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一些思想家明确指出,不存在不变的、通用的规则,与人类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比,未经开发的自然世界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上帝的荣耀。这些观点体现了(     
A.法国尖锐的等级对立B.对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
C.抵制工业革命的倾向D.对科学革命的悲观态度
2024-05-14更新 | 397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雅典悲剧家阿里斯托芬借助《吕西斯特拉特》,提议“把热衷在公民大会上争吵的人,把那些暗地里相互勾结、阴谋夺权的人,统统砍去脑袋,接纳外邦侨民进入雅典公民”,这样才能拯救城邦。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雅典(     
A.城邦政治运行不得民心B.寡头政治陷于混乱
C.公民大会的权力衰减D.民主政治弊端暴露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体系经历了“线、面、体”的演变过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围绕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建设目标,中国自主探索了“三大改造”“以钢为纲”“八字方针”等制度政策,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线的工业化制度体系。改革开放时期,围绕轻工业生产效率、技术引进效率、企业创办效率与技术创新效率等工业化效率的建设目标,中国形成了产业结构层面技术层面、市场层面与企业层面的工业化制度架构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发展质量的目标推动下,中国工业化制度聚焦在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上构建更为完备的工业化政策体系,实现了以提升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转型升级与深化改革。

——摘自胡海波《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化制度演进逻辑与基本规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你对中国工业化制度演变相关观点的认识。(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4-05-11更新 | 37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泛非主义”思潮由美洲黑人在20世纪初最先倡议,核心是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后蔓延至欧洲,二战后转移到非洲本土,发展成为“非洲群众性政治运动”。这一变化得益于(     
A.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建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非洲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D.欧美国家实力日益衰退
2024-05-10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78年6月,中国赴日经济代表团、赴港澳经贸考察组在向中央汇报时分别建议进口装配生产线,搞来料加工;靠近港澳的广东省宝安(即后来的深圳)、珠海两县改为省辖市,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在汇报中指出西欧五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科技进步,当前这些国家经济萧条,都愿意与中国发展贸易。中央经过讨论后决定,要联系我国实际,吸取国外经验教训,加快发展速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设想可以多一点,步子可以大一点。当年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推动努力下,先后同西方发达国家签订了22个成套引进的项目合同,总投资额达130亿美元,其中包含了上海宝山钢铁厂的重点投资项目。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经济探索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我国经济探索的意义。
2024-05-07更新 | 68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3)(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6 . 据考古发现,唐代长沙窑生产的部分青釉褐斑壶,在壶口下分别刻有“卞家小口天下有名”和“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的词句。这类推销产品的词句,在流通领域较广的产品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家庭手工作坊大量存在B.青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C.生产者较强的宣传意识D.经济繁荣推动诗歌发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鄂赣地区在民国时期是较为富庶之地,矿业、纸业是平江的主要工业,浏阳出产鞭炮、夏布等大宗商品,工商业较为发达。国民政府的围剿和掠夺,破坏了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给受压迫阶级带来了新的希望。从1929年冬至1931年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先后设立省县区各级苏区红色银行,发行了几种版别的银币和五十多种苏区纸币。苏维埃政府发布《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创办工农银行颁发的布告》和《敬告群众书》,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进行政治动员。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改革为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摘编自《红色金融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将各解放区的地方银行整合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在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同时,人民政府还建立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人民政府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保险机构,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银钱业倒闭成风,人民政府推动其走向联营、合营,向公私合营转变。在农村,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的工作方针。首先建立信用互助小组,再由互助小组逐步发展到信用社。到1956年,一乡设立一个信用社,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化。

——摘编自赵学军《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变迁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金融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金融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8 . 北宋官员苏颂使辽途中曾写下《奚山道中》(奚山道:宋辽间的往来驿道,位于辽中京附近)一诗:“拥传经过白霫(白霫:北方少数民族)东,依稀村落有华风。食饴宛类吹箫市,逆旅时逢炀灶翁。渐使犬羊归畎亩,方知雨露遍华戎。朝廷涵养恩多少,岁岁轺车万里通。”诗中所述(     
A.反映出政权割据下的统一因素B.赞扬了辽宋间榷场贸易的繁荣
C.彰显出了女真族的封建化成就D.体现北宋对外交往的开放色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全面抗战期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青年干部训练班、鲁迅艺术学院、马列学院、中共中央党校、职工学校、中国女子大学、民族学院、卫生学校、延安自然科学院等一批学校相继在延安创办。这反映出当时(     
A.高校内迁促进西部地区教育发展B.根据地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有效巩固D.群众已经摆脱了封建束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郎瑛在《七修类稿》中云:“成化以前世,无刻本时文,吾杭通判沈澄刊《京华日抄》一册,甚获重利。后闽省效之,渐至各省刊提学考卷也。”生于弘治十八年(1505年)的李诩在《戒庵老人漫笔》中回忆,当时的科举时文选辑尚无坊刻本;嘉靖中后期,科举时文已是“满目皆坊刻”。这些现象折射出(     
A.专制集权的强化B.印刷技术的提高
C.科举选官的完善D.世俗观念的盛行
2024-05-07更新 | 232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辽宁卷01)(16+4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