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广播管理委员会规定:保证英语在播音中的绝对地位,其他语言的播音时间不能超过总播音时间的2.5%,而且必须附有英文翻译。这一规定(     
A.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体现B.给移民融入带来阻碍
C.促成英语主体地位确立D.有利于种族和谐共存
2 . 西魏—北周政权就实力而言原本是最弱的一方,但后来居上,逐渐强大。北周先灭北齐,取代北周的隋朝又完成了南北统一。致使这一变化的是(     
A.九品中正制为北周选拔出诸多优秀人才B.经济重心的南移使得江南经济发展迅速
C.统治者积极推动民族交融以强化凝聚力D.淝水之战致使前秦政局不稳而分崩离析
2024-03-18更新 | 15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3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推行的公务员制度被地方割据势力看作是蒋介石集团进行人事渗透、瓦解统治的阴谋,所以他们对公务员制度采取坚决抵制的态度。在公务员任用方面,各地方实力派拒不执行或变相执行公务员任用法。这一状况会导致(     
A.地方官员行政能力受影响B.中央官员的选拔受到制约
C.国民政府一党专制的形成D.地方割据势力进一步削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西方文化史学家布克哈特于1842年指出:“一个15世纪的优秀的佛罗伦萨人真诚地相信并认为:他正在复制古人的作品,事实上,他正在创造一些崭新和无限美丽的东西。”据此可知,该学者意在强调佛罗伦萨人(     
A.复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B.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
C.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猛烈批判封建专制王权
2024-03-02更新 | 298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14世纪末,东北罗斯人对罗斯的历史、文学与艺术的兴趣大大加强,他们称呼自己为“大罗斯”,称呼西南罗斯为“小罗斯”。15世纪末,“俄罗斯”一词出现,并在罗斯人群中广泛使用。这反映了俄罗斯(     
A.民族意识得到加强B.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C.中央集权体制加强D.逐渐摆脱金帐汗国统治
2024-03-02更新 | 461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户籍”概念在法律文献中始见于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其文曰:“民宅园户籍、年细籍、田比地籍、田命籍(或释田合籍,日本读简班又释田名籍)、田租籍,谨副上县廷。”“户籍”登记内容不仅包括户口、人名、年纪,而且还有复除、新户等项目。胡广《汉官解诂》所谓“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簿”,中央以上计检查。《二年律令·户律》有律文曰:“有移徙者,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奴婢也登记于民户的户籍上。

——摘编自王彦辉《瓶颈与突围:战国秦汉户籍制度研究的新进展》

材料二   唐朝以前,政府实行主要依据门阀和等级禄位而占有土地的制度,具有很强的世袭性,人们很难通过个人的努力来改变命运。两宋改变了这一制度,根据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划分为“坊郭户”(城市户口)与“乡村户”(农村户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分类。再根据有无田产及田产多少进行主户和客户的划分。其中,主户指有田产、直接向政府纳税的有产户;客户指没有田产、不直接向政府纳税而佃耕地主土地的佃客。这就放松了对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的限制。

——摘编自魏静、范英、康凯《我国古代户籍制度研究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进行户籍管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上述变化的社会因素。
7 .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主席勃伦杰称,工业遗产不单单是工业生产的操作间,还应当包含工人的住所,使用的运输工具及系统,以及曾体现社会生活功能的遗址等归置在原本所在的整体景观场所中,这样还能为我们研究价值单体与所在景观环境中所有元素之间的联系提供便利。在此,勃伦杰强调(       
A.拓展工业遗产保护的范围B.保护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
C.探索工业遗产的保护规则D.恢复工业遗产的原生状态
2024-03-02更新 | 4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艺术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检测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契约既是对彼此诚信的承诺,也是缔约双方履约的凭证。有学者在研究古埃及历史时,发现了一份房屋买卖契约,契约内容包括“购买人宣言”、“对价格的详细说明”、“对房屋的描述”和“卖者的宣言”等内容。从这份契约内容可知,古埃及人(     
A.房屋买卖交易十分频繁B.普遍具有诚实守信精神
C.商业交易遵循一定流程D.契约使用广泛且已普及
10 . 2002年,美国通过的新《农业法》中,对种粮农民继续实行直接补贴和无追索贷款,并把差额补贴改为目标价格与反周期支付,差额补贴变成了目标价格与有效价格之差。据美国农业部测算,2002—2011年,政府补贴农业的资金为1900亿美元,比1996年《农业法》预算增加了约830亿美元,平均每年增加190亿美元。这反映出美国(     
A.建立起了完善的粮食干预系统B.种粮农民收入实现与市场脱钩
C.新自由主义思想遭到巨大冲击D.政府重视粮食生产的安全保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