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21 道试题
1 .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是改革开放后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在其制定时的主要争论之一,是遵循旧例要求企业强制注册,还是允许企业自愿注册。当时的全国人大法制部门采纳国际通行做法,最终确定了商标“自愿注册”原则。这一原则的确立(     
A.适应了经济体制变革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C.推动了城市对外开放D.有利于国民经济恢复
2024-03-29更新 | 9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17年,蔡元培在《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中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所以应该以美育代替宗教。据此可知,蔡元培的美育思想(     
A.反思新文化运动局限性B.对传统旧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C.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强推近代族学,鼓励各地宗族用祭祀产业兴办近代初等小学。各省成立督学视察制度,督导各地族学的建设。这些学校还是聘用私塾老师,课程也是四书五经。近代族学的兴办(     
A.说明中国乡村社会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B.体现南京国民政府致力于教育近代化
C.说明中国学校仍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乡村初级教育的发展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日本《养老律令》规定:废除皇室的屯仓,将贵族的田庄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确立身份制度,将全国人民划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等级;一般良民(农民)授予口分田,6岁以上男子每人2段(反),女子为其2/3,6年一班,死后归公;按户分给均等的宅地和园地。这些规定(     
A.强化了氏族贵族的特权B.促进了新生产关系发展
C.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转型D.保障了农民土地所有权
2024-03-26更新 | 25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世界史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蒙古人重视商业,进而在元朝催生出一个完全不同于前代和后代的“斡脱”阶层。经学者考证, “斡脱”受蒙古统治阶层支持和控制,其资本往往来自蒙古诸王、驸马及后妃,其职能是充当外来客商和贵族的中间人,或者用贵族提供的资本从事放贷活动。这表明“斡脱”(       
A.放贷激化了社会矛盾B.具有政商合一的性质
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强化了“四等人制”
2024-03-24更新 | 12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石峡文化是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于广东省北江和东江流域,因最早发现于广东韶关曲江县石峡遗址而得名。考古发现,石峡文化与岭南文化有着明显区别,与良渚遗址群的江西赣江流域的樊城堆文化关系更密切,因此又被称为“樊城堆——石峡文化”。这反映了新石器时期(       
A.文化遗存呈现多中心特点B.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存在文化交流
C.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已基本形成
2024-03-21更新 | 20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元时期,市舶司是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当时搭载漳州器的商船必须到泉州市舶司领取公凭并经严格的审验才能出海。因此泉州港附近的各县,尤其是九龙江口的同安、厦门、漳浦、东山等地都是窑场密集分布的地区。这说明(     
A.宋元时期海禁政策较为严格B.商品生产的外向型特征明显
C.福建瓷器生产水平领先全国D.朝贡贸易是外贸的主要形式
2024-03-18更新 | 38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如图名为彩绘龙纹陶盘,出上于具今4000多年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盘内绘有一个长着蛇的身体,鳄鱼的头部,口中还吐出了一条类似禾苗形象的舌头,盘曲的朱红色龙纹。在遗址中,这样的龙盘只在四座大型墓葬中各出土一件,是王室使用的礼仪用品。在该陶器所处的这个时空中(     

A.审美取向追求质朴真实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C.龙已成为政治权力象征D.栽培作物开始定居生活
2024-03-15更新 | 247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9 . 【服饰制度与中华文化】

材料一   华夏服饰传承发展了数千年,形成了多样的服饰风格和丰富的服饰文化。春秋时期的深衣、汉代的曲裾和直裾、唐代的襦裙、宋代的圆领袍衫、明代的比甲等,展现了华夏服饰的美观大方与纷繁多彩。将华美的形式与威严的礼仪融为一体,是华夏服饰的一大特色。古代统治者将服饰视为一种礼仪、礼制,通过服饰的不同来区分尊卑,划分等级。长期以来,华夏服饰被人们视为道德的重要载体,表达着人的情感,传达着道德的规范和内涵。通过服饰与天地相和合,从而带来福瑞和平安,是古人美好的愿望,也是古人的一种习俗、文化和信仰。

——摘编自《中国衣经》《服章之美与礼仪之大——华夏服饰中的儒家文化内涵》

材料二   “服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其一,对封建礼制中“服制”象征体系的背叛和挑战;其二,“服妖”为一种“妖风”“妖象”,可能对封建政治统治造成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多发,如最高统治阶层“好胡”之风,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社会习俗、服饰习惯等方面的“胡化”。唐代时出现“时世妆”一词,到明清两代“时尚”“时髦”一类名词的出现,不仅仅是服饰冲破礼教拘束的例证,更是从深层次反映了人们在服饰生活上对时尚的憧憬和追求。明末,“服妖”现象发展到极致,出现僭礼的现象。

——摘编自周韦《从“服制”与“服妖”论中国古代服饰的社会功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服妖”现象出现的原因。
10 . 山西榆社县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工

赤贫

抗战前

人口(人)

1928

5554

17890

19234

2283

6495

土地(亩)

69696.6

94102

99307.8

57831

2743.7

4677.38

1946年8月

人口(人)

1235

4397

33105

11857

1057

1943

土地(亩)

12316.3

34703.2

165422.2

44777.3

3311.1

3950.47

表中数据的变化可用于解释(     
A.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次原因B.《中国土地法大纲》得到落实
C.乡村社会结构发生根本改变D.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2024-03-13更新 | 272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年辽宁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