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阶段时间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82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第二阶段1983年至1986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第四阶段1992年至2003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五阶段2003年至2012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六阶段2012年至今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摘编自王健《市场导向经济体制改革的六个发展阶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或整体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0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希望模仿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在自己的国家建立一个多党制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结果以失败告终。当时普遍存在臣民思想的百姓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拥有政治权利,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所属的知识分子数量极少,他们的政治立场不坚定。经历多次革命失败后,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孙中山带来了新的选择方向,孙中山逝世后,作为实际继承者的蒋介石完全不愿施宪法之治,转而行独裁之道,国民党也完全背离建党初衷,最终失去了执政权。实践证明,中国必须有一个坚强的先进政党的领导,必须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党制度,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摘编自宫捷《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模式的历史探索与反思》

材料二   西方民主观认为,通过自由选举实现轮流上台执政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这是西方政府和学者所夸耀的西方政党政治的优点,然而这更像是西方美化的结果。实际上长期以来,多数西方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一两个政党或政党集团手中。例如在西班牙,工人社会党联盟和人民党联盟垄断了国家政局,两大政党联盟的议席数之和超过全部议席的2/3。西方民主观还认为,反对党的存在是西方政党政治健康的标志,是捍卫民主、防止独裁的必要手段。但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政党就开始出现政治合谋,政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越来越明显,为了提高选举获胜的机会,政党之间结成联盟越来越普遍,有原则、建设性的反对党明显减少。

——摘编自向文华《被美化的西方政党政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方政党政治在实践上“被美化”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党政治的认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入关初期,清朝的统治者就一直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初期的科举考试采用的基本书目和内容则是汉族的“四书五经”,用以拉拢汉族的知识分子;在官制层面,入关初期也一改后金的“崇满抑汉”,给予汉族和满族同等的晋升机会。但随着清朝统治的日益巩固,对广大汉族地区的人民,则更加严厉地推行保甲法,加强对汉族人民的控制。从雍正四年开始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清政府采用“用兵为先”“先革土司,后剿倮夷”“先改土司,次治土目”等手法,对不利于清朝统治、不服从清朝调遣的土司一概革除。清政府对历代的民族政策进行了认真总结,吸收或借鉴其中有利于统治的部分,并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使清代民族政策呈现因地制宜、因族而异的多元状态。清朝统治者对各民族的许多政策都是通过法律形式确立下来,使各主要民族均有专门的法律。总之,清朝的民族政策不是历史土民族政策的简单重复,它是清政府根据其统治需要而进一步完善的产物。

——摘编自罗树杰《清代民族政策特点简论》

材料二   党中央落脚陕北后,为了争取和团结各少数民族共同抗日,制定了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的政策,如保障少数民族土地使用权、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商业,在生活习俗上也照顾少数民族,党中央也提出了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尊重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的要求。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干部,党中央决定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基础上成立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构——延安民族学院。此外中国共产党也非常重视在革命实践中培养和锻炼少数民族干部。中国共产党为了积极争取和团结少数民族参加党的革命统一战线,在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指导下,制定了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摘编自王金玲《延安时期党的民族政策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民族政策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清代和近代民族政策中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割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

——摘编自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迷略

材料二   19317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轰动一时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此次考试为国民政府遵照孙中山遗教试行五权制度后行使考试权之创举,国民政府称之为“国家第一次选材大典”。考试分为三试,第一试为一般科目,第二试为专业科目,此两试都是笔试,第三试为口试。第一试不及格,不得参加第二试,第二试不及格,不得参加第三试。第一试的科目有国文、公文、建国方针、建国大纲、党义、宪法、历史、地理、政治学、经济学。口试时主考官,考生面对面就座,主考官亲验笔迹,询问姓名、年龄、籍贯、志趣等,每次15分钟,测验考生的口才、气度和担任管理、领导工作的才能与经验。

——摘编自董佳《1931年民国首次“国考”》

材料三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竹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与科举制相比南京国民政府在考试内容上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南京国民政府举行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现代国家人才选拔的启示。
2023-07-27更新 | 117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黑人性”运动是20世纪 30年代非洲的黑人知识精英倡导的一场客化运动,以 20世纪20年代美国“黑人文艺复兴”为直接前导,旨在唤起非洲殖民地社会民众对于黑人文化个性、文化归属的自尊、自信和认同。运动成为当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面精神旗帜,一大批诗人、作家聚集在这面旗帜之下。

——摘编自魏艰进《“黑人性”运动与桑戈尔》

材料二 20 世纪是非殖民化的世纪,经历了殖民主义在非洲的压迫和剥削,绝大多数独立国家选择了对资本主义道路说“不”。同时,看到苏联在短短数年成为世界超级大国,深受鼓舞。渴望尽快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非洲第一代领导人大多选择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进行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实践”,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摘编自贺文萍《沧海桑田论英雄——评非洲老一代民族主义领导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20、30年代的非洲“黑人性”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洲非殖民化历史的认识。
2023-07-1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初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中,尽管欧洲列强仍然处于主宰地位。但是美国和日本已经从不同的方面开始挑战欧洲列强的支配地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以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创举形成了对列强主宰亚太地区国际关系格局的第一次重要否定。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进程从此起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强起与发展引人瞩目。这种变化、首先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方面。

材料二   当日本将战争扩大到全球之时,当美英等国被迫抵抗日本的侵略扩张之时,也正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以持久战拖住大量日军的巨大作用。日本安建立“大东亚新狭序”也最终破产,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在这场战争中成长为一个政治大国,并直接参与了战后国际新秩序的重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预示着亚太地区的国际格局乃至世界的格局将出现断的变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蓝《试论20世纪亚太地区因际格局的演变》


(1)根担材料一,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多极化”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新秩序的重构”的理解。
2023-07-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从五四运动开始,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三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人民日报》社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运动“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事件,并谈谈对“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的理解。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华约组织解散和苏联解体,以东西方冷战对峙为核心的两极格局宣告终结。冷战的结束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与此同时,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1999年,美国、英国、俄罗斯、中国等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体组成了二十国集团,其成员涵盖面广、代表性强。到2015年,二十国集团的经济总量超过全球经济总量的80%。二十国集团是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新机制,也是世界多极化在经济领域的重要体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主权观念日益受到挑战,在西方纷纷出现了挑战国家主权原则的各种所谓新理论,如“主权演变论”“主权弱化论”,世界的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局部的战争。

——摘编自房乐宪《从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看冷战后大国关系的调整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及经济格局的理解。
2022-07-14更新 | 4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粮食生产关系到国家兴衰,周宣王时,卿士虢文公提出“王事惟农是务”观点。战国时,商鞅把“耕织”视为本业,李悝鼓励人民“尽地力之教”来增加产量,为了保证物价的平稳,推行“善平籴”政策。《唐律疏议》规定:“诸仓库及积聚财物,安置不如法,若暴凉不以时,致有损败者,计所损败坐赃论。”

——摘编自《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首先解决农村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适应发展农村信贷事业的需要,中国农业银行应当积极做好农村的信贷工作”,2017年《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1994年国家颁布《基本农田保护条例》,2006年将“保障18亿亩耕地红线”写入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此外,在粮食补贴、粮食购销储运等方面不断出台新举措。

——摘编自《中国粮食安全百年变化历程》

材料三   1972-1974年发生世界性粮食危机。1小麦期货价格创下了125年新高,大豆价格从每蒲式耳3.31美元急升到12.90美元。全球粮食价格在1972-1974年间,上涨了2倍。世界粮食库存锐减,谷物库存降至年消费类的10%

——摘编自中华粮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粮食生产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措施并简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972-1974粮食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简要谈谈启示。
2022-07-06更新 | 17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这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第一卷18001949

材料二   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

历史事件提及次数
新文化运动44
五四运动45
辛亥革命47
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
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
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
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
(3)基于以上分析,谈谈数据库应用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新突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