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描绘了19世纪80年代的某一国际会议上,德国首相俾斯麦拿着刀正在为与会各国领导人分割桌子.上写着“AFRIQUE”的蛋糕。该会议的召开(       

   

(AFRIQUE:法语“非洲")
A.消除了列强殖民扩张的矛盾B.加速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巩固了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D.保障了自由贸易原则的贯彻落实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惠文王时就出于巩固疆土及领土扩张的需要开始向巴蜀地区移民。秦灭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民始能秦言”。因“巴蜀道险”,秦因此多使“有罪迁徙之于蜀汉”。此外,秦始皇还徙六国遗民至巴蜀。汉高祖二年,关中发生严重的饥荒,以至于“米斛万钱,人相食”。刘邦“令民就食蜀汉”,所迁之地以现今成都等土地丰沃之地为主,并募豪民屯田,前来屯田者多为豪民从内地招募而来的农民,也有迫于生计被迫流亡于此的流民。为加强对巴蜀的移民及相关移民事务的管理,汉景帝、武帝时,有关官员选派“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到京师“受业博士”,并兴办官学。

——摘编自邱晴《秦汉时期西南地区移民问题研究》

材料二   明末清初,持续十数年的战乱加之瘟疫造成巴蜀地区“数千里城郭无烟,荆棘之所丛”。这不但造成了巴蜀经济文化的萧条,限制并延缓了科技的发展,还降低了中央政府的赋税收入。为此,清政府倡导并组织民众移民巴蜀。移民籍贯复杂,以湖广人口为主,所以称之为“湖广填四川”。这些移民迁至巴蜀后,分散至成都、德阳、绵阳、乐山等地区,并在重庆等长江沿线城市形成城市贸易系统,极大地改善了巴蜀地区的经济与环境。

——摘编自张敏《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人口迁徙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秦汉时期巴蜀地区移民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与清朝巴蜀地区移民的不同,并简析其共同的影响。
2023-08-06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作为精英阶层创造的博物馆,自诞生起就不自觉地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的基因,这决定了博物馆服务对象的角色不自觉的偏向精英阶层。而民主趋势下,普通大众权利的获得使得博物馆又不得不重视大众的文化权益。16世纪中叶,收藏被受教育阶层视为一种有修养的绅士行为和身份地位的象征,收藏主要涉及文化艺术、自然奇珍和历史古物,由于启蒙运动的推动,19世纪公众将自己藏品捐出成为潮流。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宣布将卢浮宫变成国家博物馆,在理论上强调博物馆成为普通人可进出的场所,“这些国家的艺术属于自由平等理念下诞生的新社会全体公民所有”。

——摘编自潘继业《西方博物馆公共化中的精英力量》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在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交涉中常常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与外国人沟通必须“悉各国情形必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恭亲王奕䜣也感到清政府在外交中的劣势,于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官办外语学校同文馆建立了。同文馆博物馆是辅助教学的设施,藏有新式机器(模型)、动植物、医学标本、矿石等。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任同文馆总教习后还从国外购买了一些藏品,藏品的陈列主要是按照学科进行分类,只为同文馆教授学生使用,并未对社会公众开放。虽然庚子之变打断了它的发展历程,然而其曾经的管理和陈列都为后期博物馆事业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摘编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趋势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京师同文馆及其博物馆建立的背景。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外博物馆的共同贡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埃及托勒密王朝,该馆将古希腊文艺女神缪斯作为保护神。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还从雅典引进人才来管理图书馆,网罗的驻馆学者翻译了荷马等人的作品。据此可知,该图书馆的修建(     
A.推动希腊文化中心向西转移B.消融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与冲突
C.改变了文明交流的主要方式D.为古希腊文化的传承创造了条件
5 . 拿破仑“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在占领区实施了若干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而且还剥夺了教堂和寺院募集某些苛捐杂税的权力。同时,《拿破仑法典》规定动产和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是绝对的和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国人将此法典带到了所有的被占领国和地区。拿破仑的这些措施(     
A.重塑了欧洲民族国家B.对欧洲封建秩序具有冲击作用
C.破坏了法国革命成果D.谋划了德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
6 . 据报道,越来越多的亚裔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放弃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西方国家,转而移民至亚洲--些主要城市。曼谷大学人口和社会研究学院Sakkarin博士表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专业型人才,原本打算进入西方劳动力市场,不过却开始大批来到东亚。”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B.冷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
C.世界经济重心完成了转移D.东亚改变了人才引进的政策
2023-08-05更新 | 200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遗产公约》的推行(     
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表明国际合作是遗产保护唯一途径
8 . 《资治通鉴》记载,公元 829年,南诏攻破成都外城:“蛮留成都西郭十日,其始慰抚蜀人……乃大掠百工数万人及珍货而去。”《元史》记载蒙古西征蒙古军中“囊加带括两淮造回回炮新附军匠六百,及蒙古、回回、汉人、新附人能造炮者,俱至京师”。这可用来说明(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B.战争的残酷性与进步性并存
C.地区战争以掠夺人才为目的D.技术是社会发展唯一推动力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公元前6世纪产生于南亚次大陆,取代了婆罗门教,获得广泛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将其定为国教,并派遣僧侣向外国传扬,中经迦腻色迦王尽力提倡,公元56世纪达于极盛。据佛教文献记载,公元前6世纪南亚次大陆的部落大部分进入国家形成时代,出现大大小小20多个国家,其中较为重要的有16国,这些国家间不断发生冲突、兼并,使社会各阶层深感不安,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精神依托与出路。当时正在兴起的政治上、经济上占有实权的奴隶主官僚、商人,也要求改变婆罗门垄断的局面,建立新的统治秩序。动荡的社会中,佛教以它的“中道”主义取得社会的支持。

——摘编自朱锡强《佛教在印度兴起与衰落的原因》

材料二   种姓制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等级制度,在古印度时期被称为“瓦尔纳”制度。诞生于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从中亚、西亚经由印度西北部的山口,陆续向印度河中游一代涌入,征服了当地的达罗毗荼人,入侵者是白种人,白种人为维护自身的高贵地位,加大对征服者的控制,对各种姓的权利进行严格的划分。从法律地位上来看,婆罗门的法律地位最高;在债券债务方面,各种姓在借贷利率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在婚姻家庭方面严格限制不同种族进行通婚。古印度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国家推行宗教典籍,不仅能够对人们思想进行控制,也巩固了种姓制度的地位。

——摘编自吴颖铭《古印度种姓制度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佛教在印度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印度种姓制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自俄乌冲突以来,全球谷物、植物油、化肥、天然气等大宗商品供需出现失衡,价格暴涨,严重扰乱了全球粮食市场和能源贸易。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已增至50年来新高,占全球经济总量86%的143个经济体增速也出现明显下降。这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A.构建人类命运共体的必要性B.发展中国家是战争的主要受害者
C.国际社会的双向交流已式微D.和平与发展已不是当今时代主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