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513 道试题
1 . 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在唐代“道”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并隐隐有突破“山川形便”的趋势。如永兴军路,其辖区虽然主要在陕西,却越过秦岭,管辖着仅有五县之地的商州;淮南东路跨越淮水管辖亳州、宿州等地。宋代地方行政划分的这一变化(     
A.便利了地方经济文化的交流B.利于消除割据隐患加强中央集权
C.适应了边疆危机的现实需要D.促进了地方政府管理职能的扩大
2022-12-23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湖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复习专项选择题(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北魏统一北方后,经过孝文帝改革,农业生产领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改进。同时,水利事业也得到恢复和发展,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北方畜牧业也有所发展。以至于呈现出“百姓殷阜,年登俗乐”的繁荣景象。此种变化(     
A.延缓了北方政权的频繁更替
B.说明了游牧民族具有先进性
C.违背了当时社会的发展趋势
D.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基础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91031日通过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中再次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在这里,我想从500年来世界历史发展的宏观视野、国际关系演变的纵向脉络,以及世界与中国关系的互动与变化中谈谈自己的看法。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因此,当我们观察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少可以从五百多年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长镜头回看中,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和质变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填写完成下表中“世界大变局”的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世界大变局(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演变)
时间重大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重大影响
1500—1900A组:①原本在世界上处于相对平衡的亚洲、欧洲、非洲和美洲的多元文明格局逐渐被打破,形成了以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大国实力均衡为代表的、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B组:三十年战争及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拿破仑战争及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确立的民族国家主权原则,以及与此相伴相生的以欧洲大国任意安排欧洲其他小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形成的西方大国的“势力均衡”原则和“欧洲协调”机制,以及进一步强化的欧洲资本主义大国任意安排、征服、占领和殖民世界上其他弱国和地区的强权政治原则。
20世纪C组: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
D组:③
21世纪E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东盟等国家和地区总体实力的增强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国际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多强”的力量正在上升,“一超”的力量相对下降,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均衡化的趋势继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的世界观日益受到以平等成员身份加入国际社会的愿望的推动,积极寻求“国际化”,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参与国际社会提供了国内政治前提。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国际格局的震荡,被中国当局和精英视为一次参与国际社会的良机。1917年正式参战后,中国的知识分子和决策者将战争视为中国结束其传统孤立主义政策,成为国际社会正式成员,以相对平等身份参与国际事务的绝佳机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争取世界诸大国承认中国的领土完整。此后中国为实现这一目标不断努力。特别要指出的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构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通过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主战场的中国抗日战争;第二个更为重要的阶段,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其发展。

   ——根据伍斌《徐国琦教授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研究述评》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上半期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发?
2022-12-12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北宋时,诗歌创作讲究用典和辞藻华丽,多以作者自己优裕的生活为创作对象,较少涉及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南宋初期诗歌创作则更强烈地表现出忧患意识和至真至诚的家国情怀。推动这一变化出现的因素是(     
A.文学艺术出现世俗化趋势B.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C.山河破碎偏安一隅的局势D.程朱理学影响广泛
2023-03-20更新 | 123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00年8月,拿破仑下令成立民法起草委员会,并限期是年11 月完成。期间,共召开102次讨论修改会议,他亲自主持的达半数以上,最后,又力排众议,简化批准程序,使民法草案在立法院中通过。《拿破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并辑集多种的法律、命令、习惯、法理和理想而成的。全典共计 2281 条,分为“人”“财产”“财产取得之各种方式”等三篇,内容之广泛,实不多见。诚然时人及后世对其编制过程及技术多有批评,但《拿破仑法典》所以能供许多国家做模范,且历百余年而不至根本动摇者,或正以此。拿氏之自认可以赖它而垂不朽者,或非纯粹意气之谈。

——摘编自梅汝嗷《<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事立法变化发展大事记

建国之初,民事立法受到高度重视,相继制定了《土地改革法》《婚姻法》等诸多有关民事单行法。

依据“五四宪法”并借鉴1922年的《苏俄民法典》,1954 年开始第一次民法草案的尝试,因历史局限而未达立法初衷; 1962 年虽也进行了民法典起草工作,但最终夭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据国情,采取了先分别制定民事单行法,待条件成熟后再制定民法典的立法方针,先后制定了如《经济合同法》《继承法》《物权法》等诸多民事单行法。

1986年4月,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民法通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事基本法。

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标志着我国民法典编纂迈出了第一步。

2020年5月底,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据王勇旗《新中国成立70年民事立法变迁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拿破仑法典》制定的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事立法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建设的认识。
2022-11-27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垃圾治理似乎是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绕不过去的话题。面对这一问题,20世纪初的美国开展了城市政治改革运动,如减少州政府的干预,健全民主制约机制和追求效率和节约。这种变化反映出(     
A.分权制衡的政治原则B.城市服务属性的增强
C.城市管理专业化趋势D.反对政府过度的干预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妇女》杂志1939年在革命圣地延安诞生,该杂志主要关注妇女的命运,刊登杰出女性的故事,描述如女在时代变迁中的生活和感情,在妇女中深入人心。以下是对1949年至2004年《中国妇女》杂志封而女性人物的研究统计数据:

   封面女性人物所处地域分布


         封面女性人物文化程度分布     单位:%


       封面女性几个主要职业的变迁趋势


封面女性人物事迹分布     单位:%

-朱舜《社会变迁中的女性形象》


(1)根据材料,归纳《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的变化趋势。
(2)结合时代背景,说明《中国妇女》杂志封面女性人物变化的原因。
2023-01-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新高考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兴与发展

材料一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于1981年率先提出了“新兴市场”(EmergingMarkets)概念,以进步、发展与活力来概括发展中国家中那部分发展较好国家的基本特征。有中国学者经过综合测算甄选,界定新兴市场国家为30个,简称为“E30”。

新兴市场国家分布示意图(E30,图中阴影部分)


不同类型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全球占比(%)

年份1998—20022003-20072008-2012201320142015
发达国家55.3751.2345.0242.1041.4841.06
新兴市场国家
(E30)
35.3438.9644.6047.3948.0347.31

——胡必亮等《新兴市场国家的综合测度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中国“一五”到“十三五”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


——编自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新兴市场国家E30的地区分布特点。概括其GDP在全球占比的变化趋势。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出现过若干高峰时期。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2023-01-07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所示为1921~1925年中国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解释
地区农产品农民生活资料
平均自用部分平均出售部分平均自给部分从市场购买部
(比例)(比例)(比例)分(比例)
河北、河南、山西、安徽北部等8个县56.5%43.5%73.3%26.7%
江苏、浙江、福建、安徽南部等6个县37.2%62. 8%58.1%41.9%

A.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实业救国思潮的蓬勃发展
C.农村纺与织出现分离趋势D.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升
2022-07-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是中国人口的飞跃时期。

材料一   清朝人口统计情况(单位:万人)

——数据引自《清实录》

材料二   清朝初期,清查人丁时不仅百姓多方隐匿,地方官也担心增丁赋重,不便办纳,有意少报数字,因此实际上的人丁数量应当大大多于统计数字。康熙五十一年,宣布以前一年;银作为定额,新滋生人丁,一律“永不加赋”。随后雍正又实行“摊丁入亩”,使清查人丁的工作完全失去了意义,长期未再进行。

在清政府重农政策的引导下,土地开发范围更广,利用亦更为精密。番薯、玉米一类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广泛种植,客观上有可能养活更多的人。在社会局面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人口增长趋势形成并持续较长时间。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分别指出材料-中不同阶段的清朝人口统计数据变化,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变化原因。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