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

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前,域外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之说,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论证中国文明源自外来。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克伯里的“西来说”。1894年,拉氏认为:“整个中国文明只不过是巴比伦文明的退化模仿”。多数学人“骇其说之新奇,先后从风”。五四之后,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批判,并与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

1921年,外国人安特生开始在河南仰韶进行考古发掘。通过比较仰韶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纹饰后,安氏认为:“吾人就考古学上证之,亦谓此等着采之陶器,当由西来”。对此,民国知识界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其学术影响深巨,国人多有肯定和赞赏。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挖掘。基于此次挖掘,李济认为:“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实发源于西方。”……30年代末之后,对安氏的质疑与批判则成为普遍之势。

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者相继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等地组织考古发掘,出土了中国以外地区所不存在的史前时代之遗物,这昭示着中国存在一个不同于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由此域外学者逐渐放弃了纯粹的“西来说”,转而多采“渗入说”或“影响说”。而此时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摘编自吴原元《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在晚清民国知识界的回响及启示》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的流行情况,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3-09-0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辽境内一些大型窖藏钱币,宋朝钱币数量占 70%以上。契丹境内出土的钱币主要为宋钱,占总数的 70%左右。……近年发现的若干金代窖藏中,出土了大量宋辽钱币, 其中宋钱占 70%以上。从西夏遗址、窖藏和考古发掘中发现,宋钱币占西夏流通钱币总数的 90%以上。

据统计,日本全国已有 28 处出土中国铜钱。从唐到明共 553000 余枚,其中北宋的钱币占 82.4%。表明宋钱在当时日本境内曾大量流通。……1899 年在河内发现的况赛场宝藏两个陶罐中,共计藏有 23000 多枚古钱币。其中中国古钱 22925 枚,而北宋钱币就有

20618 枚,约占此次发现的中国钱币的 89%以上。……近代考古发掘,在爪哇、苏门答腊、巴厘诸岛发现的中国铜钱,除少量唐代的开元钱外,大部分为宋代铜钱。……有统计显示, 到 1959 年止,东非发现中国、罗马、埃及等国古代钱币总计 405 枚,其中中国钱币 233 枚,占 57%,其中能鉴定出年代的又有 91%是宋钱。

《宋史·食货志》云:“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栾城集》(卷四一)记载:苏辙出使辽国,所见“北界别无钱币,公私交易,并用本朝铜钱”“南北贸易,缗钱之入敌境(金统治区)者,不知其几”(《宋史·食货志》)。《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赵伯圭说: “(铜钱)缘海界南自闽广通化外诸国,东接高丽、日本,北接山东,一入大洋,实难拘检”。……南宋理宗时,日本一次就从中国运去铜钱千万贯,以至于包恢在《敝帚稿略》

(卷一)中惊呼:“台城一日之间,忽绝无一文小钱在市行”。……《敝帚稿略》(卷一)曰:“海外东南诸番国,无一国不贪好(宋钱)”;《宋会要辑稿·刑法二》载“入蕃者非铜钱不往,而蕃货亦非铜钱不售”,桑原鹭藏说:“南洋一带,宋钱之散布更多,久而久之遂成彼地之通货”。

——摘编自崔蕊满《宋代钱币的国际化程度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钱币的国际化进行解读。
5 . 《史记》记载“(汉文帝)治霸……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这使得人们对霸陵的具体位置存在争议。近年对“江村大墓”考古时发现,大墓布局呈现只能有皇室使用的“亞”字形,并出土了车府、中司空印等中央机构的印章以及有典型少数民族特色的金银器。经一系列考古发掘确认,“江村大墓”即是汉文帝霸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历史出现了由多元向一体的发展趋势
②汉初尊奉黄老思想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
③中司空、车府等官职都隶属于皇帝掌控的中朝
④考古发现为解决历史争议提供有力证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8-16更新 | 925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
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考古发现,陕西的西安、咸阳、礼泉、宝鸡,甘肃的泰安,江苏的盱眙,山东的邹县、诸城,山西的左云、右玉,都先后出土过秦朝的标准衡器或量器。这一发现说明,秦朝
A.统一度量衡制在全国推行B.建立了广阔的统治区域
C.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D.地区间经济交流的加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六个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象牙和祭祀用的丝绸。而对新发现坑中的73份碳屑样品进行碳14年代检测,初步判定其中4号坑年代最有可能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
A.反映出当时中外之间的交流频繁B.体现出社会等级分化初步显现
C.说明考古发掘就能还原真实历史D.丰富了对中华早期文明的认知
9 . 今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是东周时期唯一一座经过武力征伐而改朝换代的都城,在考古遗存上留下了鲜明的印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春秋郑都布局示意图                                                                   图2战国韩都布局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1、图2反映的城市演变特征。
2024-03-17更新 | 54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盐铁论》记载,西汉社会承平日久,“贵人之家,蹋鞠斗鸡”为乐,百姓也是在“康庄驰逐,穷巷蹋鞠”。下图为考古发掘的汉画像砖蹴鞠图,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加可信B.历史研究依赖实物史料的发掘
C.画像砖能真实再现历史场景D.文字和实物史料可相互印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