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1 . 【文官制度】

材料一   德国统一后,在社会有识之士倡导和俾斯麦的推动下,1873年,德皇威廉二世颁布了德国历史上第一部《官员法》,开始建立官僚制的公务员制度。《官员法》规定:凡皇帝任命或根据宪法规定,负有遵守皇帝命令和义务的官吏,均称为帝国公务员;帝国官吏在就职前,都必须宣誓效忠于国家。《官员法》的颁布,用法律形式把官吏的职责固定下来,从而提高行政效率。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制定了有关文官制度的法律,对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改革,确立了面向所有公民、竞争考试录用、文官常任等选用原则,最终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公务员制度。

——摘编自陈彩珍《德国政治结构与现代化的腾飞》

材料二   192812月,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中国。随着考试院的成立和《公务员考试法》、《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等一系列法规的颁布,公务员制度逐渐形成和完备。

——《中华民国档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选考制度……吸收了科举的环环相接、细密有序的特点,最重要的是对科举公平竞争、平等开放、择优录用、机构公正等选村精神的继承,使公务员考选制具有了名副其实的科举特色。

——陈小锦:《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公务员考选制的科举特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官员法》颁布的背景。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指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和二战后联邦德国文官制度的相似性。
2024-03-0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美国黑人民权问题】

材料一



                                             非洲裔美国人的迁徙图(1910-1920年)

一战前在芝加哥有3000名黑人在工厂里工作,但在1920年却超过了1.5万人。北方的劳工机构和铁路部分积极地到南方招募黑人,到1920年,有300万以上黑人加入向北方的“大迁徙’中。这场持续到20年代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对美国南方和北方的城市都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摘编自加里·纳什《美国人民》

材料二   1941年,即使在北方各州,黑人们处境依然悲惨。他们无论居住、饮食、出行、工作,还是入学都无法享受同白人一样的自由。黑人从战争早期的经济繁荣和充分就业中获益甚少。但是必须承认,二战中还是有很多黑人在军工厂谋得了职位,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为寻求更多就业机会,175万以上南方黑人涌入北部和西部城市,有些黑人还成为熟练工人以及专门职业者,不过他们依然难以摆脱由来已久的种族偏见。1943年,底特律爆发了种族骚乱,起因是一项公共住房计划。该计划试图把大批黑人安置在波兰裔美国人的社区附近,结果招致了强烈的敌对情绪。当时的底特律早已充斥着各色就业大军,新到的黑人移民数量极多,一年之内就有5万以上,给住房和公用设施造成极大负担,最终演化为严重骚乱。

——摘编自法拉格《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20世纪初美国“大迁徙”的历史背景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美国自建国以来的黑人民权问题。
2024-02-2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收心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并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是(     

A.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B.“左”倾错误亟需纠正
C.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2023-06-01更新 | 507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近现代中外城市管理]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狂飙突进使伦敦人口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到1850年伦敦人口已超过200万,19世纪末更是达到了500万人。城市发展产生了大量公共管理需求,原有的地区自治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最终触发了1855年的伦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道路呈现出由地方自治逐步转向集权管理的趋势,改革建立的双层管理制度最初以教区委员会为基础,体现了对地方主义思想的尊重,之后随着一级管理系统的膨胀,次级管理系统受到压迫,双层管理制度的重心开始向一级管理系统转移。1855年的改革未能解决存在于城市内部的诸多矛盾,但是它通过《伦敦地方管理法》建立起一套双层城市管理制度,这一创举为此后的大城市管理问题开辟了新的道路。

——摘编自朱一丹《1855年伦敦管理制度改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地方的统一实践与要求下,中共中央同意在大城市设立二级政府,1954年通过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建立了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这样,上海建构了“二级政府加街居管理”的新体制。新中国对上海城市社会进行了单位化重组,通过单位这一组织形式,国家统合大量物质和精神资源,职工即单位人在单位中获得有效管理。不仅如此,单位化并未止步于工作场域,在全社会单位化的背景下,以往游离于国家政治统治机器以外的社会成员也被纳入以街居组织为主要形态的基层群众组织框架,甚至一些居无定所的社会边缘人也被覆盖。如此一来,国家又通过街居体制实现了对无单位归属的社会成员的管理。至此,在街居体制之下,国家权力实现了对社会前所未有的控制。在这种体制下,国家对上海基层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模式,是以单位管理为主,辅之以街居管理的。

——摘编自郭圣莉等《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建立及其层级结构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855年英国伦敦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管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城市单位化管理的影响。综合上述材料,简析影响城市管理体制的因素。
6 . [抗日战争与根据地廉政建设]

材料全国抗战爆发后,国民党虽然实现了向抗日转向,但是其政治腐败、官员腐化问题仍然难以遏制,成为了实现凝聚全民族抗日力量的一个严重障碍。1937年中共召开洛川会议,通过《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郑重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及其他根据地先施行,然后再按照民主政体要求,逐步改造国民党这个专制政体,最终建立民主廉洁政府的目标。

20世纪4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坚定地推行了“精兵简政”政策,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降低行政成本。在思想界,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强调改进干部作风要特别注重克服“发财思想,贪污腐化思想”,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大力倡导模范践廉,在政权建设上注重制度约束,通过加强财经审计监督,颁布《惩治贪污暂行条例》等法律文件,扩大监督主体,形成各级参议会监督、群众监督、政府机关内部监督等监督体系等措施,完善廉洁政府的制度保障。在延安时期,对廉洁政府的构建在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史上写下了极其重要的一页。

——摘编自魏继坤《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态建设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根据地廉政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共产党开展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意义。
2023-08-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起点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文化传播与文化殖民】

材料一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如电视、广播、因特网等工具宣扬西方的价值观念。以因特网为例,它的发展,使国家边界形同虚设,互联网也成为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制高点”。青年人是对外来文化最敏感、最感兴趣,也是能较快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敏感人群,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渗透过程中,紧紧抓住这一敏感人群,使这一人群“同化”,达到“和平演变”东方国家的目的。这客观上加强了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碰撞与冲突,构成了世界文化绚丽多彩的风景线。全球化并未消除多元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相反,在某种情况下,还有可能因为各种文化交流的增加而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材料二   在全球化时代,强调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弘扬文化的民族独创风格,不但不会阻碍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而且这恰恰有益于解构当今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者试图借“全球化”之机推行文化殖民主义的图谋,各国必须从文化主权的高度加以认识,并切实采取措施,对本国的文化子以适当的保护。要对全球化及其文化发展与文化殖民主义的关系进行辩证的分析,要认识到反对文化殖民主义不是反对全球文化在平等自愿基础上出现的统一化发展趋势,而是反对全球文化发展的西方化或美国化,要追求文化模式及价值的多元化,实现文化发展的自由化与非政治化,弘扬和发展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坚决抵制文化殖民主义,时刻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蚀。

——以上摘编自岳振宇《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双重性》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现代西方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应对西方的文化殖民主义。
2022-09-08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宜荆荆恩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笨拙》1860 年 12 月 22 日刊登的漫画。该漫画可用于说明(     )
A.清王朝落后挨打的必然性B.列强扩大殖民权益的野心
C.中国外在形象的演进过程D.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9 . 自然法与西方法制。

材料一   罗马法学家进一步确立了自然法指导的权威,法官和行政官通过引进公正,衡平、自然等概念,促进了实在法的发展。罗马法学家认为婚姻家庭制度,诚信原则利益的调整和平衡、意思表示真实规则以及人最初始的自由平等的权利,毫无疑问应该是自然律法的实体性内容。越来越多的罗马法学家认识到:自由是人的道德和精神的特征,并不由人的社会政治及法律地位决定。尽管这一人生而平等的自然理性原则并没有得到实践,但是法律制度的改革使得奴隶的地位不断得到改善。随着自然理性在罗马社会日益得到认可,夫权婚姻逐渐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到了查士丁尼时期,夫权婚姻已完全被自由婚姻所取代,并日益丧失了在法律上的合法性基础。

——摘编自曹诚《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兴起了一场被称为进步主义的运动。“在工业主义和公司资本主义改变一切规则之际,所有美国人都试图控制他们个人的生活,一些人还试图控制经济和社会变革的力量"进步主义确定了政治讨论的用语‘托拉斯'和‘特殊利益'威胁着‘民主政体'和‘个人自由’。自由放任主义的政府无法重视竞争',也不能带来工业主义允诺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因而人们"要求建立一个更有行动力的政府来保护百姓免受经济垄断之渐长势力的侵害。"当时的总统塔夫脱勉强同意支持一条准许联邦所得税的修正案,而其继任者“威尔逊争取让国会缩减了大约25%的关税,并通过向最富有的美国人征收所得税来弥补这项税收损失”。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条修正案了。

——摘编自梁诚悦《公平、效率——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宪法第十六条修正案出台的背景。
10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法治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宪法大纲》代表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这些基本任务主要有:保证苏维埃区域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和达到他在全中国的胜利;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工人农民红色战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保证工农劳苦民众有受教育的权利,施行完全免费的普及教育;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对因革命行动受反动统治迫害的中国民族以及世界的革命战士给予托庇权;苏联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巩固的联盟者。

——摘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材料二   在当时的延安,中国共产党先后制定《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等宪法性文件,以及颁布刑事、民事、廉政、司法等具体法律条例。建立干部管理制度,实行了干部的培养制度、教育制度、考核制度、报告制度、交代制度、任用制度、学习制度、奖惩制度等,做到了严管干部。实行统一财经制度,由于金融领域存在诸多制度漏洞,导致贪污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建立和完善了自收自支制度、预决算制度、会计制度、审计制度、金库制度、公产制度、税收制度、地方财政管理制度、财务人员训练等财经制度,从而统一了财经,堵塞了漏洞,使得财政经济收支基本达到平衡。

——摘编自刘国成《延安时期从严治党的实践及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党在延安时期制度建设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重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