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竹书纪年》记载:“帝乙(纣之父)处殷。二年,周人伐商。”小臣艅犀尊上的铭文记载,帝乙十五年曾征伐夷方。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外服方国出现了叛离行为B.分封制加剧统治集团矛盾
C.周武王伐商得到方国响应D.商代后期宗法制趋于解体
2 .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A.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B.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D.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3 . 下面为1909年湖南《永绥厅志》中的一则与玉米有关的记载。据此分析,这一状况(       
岁共出万余石,苗乡自食,并缩酒卖甚众,贫民做粑卖,村市熬糖做粉卖,每石十大官斗,现价易制钱一十二千文,较米每石十大官斗,现价少易制钱四千六百文
A.推动了农民家庭副业的发展B.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C.阻碍了玉米的推广D.引发一系列社会危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后汉书》记载,纸由东汉蔡伦初创。但在一些西汉遗址出土了纸,如:新疆罗布淖尔地区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的纸、灞桥纸等,这些纸张的出土让人们对蔡伦初创造纸术产生了怀疑。这说明(       )
A.考古发掘丰富历史研究B.纸在西汉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D.纸由蔡伦初创属于虚构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书·艺文志》记载,子产在郑国为相时进行改革,“铸刑书”使得郑国小有中兴之势。孔子对子产持赞赏态度,且孔子在鲁国担任司寇,采用刑罚来治理鲁国。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借助法家生存B.以法治国思想的发展
C.改革成为百家共识D.法家备受统治者重视
6 . 《后汉书·应劭传》记载:“董仲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决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言之详矣。”《春秋决狱》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汉承秦律与独尊儒术的矛盾B.律法与条例的分编
C.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冲突D.乡约与律条的背离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云梦秦简《关市律》中提到“为作务及官府市”,这证明了官营商业的存在;在《金布律》《仓律》等书中都有官府出卖器物、原材料和牲畜的记载,盐、铁更是由官府垄断经营,利润巨大。《汉书·食货志》曾引援董仲舒的说法,商鞅变法后,官府的“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西汉初期在“无为而治”的大环境下,官营商业有所削弱,但汉武帝又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东汉把盐、铁统改为各郡国主管,实行“民营官税”,仅仅个别郡仍由官府经营采矿、冶炼和铁器销售,虽然东汉依然存在其他官府手工业部门,但总体上其官营商业的规模已经无法与西汉相比。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教程》

材料二   茶盐本为人民的生活必需品,茶盐之税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官府经营茶盐,与民争利,实为下下策,不仅获利不比通商多,而且由于“利之所诱,虽曰刑人,号痛之声动乎天地,弗能禁也”,也极易导致人民的反抗、威胁朝廷的统治和社会的稳定。宋王朝又几次变异茶盐之法,或禁或驰,致使社会秩序更加不稳。因此进步的士人主张“今日之宜,莫如一切通商,官勿卖买,听其自为”,“诏天下茶盐之法,尽使行商,以去苛刻之刑,以息运置之劳,以取长久之利”。

——摘编自徐红《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和西汉中后期强化官营垄断商业的共同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官营商业的发展趋势,并论述材料二中两宋时期士大夫商业思想的合理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的印度《摩奴法典》中有关于丝绸记载。斯里兰卡曾出土有“汉代的半两”信息的货币。东汉时期罗马帝国的幻人魔术师和使者相继来到中国。这表明秦汉时期(     
A.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特点B.朝贡贸易是中外交往主流
C.海路是中外交往主要通道D.中外交往的主导者是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新唐书》记载:“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年龄差异),以贫富为差……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自是……赋不加敛而增收,版籍(人口)不造而得其虚实,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轻重之权始归朝廷矣。”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赋税负担有所减轻B.赋税标准为财产多寡
C.人头税被彻底废除D.赋税和徭役折银征收
10 . 据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