构建内地之间物质技术交流平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有学者认为,罗马人不但用自己的劳动和心智创造了本地区文明,而且还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在开放、融合中创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达文明。由此可知,罗马文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为(     
A.坚持本民族物质文化特色B.坚持开放并不断融合文化
C.激发民族创造力和自豪感D.地中海区域得天独厚优势
4 . 孔子主张“仁”“为政以德”“使民以时”;反对“暴政”,反对残酷剥削,反对“非礼”。孔子有关“仁”和“礼”的学说(     
A.成为封建时代政治和社会伦理的源泉
B.标志着儒家思想体系的逐步官方化
C.推动我国社会伦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D.阻滞了新的社会形态的孕育和诞生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制定了重农抑商的政策,不许商人穿丝制品、操兵器、乘车骑马,不许他们做官,加倍征收他们的算赋。但是商人通过囤积居奇,操纵物价,用高利贷盘剥农民,成了富人,他们用钱财结交王侯,抬高了社会地位,以至文帝时出现了“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的严重形势。针对这种情况,文帝倡导以农为本,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和“约法省禁”的政策,给农民一些经济的实惠,减轻政治的压迫,增强农民阶级对抗土地兼并的能力,以保护封建的农业经济。

——摘编自张大可《论文景之治》

材料二   汉文帝稳定政局、约法省禁,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安宁的环境。他避免战争,节制兴建,节约了国家开支,减轻了人民的赋役负担,从而调动了人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此外,他实行“入粟拜爵”另开财源,以减少算赋,免收田租,让农民休养生息。在工商业发展上,汉文帝时政府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这样,最终财源得到扩大,富国富民的目标得以实现,文景盛世得以出现。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文帝倡导以农为本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文帝的经济措施,并结合所学,试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引入大量文人参与国家军事管理,军队内升迁“必出人主亲擢”,宋孝宗甚至对于“三衙”以下诸军统制官的选拔都“锱铢必较”。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政府管理效率B.分散中央机构权力
C.抑制武将势力膨胀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7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节日,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形成了统一的知识传播媒介,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认同“龙”“长城”“长江”“黄河”等文化和地理标志。这些文化载体(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B.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C.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D.利于塑造中华民族共同的道德准则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图1、图2所示是秦朝和波斯帝国的主要道路示意图。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图1   秦驰道示意图

图2   公元前6世纪的波斯帝国

A.有效维持了社会稳定B.促进了两者的经济文化交流
C.都以巩固统治为目的D.都引发了国内严重政治危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中外接触日益频繁,一些驻外使节和出洋留学的知识分子带来了近代西方先进的图书馆思想、办馆模式以及图书馆学理论和方法,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诞生提供了思想舆论和学习榜样。1847年,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天主教堂创办藏书楼,在北京西什库北天主教堂创办北堂图书馆;1894年上海创办的圣约翰大学图书馆,于1915年实行开架借阅;1903年武汉建立了文化公书林,将文华大学的中西文图书期刊公开陈列向世人开放,同时打破旧式之高阁的藏书楼观念,采取开架式供人阅览。京师图书馆与浙江绍兴古越藏书楼的建立和向社会开放,使中国的图书事业从此由以藏为主走向藏用结合并开始进入以用为主的阶段,这是近代图书馆事业进入历史新时期最明显的标识。

——摘编自张瑞云《浅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起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图书馆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图书馆的特点和意义。
10 . 两河流域的一个重要传统,是国王登基后一般会颁布法典。在《汉谟拉比法典》之前,西亚地区已经有过多次颁布法典的行动,如埃什嫩那国王俾拉拉马的法典、伊新国王李必特的法典。这些法律的颁布从根本上是为了(     
A.维护统治者的权威B.树立公平正义形象
C.宣扬君权神授思想D.保障平民正当权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