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他们与人一样,具有人的形象、人的优点和弱点。他们表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千姿百态、喜怒哀乐、气质性情,甚至于人类的癖好。他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人性善的一面,也有人性恶的一面。他们不过是大写的“人”而已。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艺复兴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都是先进知识分子,他们是新兴阶级的代表,他们的思想和理念,反映了新兴生产力,对步履蹒跚、长夜无歌的旧社会,扮演着启蒙和掘墓人的角色。文艺复兴时代,人才辈出、群星灿烂,先进知识分子是博识奇能的多面手。例如,但丁既是文学家,又是著述《论世界帝国》的政治家;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还是驰名的力学家、大数学家兼工程师;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创始人,又是数学家;德国的阿丢勒既是雕刻家、画家,又是建筑师。

——《欧洲文艺复兴的“以人为本”与各国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学中诸神形象所反映的特征及古希腊这种文学表现形式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指出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官员曾经三头大规模集体出洋:第一次是1868 年的蒲安臣使团。这是由外国人率领的近代中国第一个外交使团。第二次是1887年的海外游历使。这是清政府第一次通过考试选拔全部由中国官员组成的游历使团。第三次是1905 年的五大臣出洋。这是清政府第一次派遣王公大臣集体出洋考察各国政治,并且讨论和制订了考察方针和计划,立宗旨,以考察各国政体、宪法为中心;并作分工、专责任、定体例,勤采访,广搜罗,以图“他山攻玉”,“钢举日张”。通过这相隔各二十年左右的三次集体出洋,我们可以看到晚清中国官员走向世界的发展轨迹。

——王晓秋《三次集体出洋之比较:晚清官员走向世界的轨迹》

材料二 中共中央派出的对港澳、日本和西欧五国的三次考察,是为改革开放决策寻求参照和良方的“先头兵“和“探路者”。1978 年6月1日和3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听取和讨论了赴日和赴港澳经济贸易考察组的考察报告;6月30 日,再次听取和讨论了谷牧访问西欧五国的情况汇报。这三次考察获得中央政治局的重点关注,影响较大,意义深远。例如,美国学者傅高义认为:谷牧率团考察西欧与1978 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一起“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三个转折点”

——摘编于文世芳《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对外经济考察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三次集体出洋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清末三次集体出洋和中共中央派出的对港澳、日本和西欧五国的三次考察的影响。
2022-07-14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的……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件……当然,最激烈的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共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一一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决议根据党和红军当时所处的战争环境,集中解决了最有决定意义的军事路线问题。鉴于当时党内大多数同志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政治上的错误尚未清醒认识,决议上写了“党中央的政治路线无疑义的是正确的。”

——郑广谨等著《中国红军长征记》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着何种分歧,并分析产生原因。
(2)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特点。
(3)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2021-03-09更新 | 554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测试(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都是希腊人。”

——【英】雪莱

材料二 伯利克里强调雅典的民主保证公民的权利。雅典审判苏格拉底(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的法庭,由500名来自社会各界民众的陪审员蛆成。在经过两轮投票后,苏格拉底最终被不公正的判以死刑。

《十二铜表法》的编定委员会由贵族和平民各五人组成,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平民的利益,使罗马的共和制度逐渐体现出平民色彩。(帝国时代)皇帝自己可以制定法律,君主所悦者即具法律效力”,这是帝国拥护者中意的箴言。

——【美】罗伊T马修斯《古典时代》

材料三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这就把近百年来因扰英国的主权问题解决了,既然议会创造了国王,主权当然在议会。光荣革命建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改变了英国的政体。光荣萃命还留下了深刻的历史遗产,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雪菜认为“我们都是希腊人”?
(2)根据材料二,谈谈对民主和法制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政体有什么特点,其确立对人类政治文明有何启示?
2020-03-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央集权……是历史的进步。从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国家结构形式与权力体系就一直以单一制为目标朝前发展,强调以君主专制为内核的中央政府的这个政治中心,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和目的,就是要尽可能的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避免地方权力过大,进而威胁中央政府或分裂国家。

——宋亚平《郡县制: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的坚实基石》

材料二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廷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再受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照……“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山河形便)

——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
(2)材料二中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行省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与前代相比,行省制有何特点?
(4)以上三则材料反映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怎样的发展趋势?
2020-03-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封建政治以“亲亲”“尊尊”为骨髓,大宗包含小宗,而大宗为本,小宗为其枝。徐复观先生就曾经指出:有干则必有枝,在常情说,干枝本是一体,干强者枝茂,枝茂者亦可增加干之强,这是周初封建的信念,齐桓、晋文的霸业,也证明了这一点。

——摘编自高晓荣《秦汉时期“强干弱枝”政策考论》

材料二   中国地方行政区划,自秦汉以来,基本上按山川地形的自然境界建置。……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极力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地方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摘编自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封建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及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贡制度作为古代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制度,前提是政治上的臣属,以朝贡制度为核心的所谓东亚国际秩序是以中华帝国为中心,周围夷狄各国接受册封,向中国朝贡。具有互利性,中国皇帝通过朝贡制度满足君临天下、四海臣服的虚荣心和确保边境安宁,对朝贡国的赏赐甚至比朝贡的价值还高得多,而朝贡国则通过朝贡体制获得统治的合法性、安全保证和经商的好处。对于那些数量众多的一般性朝贡国,是否朝贡完全是一种自愿行为,不受中国武力强弱的左右,这种和平主义特征来源于儒家的德治观念。也正是在与华夏中国的接触的过程中,东亚各国还渐形成了以中国古代法为中心的中华法系。

罗马的行省制度主要是靠军事征服的方式维持的。罗马及其行省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初期实际类似于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关系,每个行省都由罗马派总督统治以掠夺为日的,罗马的繁荣是建立在对海外行省的掠夺的基础上。在罗马境内,只有罗马公民才具有公民权,而非罗马公民则不享有公民权。随着罗马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行省居民取得了完全的或不完全的公民权,直到公元212年所有的罗马居民都取得了公民权。这样所有的罗马行省的居民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罗马法在公民法和万民法统一以后,还渐成为以私法为中心的适用于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法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罗马法系。

——摘编于朱景文《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古罗马的海外行省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制度和古罗马行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行省制度兴起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朝贡制度的积极影响。
2022-07-25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宇华实验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也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学者瓦德奈伊曾经说过:“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他们的参战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

——摘编自豆丁网《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作用。
2022-07-14更新 | 18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兼天下不难矣。”“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材料三   董仲舒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方针,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实现了深刻变革,教育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这项改革覆盖面广,涉及900多所高校,有597所高等学校合并组建为267所高等学校,有利于学科的交叉综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原来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管理的367所普通高校,改革后有近250所高校实行了省级政府管理、地方与中央共建的体制,克服了部门和地方条块分割、重复办学、资源浪费的弊病。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新体制已经形成。新的体制理顺了关系,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发展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密切了高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战略意义。

——摘编自周济《历史性的跨越,新征途的重任-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近期回顾和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