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48 道试题
1 . 唐朝《捕亡律》“知情藏匿罪人”条规定,藏匿罪犯的亲属因尊卑关系的不同而处罚不同,卑幼的隐匿行为,尊长虽知情纵容,但是仅论卑幼的罪名,而对于尊长隐匿罪犯的行为则可以减刑甚至免罪。这一法律规定(     
A.损坏了法律权威B.确保了司法公平正义
C.彰显了儒家伦理D.巩固了特权等级制度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过程

朝代

宰相职位名称

丞相、相国

相国、丞相、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内史、纳言

尚书令、纳言、内史令、中书令、侍中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右仆射、太宰、少宰

中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

明初

中书左右丞相

——据黄本骥《历代职官表》整理

材料二   明初的中书省组织庞大,职权很重,这一部门远承古代的宰相制度,近袭元朝中书省“录军国重事”的旧制。胡惟庸案不过是一个偶发的事件。问题的实质在于,朱元璋对于中书省在自己执行皇权时造成掣肘和潜在的威胁,早就高度不满和戒备。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三月,明太祖下旨,“令奏事毋关白中书省”,明显的意图是要限制中书省的职权,但这还不能从制度上根本解决问题,矛盾仍然相继出现。洪武十三年,朱元璋因胡惟庸恃功骄纵,跋扈揽权,最终撤销中书省,废除宰相制。但是,事态的发展难以尽符主观愿望。首先是,以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来驾驭一个封建大帝国国家机器的运转,是极难做到的。仅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件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一一亲自批答如此浩繁的章奏,一一裁决如此众多的事件,显然是不可能的。“密勿论思,不可无人”,设置一定形式的辅政机关仍然有必要。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废除宰相制的原因,并评析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立”与“废”。
4 .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从“五位一体”总体路径到擘画“五个世界”总体布局;从在国家之间和地区层面构建命运共同体,到在全球领域打造网络空间、核安全、海洋、卫生健康等命运共同体;从“一带一路”倡议到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这说明(       
A.世界已经建立起了新型国际关系B.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体系日臻完善
C.中国开始引领世界格局的新发展D.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5 . “这一构想坚持了我国社会主义的主体作用,也包容了港澳台的不同特点,一是尊重了这些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二是照顾当地人民的希望和利益,三是考虑国际,尤其是英、葡、美等国与当地的关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港澳台拥有和少数民族自治区一样的自治权
B.回归后的港澳台需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坚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大业
D.“一国两制”的实施以港澳台利益为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5年,中国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较2005年下降了72.4%,全国运输船舶百万吨港口吞吐量等级以上事故件数平均每年下降5%,民航运输航空百万小时重大事故率10年滚动值为 0.018(世界平均水平为0.24) 。这说明该时期我国(     
A.人工智能提高了政府服务水平B.交通工具发展推动了道路建设
C.交通的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创新D.交通运输服务的质量得到提升
7 . 1965年底,我国共有各级各类卫生防疫站2499个,与1952年相比,医疗机构增加了16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197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到169732个,专业医院9293个,卫生技术人员2463931人。这些成就(     
A.推动了新型医疗合作制度的发展B.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体现出医疗卫生技术的发展迅速D.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6~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束手无策。世俗医学要求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禁止集会等,有效防止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而传统宗教疗法祈祷、忏悔等几乎被抛弃。据此可知,西方疫病(     
A.客观上冲击了宗教的权威性和神圣性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促使西方国家民众信仰危机开始出现D.直接导致欧洲宗教运动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朝沿用了隋朝修建的大运河,其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国家生命线。同时,陆路交通非常发达,有长安附近以及两京之间的驿道、驿馆,还有通向全国道、州、县的11条交通干道,及道、州、县间横向连接的6条交通线。据此推断,唐朝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推动交通发展B.交通建设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C.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往来密切D.经济因素是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的重要动力
10 . 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是这座古城的中心。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