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古代史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代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材料里的“封建社会”,主要指西周时期____制度和____制度相互补充,所建构起的社会秩序。
(2)“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君主权力加强,同时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双选)
A.封君封臣制B.郡县制C.等级君主制D.官僚制
(3)宋代社会与之前的社会相比,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合所学,你认为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对我们认识历史有何帮助?
(5)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的分期?
2023-06-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1 政治(上海专用)
2 . 英国经济政策变革。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互交替,构成经济政策变化的“钟摆运动”,反映出国家与市场的变化关系,体现权力与资本的关系。

材料一   1618世纪,英国重商主义走向全盛。谷物法是典型的重商主义政策,其主旨是限制甚至禁止谷物进口,抬高粮价,有利于土地利益集团而不利于工厂主、工人和百姓,经常导致食品暴动,成为社会动荡之源和执政难题。工业资产阶级掀起反谷物法运动。

——吴必康:《稳定与变革: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材料二   英国的贸易发达程度、其制造业的多样化以及其独创性均超过了其他国家,英国的伟大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与外国人自由贸易只是我们祖先曾要求的自由买卖……我们现在必须把这些不朽的原则(自由贸易)应用于谷物法……谷物法不仅限制了对外贸易,还破坏了(并正在破坏着)对外贸易的很大一部分……它是对自由——这是每个人的天赋权利——的直接侵犯。

——罗伯特·皮尔在下议院就谷物法而做的演讲(1843年)

材料三   看看你们的周围……各位的衣服的布料是德国织的……甚至各位喜欢看的报纸的纸张也是同一个地方产的。”即使烧掉德国制造的包装纸,手拿的拨火棍也是“德国制造”。

——位英国记者发表的《德国制造》文章(1896年)

材料四   1929年美国股市爆跌,导致西方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体系全面混乱。经济灾难和失业贫困笼罩英国,经济自由主义束手无策。1932年麦克唐纳政府宣布放弃自由贸易,实行进口税,建立帝国特惠制,保护市场。工党政府迅速推出以大规模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充分就业、福利国家、混合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策。

——吴必康:《稳定与变革:英国经济政策的四次重大变革》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若要按照表格梳理英国历史上曾出现的经济政策,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阶段历史时期经济政策
工场手工业时期重商主义
工业革命时期
20世纪上半叶
A.国家干预经济   B.自由主义
(2)结合材料及所学,概括英国人对自由贸易态度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19世纪,有英国经济学家曾认为:自由主义不仅包括贸易自由,还有政治自由等。
(3)结合所学,以史实来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自由主义思潮对世界历史产生的深刻影响;并概括该“自由主义”的实质。
2023-06-27更新 | 65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3 . 多元文明的联系与交流。

上海博物馆制定了“大博物馆计划”,陆续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和“对话世界”文物艺术两大系列为主的展览。上海某中学的小杨同学参观了多次主题展览,准备将其见闻心得分享给班级同学。以下是小杨同学分享的课件内容。

环节一:展览撷英。

(1)在课件中,小杨未将文物按时序排列,若要将四件文物按夏商周的时序排列,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单选)
A.②③①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③②①④
(2)小杨发现,与中国类似,世界各地或迟或早都选择了以石头作为自己文字符号的载体之一。请将小杨同学选取的文字石刻与文明区匹配。(填写字母)
   


环节二:观点分享。小杨认为:古代文明是多元的,但却从来不是孤立的。区域性帝国的崛起推动了多元文明间的交流交往。为此,小杨同学进行了表格梳理。

(3)请将下列帝国填入表格相应位置。(填写字母)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E.奥斯曼帝国   F.阿拉伯帝国   
名称制度疆域
①: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大权集于一身。兴起于巴尔干半岛北部,东征灭亡了波斯,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②:皇帝(元首)掌控国家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原本是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城邦,凭借公民组成的强大军队四处征服,把整个地中海变为帝国的内海。
③:继承了西亚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国王是政权的核心和最高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
④:皇帝是帝国的象征。查士丁尼在位时期,根据历代皇帝颁布的法令,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6世纪一度扩张,先后占领西亚、北非和意大利等地。帝国首都位于君士坦丁堡,成为东西方沟通的桥梁。
⑤: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下设各部大臣,辅助哈里发分掌行政、财政和宗教等方面事务。7世纪开始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中国造纸术、印度的数字等先后经帝国传入欧洲。
⑥: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先后征服巴尔干半岛、东南欧、西亚和北非部分地区。首都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
共性⑦:⑧:
(4)在如表最后一行⑦、⑧两处,小杨试图分别概括古代帝国的制度和疆域的共性特征,请帮助他完成。
2023-06-27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4 . 钱里乾坤。

材料1   1970105日,西安南郊何家村某建筑工地上出土的东罗马帝国金币(见图,金币上的人物是公元7世纪初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和他的长子君士坦丁——引者注)。

材料2   公元1260年蒙古忽必烈发行的“中统元宝交钞”(见图),现存的最早纸币。

材料3   银锭(见图)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

——(摘编自百度百科“银锭”条目)。

材料4   金圆券(见图),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货币。1948819日开始发行,至19497月停止流通。

材料5   与大多数货币不同,欧元纸币(见图)基本不使用政治人物头像。

(1)(判断式选择)材料1中的金币出土,证明了公元7世纪时中国与东罗马帝国存在着直接的贸易往来。此观点
A.正确B.错误
(2)(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存续超过千年的帝国,其灭亡时中国处于。
A.秦汉时代B.隋唐时期C.明清时期
(3)(单项选择)拜占庭帝国对世界法制史的最重大贡献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十二铜表法》C.《罗马民法大全》
(4)(单项选择)材料2中的“中统”当是。
A.年号B.庙号C.谥号
(5)试以材料2中的“中统元宝交钞”为例,简要说说中原文化对民族政权的影响。
(6)(双项选择)材料3中说白银在“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货币”,那明代的法定货币当是。
A.黄金B.铜钱C.铁钱D.纸币
(7)(单项选择)明朝中后期白银能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的发展B.海外贸易的提速C.海禁措施的推行
(8)(判断式选择)材料4中金圆券的出现,说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晚期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此观点。
A.正确B.错误
(9)(单项选择)材料5提及的欧元纸币不选用政治人物,主要原因极可能是。
A.缺乏普遍认同的人物B.建筑影响力大于政治C.淡化货币的主权属性
(10)世界各文明区域基本都经历了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的过程。请提炼两项纸币取代金属货币的成为法定货币基本条件。
2023-04-16更新 | 111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5 . “华夏”探源

历史学习中,“华夏”的称谓始于何时?最初的含义是什么?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问题引起了某班同学们的兴趣,他们围绕“华夏”的探源开展研究性学习。

(1)同学们在调查初期因溯源考虑,找寻了商代卜辞中________的记载,发现了“夏”字,指代夏朝遗民之族群;“华”字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单选)(     
A.陶文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2)随后,他们发现《尚书·周书·武成》中出现了“华夏”二字:“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这是目前认为记录了“华夏”一词最早的___________。(单选)(     
A.实物史料B.图像史料C.口传史料D.文献史料
(3)为探究“华夏”的含义,他们寻找了更多材料:

A.(西域高昌国)其风俗政令,与华夏略同,……文字亦同华夏,兼用胡书。

——《北史·卷九十七·列传第八十五》

B.臣闻……明王创业,必先(治理)华夏而后(治理)夷狄,广诸德化,不事遐荒。

——《贞观政要·安边第三十六》

C.天监否德,于是命运世祖肇基朔漠,入统华夏,生民赖以安靖七十余年。

——《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十二》

D.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唐·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以上材料体现了“华夏”的哪些不同的含义?请简要说明。
(4)自秦朝建立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后,各民族在频繁的交往与交流中,不断认同“华夏”这个民族称号。结合所学,从以下几个时期列举有利于促进民族之间交融的史实各一例:
秦朝:全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
汉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魏晋南北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华夏”探源过程中,有同学认为:对古代史研究最有价值的是考古出土的实物资料,它是通向历史真实的唯一大道,传世文献资料处于从属的地位。这个观点引起大家的争论。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说明理由。
2023-04-13更新 | 211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3 文化

6 . 某校学生历史研习社对明清晋商与徽商的活动很感兴趣,查找各种材料展开研究。

研究一:阅读文献,提取信息。以下文献摘自明朝士绅谢肇淛撰写的随笔札记《五杂俎》。

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太行山西侧)。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1.在谢肇淛眼中,当时最富裕的商帮是____
2.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作者主要关注了商帮哪些方面的信息?(双选)
A.政治影响B.产业经营C.产生地域D.生活情趣

研究二:搜集民谣民谚,比较历史。

徽商:钻天洞庭,遍地徽。

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

三年吃苦,拼搏出头。发达是爷,落泊歙狗。

十家之村,不废诵读。

晋商:船帮乘风破浪,东渡扶桑(日本),商帮驼铃声声,传播四方。

先有大盛魁,后有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买卖不成仁义在。

3.阅读上述民俗民谣,概括徽、晋两地对商业活动关注视角的异同。

研究三:解读档案,诠释历史。

乾隆27年(1762年)2月14日上谕表彰:“所有两淮商众,承办差务,皆能踊跃急公,宜沛特恩,以示奖励。”清政府档案统计徽州歙县人鲍志道任两淮总盐商二十多年间,先后“捐纳”2000万两白银与12万石粮食(约合1440万斤)。乾隆感慨“富哉商乎,朕不及也”。

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至三年正月止,《为遵旨报上捐输情形奏折》记载:绅商士民捐输银数,则山西、陕西、四川三省为最多。山西共计捐银一百五十九万九千三百余两。

4.从上述档案看,对徽、晋商人,朝廷关注的重点是什么?请说明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徽、晋商帮作用和处境的认识。
2023-04-0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2 经济(上海专用)
7 . 对“秦的暴政”的认识。

“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史学界普遍认同的结论。有同学通过对史料的研读,来更深刻地理解这一结论。

A同学认为,陈胜、吴广起义后天下响应,最终秦朝灭亡。他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1)根据材料,概括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B同学认为,秦的速亡另有原因。他搜集到如下材料

材料二   汉兴之初,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秦)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唐)韩愈《封建论》

(2)材料二、三分别提供了哪些秦速亡的新视角?
(3)上述材料对秦速亡的原因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不同视角?

C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了以下一则材料

材料四   发征抗命不去,罚两副铠甲。晚到35天的受斥责,晚到610天罚一个盾牌,超过10天者罚一副铠甲。若遇下雨、大雪等自然原因,免除本次征发。

——据出土的《睡虎地秦简》意译

(4)材料四的记载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
(5)推测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记载的原因。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秦的速亡与秦的暴政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理解。
2023-03-21更新 | 297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8 . 问题探究。

小吴同学在高中历史选修课学习时发现,教科书中曾提到“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马铃薯在欧洲的种植……改变了当地食物结构,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但教科书并没有提到马铃薯何时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为此小吴同学尝试通过史料收集和研读,探究这一问题的解决。

步骤一研究该问题的起点,首先要确定16世纪末之前欧洲的主要食物。为此,小吴同学基于以下材料,对欧洲的主要食物做了前后比较。

材料1   在马铃薯传开前,欧洲的粮食作物主要为各种麦类。麦类属高档细粮,单产较低。地理大发现开始后,美洲原产的粮食与多用途作物马铃薯、玉米、甘薯接踵传入旧大陆。但只有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被欧人接受,广泛食用。

——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它在世界上的发展与传播》

(1)材料1中“马铃薯成为欧洲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的原因有哪些?

步骤二接下来小吴同学为了探寻问题的答案,搜集了以下材料,以帮助确定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的大致时间。

材料2   克伦德特(荷兰城市)附近的领地在1739年前从未种植过马铃薯。就在1739年这一年,一个男子率先在0.6公顷的土地上种了马铃薯……这个男人不是一般的农民,他更像是个投机者……到了1741年,种马铃薯的农民增至3人,种植面积2.8公顷。

——斯利彻范巴思《西欧农业发展史》

材料3   佛兰德地区(法国、比利时、荷兰三国交界地区的旧时统称)因食用马铃薯导致每人每天谷物消费量变化统计表   

16931710174017811791
816758680476475

——摘编自布罗代尔《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

材料4   各地区长官,请高度重视种植一种被称为马铃薯的作物,此植物生长不受地域和自然条件所限,不论对人类还是对牲畜都有益而无害。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品……。

——节选自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01786在位)政令

材料5   1845年后)“好吃的面包、牛奶、咸肉、猪肉等等,然而没有人喜欢吃,所有人都喜欢吃马铃薯。甚至年长的佩吉为其恸哭,没有其它的食物具有如此强的力量。”

——大卫托马斯:《伊丽莎白史密斯的爱尔兰日记》

(2)相较于材料1,材料2至材料5提供了哪些探究问题的新视角?
(3)根据步骤二所列的材料,小吴同学得出了“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主要食物之一”这一结论。请说明理由。

步骤三通过对历史问题探究,小吴同学对历史研究有了一定的亲身体验。

(4)通过步骤一到步骤二的实践体验,小吴同学会在研究方法上有何总结?
9 . 工业革命中的女性。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的角色与地位也随之变化。

(1)下列成果中,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____(双选)。

(2)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属于此范围的是____(单选)
A.手工工场、工厂制度   B.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C.垄断组织、跨国公司   D.工厂制度、跨国公司

材料一   伦敦布莱恩特和梅公司的火柴厂女工每天工作14小时,每周的工资却不到5先令。公司实行从3便士到1先令不等的罚款,女工并不能每次都拿到全额工资。违规行为包括聊天、掉火柴或未经允许上厕所。……火柴所用的黄磷原料,导致皮肤发黄、脱发和颚骨炎(骨癌的一种)。

——1888年安妮·贝桑特《伦敦的白奴制》

(3)根据材料一,概括女工工作的特点。

女工处境经报道后,引发关注。该公司强迫女工签署声明,这激起了她们的愤怒,发起了“1888年火柴女郎罢工”。

材料二   《Pall Mall公报》的编辑威廉斯·特德、工党选举团的亨利·海德和救世军的凯瑟琳·布斯都加入了记者安妮贝桑特争取改善工厂工作条件的运动。

英国最著名的《泰晤士报》等其他资本控制的媒体报纸,指责贝桑特是社会主义煽动者,评论说:“女工们没有被允许走自己的路,而是在不负责任的顾问怂恿下去罢工。这些现代工业化世界的害虫,正竭尽全力使这场争论达到顶点。”

——摘编自夏金娇《论工业革命背景下英国妇女地位的改变》

(4)结合材料二与所学,归纳当时社会对女工罢工的态度并分析原因。

材料三   在两周内,由于工会的支持和一场筹集了400英镑巨款的公共运动,妇女们赢得了重大的让步。她们组织了煤人工会——英国最大的妇女和女孩组成的工会。这是英国“新工会主义”爆炸式的巨大进步,当时技能不熟练的无产阶级第一次组织成了工会。

——安娜·慕尼沃兹和艾伦·伍兹《马克思主义与女性解放》

(5)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中的女性角色和地位的变化。
10 . “中国”的形成

中国疆域的沿革不仅呈现出空间范围的变化,更是一个国家形成的历史见证。

(1)据所学知识,按照朝代先后顺序为上述疆域图进行排序。(填写数字)地图      →地图         →地图         →地图         
(2)将下列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其民族融合的史实相匹配。(填字母)
地图1代表朝代(          )          A平定六国、南抚夷越、北击匈奴
地图2代表朝代(          )          B融合形成新的民族——回回
地图3代表朝代(          )            C设西域都护府
地图4代表朝代(          )             D以法律形式落实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请将地图所代表的朝代与下列国家治理措施与相匹配。(填字母)
A创巡视监察制度                            B“书同文字”                    C设五经博士                  D奏折制度
E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F设宣政院            G建立驿站、急递铺             H“改土归流”
朝代国家治理措施朝代国家治理措施
地图1代表朝代地图3代表朝代
地图2代表朝代地图4代表朝代
(4)依据上述所有材料,你认为“中国”的形成具有哪些特点?
2023-01-16更新 | 0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6-【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