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39年4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设立审计处,如表是条例规定的审计处的部分职权。由此可知,审计处的设置(     
对边区各个机关的预算决算事项进行审核。
对全边区征粮,征税相关事项进行审核。
检举边区贪污,浪费事件。
A.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B.保障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生活
C.维护了边区政府的司法公正D.体现了中共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2 .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委员会规定: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这一规定(     
A.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现B.给移民融入带来阻碍
C.促成英语主体地位确立D.有利于种族和谐共存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 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 北非传播。 11世纪, 欧洲糖价昂贵, 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 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 (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 到18世纪中期, 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 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统一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在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统一是历史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方向,是广大人民的愿望,是积极有为的治国理政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这种“统一性”具有牢固的制度保障,2000多年传统社会统一性制度建设的核心大体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重视维护以君主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二是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三是重视以民本为基础的国家治理措施制定。秦汉以后,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大一统的政治形态稳固下来,有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统一,并在各个历史时期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科学把握中华文明的特质,对正确认识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卜宪群《中华文明“统一性”的历史特点与当代价值》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从中华文明的历史统一性出发,拟定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3-22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5 . 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A.九品中正制为北周选拔出诸多优秀人才B.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强化凝聚力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2024-03-1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6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的公务员制度被地方割据势力看作是蒋介石集团进行人事渗透、瓦解统治的阴谋,所以他们对公务员制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在公务员任用方面,各地方实力派拒不执行或变相执行公务员任用法。这一状况会导致(     
A.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受影响B.中央官员的选拔受到制约
C.国民政府一党专制的形成D.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削弱
7 . 下表为15世纪至18世纪白银购买力变动表。

时间

每一公斤白银所能购买之米(单位:公石)

每公石米之价格(单位:公分银)

15世纪

75.11(100.00)

13.31(100.00)

16世纪

46.44(61.83)

21.53(161.73)

17世纪

31.40(41.80)

31.84(239.19)

18世纪

20.87(27.78)

47.91(359.84)

引起白银购买力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社会稳定粮食产量提高B.明清两代推行的税制改革
C.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的发展D.明清两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2024-03-03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西方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于1842年指出:“一个15世纪的优秀的佛罗伦萨人真诚地相信并认为:他正在复制古人的作品,事实上,他正在创造一些崭新和无限美丽的东西。”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佛罗伦萨人(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2024-03-0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4世纪末,东北罗斯人对罗斯的历史、文学与艺术的兴趣大大加强,他们称呼自己为“大罗斯”,称呼西南罗斯为“小罗斯”。15世纪末,“俄罗斯”一词出现,并在罗斯人群中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俄罗斯(     
A.民族意识得到加强B.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中央集权体制加强D.逐渐摆脱金帐汗国统治
2024-03-02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概念在法律文献中始见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其文曰:“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命籍(或释田合籍,日本读简班又释田名籍)、田租籍,谨副上县廷。”“户籍”登记内容不仅包括户口、人名、年纪,而且还有复除、新户等项目。胡广《汉官解诂》所谓“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计检查。《二年律令·户律》有律文曰:“有移徙者,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奴婢也登记于民户的户籍上。

——摘编自王彦辉《瓶颈与突围: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二   唐朝以前,政府实行主要依据门阀和等级禄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具有很强的世袭性,人们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两宋改变了这一制度,根据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划分为“坊郭户”(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农村户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分类。再根据有无田产及田产多少进行主户和客户的划分。其中,主户指有田产、直接向政府纳税的有产户;客户指没有田产、不直接向政府纳税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这就放松了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限制。

——摘编自魏静、范英、康凯《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进行户籍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上述变化的社会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