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明清时期,前来中国进贡的外国使节称为“贡使”。据记载,贡使来华,旨准京城觐见,来往国书,献奇珍异物。帝嘉许,与之贸易,倍偿之。这种“贸易”形式(     
A.有效阻止了西方的经济侵略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造成了封建政府的财政负担D.加速了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
2024-01-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鲁国是西周重要封国之一、时人有“周礼尽在鲁”的赞叹。但据《孟子》记载:鲁国初封时“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而俭于百里……今鲁方百里者五”。战国时期鲁国封地的扩大(     
A.冲击了原有的统治秩序B.损害了新兴势力的利益
C.促进了礼乐制度的完善D.促进了宗法制度的拓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2023-11-18更新 | 68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六十一中学(兰化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决狱案例

案例编号和标题焦点问题法律适用的标准裁判观点判决结果
一、养父匿子案无子之人拾道旁弃儿养之以为子是否构成父子关系首匿罪相坐养育之恩,视为父子关系甲宜匿乙,诏不当坐
二、弃养子杖生父案亲生而未亲养的父子之间是否还是父子关系杖父须诛恩断义绝,不构成父子关系不应坐
三、大夫放魔案因侧隐之心而违背君命,君对其先贬后褒,大夫放鹿的行为该如何评价君命难违中感母恩,难废君命徙之可也
四、武库卒盗弩弦案武库卒盗强弩弦,是否与盗强弩同罪盗武库兵当弃市;边鄙兵所赃值百钱者当坐弃市虽与弩异处,不得弦不得谓弩弃市
五、子误伤父案因救父心切而误杖父亲的行为是否构成殴父殴父当枭首君子原心,非殴父行为不当坐
六、夫死未葬再嫁案夫死未葬而遵母命改嫁的行为,是否构成私为人妻罪私为人妻当弃市夫死无男,听从为顺,尊者所嫁,非私为人妻皆无罪名,不当坐

——摘编自高汉成《春秋决狱与法律解释》

材料二   辽之立法分为蕃制和汉制,汉律源于《唐律疏议》与《宋刑统》。辽圣宗在位时“诏汉儿公事皆须体问南朝(宋朝)法度行事,不得造次举止”。代表西夏治国理念的《圣立义海》记载:“(君子)判案律事,宰司执事,依律令审,定罪断义,乘公不阿。常有恭行,依礼践行,敬颂他人,己行有常,勿言妄杂……为官役使,小心勤俸,释愿解恨,诸处办事。”《泰和律令敕条格式》为金朝最具代表性的成文法典,其采用“罪刑法定”原则,以抑制官吏的任意裁判,重视对儒家礼义的维护,《金史》指出其“实唐律也”。

——摘编自于熠《多元一统:宋辽夏金法律文化的融合》


(1)概括材料一中案例判决的特征,结合所学说明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辽夏金法律实践的意义。
2024-01-10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东汉时期的社会性质,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释放奴婢”是推动“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重大惠民措施。《后汉书·仲长统传》中也有“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失去土地被迫依附于豪强的人口)万计”的记载。

有人据此得出,东汉豪强地主势力强盛。为豪强地主劳动的,大多数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奴婢,所以奴隶是东汉时期主要的劳动者,东汉时期的中国仍处于奴隶社会。

也有人提出,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是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东汉时期的中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仍存在奴隶制残余。

——据《后汉书》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对材料中某一种观点肯定、反对或修改均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明确写出论题,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夏文是西夏立国前仿照汉字创制的,与汉字一样,属表意性质的方块字,形体方整,结构复杂,笔画较多,其文字构成受到汉字“六书”影响,有规律可循。《宋史》记载西夏文“字形体方整类八分,而画颇重复”。西夏文创制后,便“译《孝经》《尔雅》《四言杂字》为蕃语”。《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部精心编纂的党项人和汉人互相学习对方语言文字的工具书,也是最早的双语双解四项词典。全面反映西夏法律、社会的西夏王朝法典《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既取法中原王朝法典之长,又依据西夏实际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为中华法系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西夏文中的中华文明》

材料二   1728年,雍正帝发动了一场推广“官话”(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北方官话)的运动,这场运动以福建、广东为中心,涉及到全国“凡有乡音之省”,要求“凡官员有莅民之责,其言语必使人人共晓,然后可以通达民情,熟悉地方事宜,办理无误”,“如八年之外,不能官话者,举人贡生监童俱暂停其考试,遵照在案。”此后,福建、广州一带先后建立起了很多专门学习官话的书院——“正音书院”。

——摘编自邓洪波《清代的推广官话运动考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夏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分析雍正帝推广“官话”的目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知识,谈谈你对当今社会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认识。
2024-01-0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希罗多德《历史》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尼罗河)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引洪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说明(     
A.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方式最为先进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古埃及人生活变化
C.尼罗河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命运D.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8 . 以下是史料记载的宋代体育娱乐活动情况。这从侧面可以反映出(     
运动项目史料记载
相扑《梦粱录》:“瓦市相扑者,乃路岐人聚集一等伴侣,以图摽手之资。”
马球《东京梦华录》:“琼林苑宴殿南面有横街,牙道柳径,乃都人击毬之所。”
捶丸《捶九》:“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横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A.城市经济的日益发展B.体育运动备受政府重视
C.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D.崇文尚武思想受到推崇
2024-01-10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16世纪晚期的中国文献中开始出现了有关辣椒的记载,但此时辣椒多是作为观赏植物来种植的;18世纪中后期,辣椒作为餐桌调料在中国部分地区流传开来;据统计,2000—2021年,全球30%以上的辣椒在中国种植,“辣文化”覆盖人口超过5亿。材料深刻反映了(     
A.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B.中国人地矛盾的激化
C.远洋粮食贸易的兴盛D.食物物种交流的发展
10 . 古代世界许多区域文明早期都有传世的史诗,如古希腊的《荷马史诗》、苏美尔人的《吉尔伽美什》、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它们记录了许多人们口耳相传的诗歌、传说,成为研究该地区早期文化的重要史料。这些“史诗”(       
A.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B.是历史记载的最初形式
C.反映了历史的真实面貌D.弥补了文字记载的缺失
2023-07-16更新 | 86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