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材料一   中国科举制度发展大事记

595年,隋文帝开皇十五年,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①605年,隋炀帝大业元年,始建进士科,以文辞取士,科举制度形成

②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恢复九品中正制

③627年,唐太宗再度废除九品中正制,增加考试科目,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④689年,武则天载初元年,亲策天下贡士,被视作“殿试”之始

⑤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下诏之后的考试由礼部侍郎主持,提高了科举考试地位

⑥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进行科举改革,开始以经义取士

⑦1315年,元仁宗延祐二年,分成左右榜,左榜供汉人南人,右榜供蒙古人色目人

⑧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起,开始实行南北卷以及之后的南北中卷制度

⑨1487年,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八股文定型

⑩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进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至此中国科举制结束

材料二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共357名)

时期
地区
五代北宋南宋合计
北方40628061181110120
南方181024370027769237
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北方:河南 河北 山东 山西 陕西 甘肃 黑龙江 辽宁 

南方:江苏 浙江 福建 江西 安徽 四川 广东 广西 湖南 湖北 贵州 

——以上材料根据《中国科举史话》(李树)和现行高中统编教材相关内容整理

1.材料一大事记前面四条所述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废除—恢复—再废除,从中可知(     )(单选)
A.世家大族逐渐没落B.科举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C.门阀观念日益强化D.九品中正制仍可以延续
2.材料一大事记第⑥条所述的科举改革,应与下列哪一变法或改革有关?(     )(单选)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
3.材料一大事记第⑦条所述的左右榜,应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单选)
A.南北面官制B.猛安谋克制C.行省制度D.四等人制
4.结合材料二表格和所学,五代、辽、金、元这几个时期状元比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5.材料二表格中状元籍贯的分布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形成这一发展趋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6.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科举制度能够延续约1300年的原因是什么?
2024-04-06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2024·上海浦东新·二模
综合题 | 适中(0.65) |
2 . 朝廷与藩镇

古代地方制度是实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落候是唐中后期重要的地方建制。对于落镇与唐朝表亡的关系,学界存在分歧。

材料一:

                                           “安史之乱”前节度使及兵力分布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以下对唐朝藩镇解读正确的是,藩镇(       )(双选)
A.主要分布在北部边疆B.有力地拱卫了中央政权
C.兵力远远不及中央军D.主要为防范游牧民族侵扰

材料二:(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时改。

——《新信书》

(2)根据材料二,节度使拥有哪些方面的权力?

材料三:其称为朝廷患者,祗(只是)河阴三偏,其后溜青、淮察,无不愣沧怨张。甚至同华(落俱名)通近京邑,而周智允以之反……追至宋午,天下尽分裂于方候(除侯).而来全总还以梁兵移唐祚央。

—必买《廿二史札记》

(3)材料三中,叛军逼近的“京邑”是指(       )(单选)
A.开封B.健康C.长安D.临安

(4)在赵翼看来,导致詹朝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

落镜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资纳兵额与功能
河朝割据型7感铣白骨不上页提重兵以自立
中原防愚型8解题任命少上卖驻县兵防断路
边疆附边型17铁廷任命少上卖驻亚阿守边疆
东南财献型9朝廷任命上算住兵少防监验

(5)根据材料四,下列有关藩镇与朝廷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
A.互相支持B.彼此对立C.错综复杂

材料五:唐代自安史式后,长安政权之得以继续维持,除文化势力外,仅恃东南八道财赋之供给,至黄巢之乱既将此东南区域之经济全部破坏,复断绝汴路、运河之交通,而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对默以夺立之政治集团,遂不得不土崩瓦解。大唐帝国之形式及实质,均于是告终。

—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信》

(6)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你赞同唐朝亡于潘镇吗?请说明理由。
2024-04-06更新 | 50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3 . 服饰往往不是简单的穿着问题,透过服饰之“面”,或可窥见其社会治理、经济生活和文化交流传播之“里”。

材料一

甘地,1909年

甘地(右)着土布服装,1940年

(我)从一个坚定的忠诚者和合作者,演变成一个不妥协的非忠诚者和不合作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以摆脱(印英)双方现存的不自然状态。
——《甘地在法庭上的书面说明》,1922年
(手工纺织)被消灭了…各种规定更加重了农民负担。…关税显然优待英国货…

——国大党《独立日誓词》,1930年

材料二

孙中山,1883年

孙中山,1911年

孙中山,1924年

孙中山,1924年

从前改朝换代,必改正朔,易服色,现在推倒专制政体,改建共和,与从前换朝代不同,必须学习西洋,与世界文明各国从同。
——孙中山《与马君武等的谈话》,1911年12月27日
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或许可以)博采西制,加以改良……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又须丝业、衣业各界力求改良,庶衣料仍不出国内产品。

——孙中山《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1912年2月4日

1924年元旦,孙中山做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重要的着装改变。他特意穿着一套用绸缎制成的黑褂蓝袍作为礼服。……曾长期视满服为“虏俗”,必欲“学习西洋”“易西服”的孙中山,面对保护国货的困境,……已有心做出妥协。——杨奎松《辛亥以来国人着装“西化”的成因与经过》

(1)结合材料及所学,归纳甘地与孙中山的服装变化,简述这些变化传递的关乎社会治理与经济生活的理念。
(2)从文化传承、交流与传播的维度观察,服饰的这种变化又具有何种意义?
(3)你如何认识服饰变化的“面”与“里”?
2024-04-01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4 . 后世学者在研究司马迁《史记》的过程中,总结了其两种叙史的方法——“互见(现)法”和“迭见(现)法”。互见法是将某人事迹分散在若干篇目之中,参错互见,相互补充。如:某人物本传不载或略载之事,却记载或详载于他人传记。这种叙述方法在《项羽本纪》等篇目中较为典型。

材料一   《史记学概要》中指出,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热情歌颂了项羽在灭秦斗争中所建立的伟大功绩,虽也写了他的缺点,但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材料二   《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称帝后与诸臣讨论何以得天下时,大臣王陵等人评价项羽“仁而爱人……(却)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弃项羽投奔刘邦后曾说:“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

材料三   朱东润在《<史记>及史家的传叙》中指出:在史家的著作里,……若干人必然有若干共同的事迹,要把每个人的事迹,都在(各自的)本传里叙述,那么必然有若干的重复或雷同。……(若用互见法)就可以节省笔墨。

材料四   张大可的《司马迁怎样塑造历史人物》认为:既要选择和集中材料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又不失历史之真,司马迁巧妙地运用互见法来统一二者的关系,达到了完美的程度。

材料五   朱自清所著的《<史记菁华录>指导大概》评述:《史记》互见的体例,……又常用来寄托作者对于历史人物的褒贬。作者认为某历史人物该褒,便在关于其人的篇章里,专叙其人的长处,……遇到该褒的人确有短处,无可讳言,……便也用“互见”的办法。

《史记》中的迭见法是指在不同篇目以完全重复或大致相同的简洁之言错综重复某些人事。

材料六   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霸),不亦宜乎?

——《史记·齐太公世家》

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举行了周天子才能进行的祭祀活动)僭端见矣。

——《史记·六国年表》

孔子布衣,(逝后)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1)《史记》是一部(     
A.纪传体断代史B.纪传体通史C.编年体断代史D.编年体通史

(2)《史记》体例,本纪叙天子,世家叙诸侯,列传写人臣,等级森严。但司马迁却破格将未曾称帝的项羽列入本纪,这总体上是对项羽(     
A.历史地位的肯定B.未曾称帝的失望C.行为乖张的讽刺D.地位出身的贬低

(3)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司马迁如何运用“互见法”来描述项羽?
(4)结合上述材料,简述司马迁采用“互见法”描述项羽的原因。
(5)“三家分晋”是两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发生变化的典型事件。这两个时期是(   
A.西周与东周     B.春秋与战国C.三国与西晋D.西晋与东晋

(6)从表中四例归纳,司马迁运用迭见法重复记录的事件,有何共同特征?
(7)司马迁对以上四例运用迭见法进行叙事,寄寓着其怎样著史意图?
(8)司马迁以互见法、迭见法叙史,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试说明之。
2024-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3 史料分析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5 . 近代中国的商业广告,是了解近代社会风貌的新史料。以下是1930年代上海的若干广告:

A.先施公司

《东方杂志》1930年

B.亚浦耳电器

《东方杂志》1934年

C.春季旅行

《旅行杂志》1935年

D.小学生分年补充读本

《东方杂志号外》1935年

补充说明:

A.公司为华侨创办。广告上书“凡内地不能购到之货物,或虽有而不合用者,请向上海先施百货公司邮寄部函购,保证可靠、迅速、便宜”。
B.品牌由华商创办,品牌名中的“亚浦”取德国、荷兰两个著名品牌之用字,更寓意着“执中国工业牛耳”的决心。广告上列举的产品有电灯泡、电风扇、电火炉等。
C.刊登广告的京沪沪杭杭甬铁路管理局还提供设计旅行线路、介绍食宿等服务,上书“南京、栖霞山、镇江、无锡、宜兴、苏州、昆山、青阳港、常熟、松江、嘉兴、杭州、莫干山”等地名。
D.广告绘有先进交通工具和工矿图案,广告词写有“全书六百册,(一)全部合购,可成完全小学生图书馆;……(三)已购《小学生文库》或《幼童文库》可免购重复之书”。
(1)四则广告内容折射的时代特征是(     )(双选)
A.北洋军阀割据地方B.国共合作轰轰烈烈C.民族工业大力发展D.交通进步影响生活
(2)从先施公司广告中能窥见当时(     
A.华侨垄断邮政业务B.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C.邮购业务成为主流D.邮政资费非常低廉
(3)亚浦耳广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的民族工业(     )(双选)
A.已能生产重工业设备B.具备与外商争利信心
C.摆脱了官僚资本危害D.产品种类有一定拓展
(4)春季旅行广告透露出当时的中国(     
A.北京上海铁路运输发展成熟B.旅行业有季节性淡季与旺季
C.部分人群文化娱乐生活拓展D.政府部门与外商资本相勾结
(5)小学生读本广告间接说明(     
A.当时小学都设有学校图书馆B.小学教材形成体系蔚为大观
C.小学教育采用完全西式教育D.读本已能传播先进科学文化
(6)相对传统文献材料,广告作为“新史料”,其新在何处?
(7)若依据以上材料,说明“1930年代中国社会之进步”的观点,则过于偏颇。结合材料和所学,简要说明理由。
2024-04-0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6 . 为纪念英国舰队驶达澳大利亚200周年,澳大利亚于1988年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以高分子聚合物取代纸张为基材的纪念钞(俗称“塑料钞”)。

纪念钞正面主图为英国舰队旗舰“Supply”号,背景为英国驻澳大利亚当地的第二任总督所绘风景画。纪念钞中间呈现了早期殖民官员、囚犯、淘金者、羊毛工人、中国工人、岛上原始居民、参加英布战争的士兵、二战水手、移民家庭、亚洲女工等人物。

纪念钞背面主图是身上绘有彩绘的澳大利亚土著青年,其背后是用于土著重要仪式的权杖以及聋蛇谷的古代原住民人形壁画与手印岩画。
(1)塑料钞诞生前,纸币是世界上除金属货币外最主要的货币。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诞生于(     
A.罗马帝国时期B.西欧中古时期C.中国秦代D.中国宋代
(2)从驶达澳大利亚的时间判断,“Supply”号的动力当是(     
A.风力B.风力和蒸汽力C.风力和电力D.风力和内燃机动力
(3)纪念钞正面若干人物中,属于1788年到达澳大利亚主体人群的是(     
A.囚犯B.淘金者C.殖民官员D.中国工人
(4)从纪念钞背面壁画图案可以管窥澳大利亚原住民的(     
A.农业生产情景B.渔猎采集形象C.原始艺术风格D.社会组织形式
(5)纪念钞正面图案传达了设计者意在体现英国殖民以来澳大利亚的(     )(五选三)
A.产业种类B.人口结构C.货币制度D.历史变迁E.政治制度
(6)纪念钞背面设计反映了设计者也关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     )(双选)
A.悠久的历史B.众多的人口C.独特的文化D.文明的湮灭
(7)结合纪念钞的设计内容和所学知识,对纪念钞的设计作简要评价。
2024-04-01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生活-【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7 . 《世界经济千年史》中列有“中国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表,蕴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材料一   人口(单位:百万)统计表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138

381

400

547

1275

美国

1

10

76

152

285

世界

603

1042

1564

2521

6147

中国占世界比重(%)

23

37

26

22

21

材料二   GDP(10亿1990年国际元)统计表

国别

1700

1820

1900

1950

2001

中国

83

229

218

240

4570

美国

0.5

13

312

1456

7966

世界

371

696

1973

5326

37148

中国占世界比重(%)

22

33

11

5

12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人口成倍增长的两个阶段(     )(双选)
A.1700—1820B.1820—1900C.1900—1950D.1950—2001

(2)1700—1900年间,与美国人口变化有关的因素包括(     )(双选,4分)
A.各地移民的持续涌入B.印第安人的西迁
C.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D.两次战争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二,中国经济在1820—1950年间发展缓慢的原因包括 (     )(双选)
A.人口增长过快B.没有出现工业生产
C.内外战争频繁D.不平等条约的负担

(4)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说明中美经济发展呈现的不同特征,并分析其政治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你对人口变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2024-03-29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生活-【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8 . 上海博物馆东馆设有“中国历代货币馆”。

材料一

材料二   上海博物馆计划举办国内外特别展览,部分主题如下表:

国内馆展览主题

对话达·芬奇:

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

邂逅三星堆:

12K数字艺术展

古波斯的荣耀:

伊朗考古文物精品展

金字塔之巅:

古埃及文明大展

寰宇东西: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与世界

宝塔乾坤:

圆应塔遗珍展

出境展览主题

不朽的玉甲:

中国汉代文物珍品展

马可·波罗的世界:

一位十三世纪威尼斯商人的旅行

至宝竞艳:中国陶瓷之美

材料三

(1)请将以下古代货币按时间顺序排列。(填涂英文字母)
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2)归纳上述货币在铸币权、材质等方面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3)特别展览设计了“A对话达·芬奇”、“B古波斯的荣耀”、“C金字塔之巅”、“D邂逅三星堆”主题。请将这些主题中涉及的人或物分别对应下列地图中的大致位置。(填涂英文字母)
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4)上海博物馆的国内外展览计划中均出现了与马可·波罗有关的主题。这些主题旨在反映(     )(双选)
A.马可·波罗影响了中国B.古代的中西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商贸活动D.中国的文化辐射西欧

(5)综合上述材料,以上海博物馆为例,说说博物馆的作用。
2024-03-29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2 经济与社会生活-【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9 . 中华传统服饰与纹样

2024年央视春晚节目《年锦》,带领观众跨越汉、唐、宋、明四个时代,一览中华文化的传统服饰、纹样之美。

材料一:出自楼兰的长乐明光云山瑞兽锦,亮丽又大气;唐代丝绸服饰花团锦簇,原型参考自敦煌莫高窟9窟供养人壁画;宋代的审美婉约优雅,色调清新淡雅;明代的纹样特别讲究,暗蕴其中的吉祥祝福。

                    ——据李雨心《春晚<年锦>何以惊艳全网?》,有改动

(1)以下对《年锦》主创选择汉、唐、宋、明这四个朝代的服饰以及纹样进行主题展示的原因推测,合理的有(     )(双选题)
A.四朝的历史延续时间长、文化鼎盛
B.四朝的文献与实物史料最为丰富
C.四朝的服饰纹样特色鲜明、样式丰富
D.四朝的服饰纹样非常讲究、亮丽大气

(2)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服饰以及纹样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材料二:“则天天授二年二月,朝集使刺史赐绣袍,各于背上绣成八字铭……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

——刘昫:《旧唐书》

材料三:公元842年(日本平安时代),日本仁明天皇下诏:“男女衣服皆依唐。”

——马兴国:《中日服饰习俗交流初探》

材料四:

图一《大明会典》正德六年(1511年)所描绘的狮子补

图二 江户时代(相当于中国明末到清末)的狮子蛮绘袍

图片为武官一品、二品合用花样,当中的狮子单独蹲坐呈回首状态,头部鬃毛为螺旋状,尾部上扬,由细密线条排列形成叶子形,并在靠近根部处加以螺旋装饰。

从平安时代(相当于中国唐至宋代)的卷云、独狮直立式造型,发展为单一纹样主题。外观造型上与明朝狮子补有相似之处,皆创造出带有圆圈和漩涡装饰的狮子图案,头颈部毛发茂密,尾巴蓬松宽大。


(3)根据以上材料,服饰以及纹样可以用来研究哪些历史细节(     )(双选)
A.居住环境B.审美情趣C.法律状况D.对外交往

(4)综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中国传统服饰与纹样的价值。
2024-03-28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10 . 从墨西哥看近代世界的连接
某学习小组对墨西哥从古代走向近代的历史十分感兴趣,他们发现从中可以看出近代世界连接的某些面相。

首先他们研究了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阿兹特克文明,这是古代美洲灿烂的三大印第安文明之一。

(1)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除了阿兹特克文明之外,还有_________文明和_________文明。(填空)
(2)阿兹特克人利用浮动园地种植的农作物有(     )(双选)
A.玉米B.水稻C.小麦D.辣椒

接着,学习小组研究墨西哥及其他拉丁美洲地区后,发现:西方殖民者在物质和精神等各个层面,侵略了拉丁美洲:

1521年,西班牙人占领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在城中大肆屠杀,并将该城彻底毁坏,后在其废墟上建立墨西哥城。

材料一:下图的版画创作于1505年,是欧洲人描绘美洲土著的最早作品之一。版画描绘美洲人以公社为单位生活,任何人都不享有私人财产。(版画出自本特利《新全球史》(第五版))

(3)欧洲人版画中的美洲土著人形象有何特点?这一形象特点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长期存在,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拿破仑战争使得西班牙政府无法维持墨西哥的银矿业,加上拉美独立运动,所以在1790—1799年和1820—1829年间,世界金、银产量减少了大约50%,鸦片贸易于是被用来吸纳中国的白银。尽管这些政治剧变后,世界银产量又逐渐恢复,但直到1860年才真正达到1800年的生产水平。大约自1755年起,中国的白银几乎全部是通过欧洲国家从拉美地区进口而来的,也因此直接受到19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下降的影响。

——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4)在世界近代史上,拉美白银生产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
(5)综合上述分析及所学,你如何认识近代世界的连接?
2024-03-28更新 | 5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4 图片信息题-【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类汇编(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