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晋史家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诸葛亮:“谓识治(治理国家)之良才,管(仲)、萧(何)之亚匹夫。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用兵谋略),非其所长欤。”该评价引发了关于“陈菲是否有意贬抑诸葛亮”的长期争论,成为一桩史学公案。此案在历代史书中的书写情况大概如下:

东晋

王隐《晋书》引时人之传言,曰:“(陈)寿父为马谡参军,诸葛亮诛谡,髡其父头(剃发之刑),亮子瞻(即诸葛瞻)又轻寿,故寿撰《蜀志》,以爱憎为评也。”

北宋

萧常《续后汉书》批判陈寿的《三国志》“以魏为正统,以蜀称汉”的做法,并称陈寿因其父“以罪为诸葛亮所髡”,于是“贬其号而诋讪其君臣(刘备和诸葛亮),是以尊魏也”。

明朝

胡应麟《少室山房集》认为陈寿修撰《三国志》,“实奉命晋君者也”,而骨以魏为正统,故“不得不纡回其笔”。而且陈寿在其书中也累记诸葛亮之战功,“所为扬诩武乡(即诸葛亮)之将略,固已至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陈寿贬抑诸葛亮”案的历史书写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历史事实”与“历史书写”之间的关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治维新时期,国家对私人资本的大力扶植、保护和鼓励,对外国资本的限制与排斥,用丰富而低廉的人力资源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起军事化的工业体系,并迅速改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而日本的一般国民生活并没有好转。国权压制了民权,新兴的自由民权运动半途而废。这种半截子的现代化把日本导向军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发展轨道。

——摘编自罗荣渠《东亚跨世纪的变革与重新崛起》

材料二   19世纪五十年代,日本在社会、政治和经济上都与十八世纪初的英国非常相似。这两个国家的社会都有现代特征:家庭制度都通过契约安排将个人与家庭分离,都有独特的单一继承人继承制度,都有一种阶级制度。甚至他们的政治制度也非常相似…然而,尽管日本当时已经拥有了日本奇迹的大部分基础,这可以用来解释日本的速度和成功的部分,但可以确信,如果没有“西方”来开放日本,或者没有西方科技体系的引进,日本就不会有工业资本主义的革命性发展。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现代世界的诞生》


(1)指出材料一、二对日本近代化认识的不同,并谈谈你的理解。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近代化。
2023-08-0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名校联盟(含河源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历代统治者都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元朝的行省中,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的事务,包括边疆民族。为加强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元朝在距行省较远的路、府、州、县所辖区域内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并建立了从首都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元朝还实现了对吐蕃地区的直接管理,并建立了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为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军队戍守的同时还进行屯田。辽阳行省是东北边疆的主要管理机构,下设71府,对境内的女真族等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针对西北边疆的情况,除了设置军政机构、建立驿站等举措外,还采取了其他措施,如通过册封、联姻等笼络畏兀儿首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强调“中外一家”,无“华夷”之别,内外之分。在此思想指导下,清朝废长城,拆藩篱,改土归流,内外一体治理……逐渐使边疆与中原融为一体,开启了一体化的新进程。

——摘编自陈季君《论中国古代边疆与中原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以清朝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元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清朝创新“大一统”思想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古代边疆治理的历史启示。
4 . 宋韵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韵文化,赓续千年

宋韵文化是宋代生活习俗、制作工艺、文学艺术、哲学思想、社会规范、政治理念等的总和,集中反映了宋代思想观念、人文气质、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是宋代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是高度浓缩的精神要素集合。它是见之于学术思想的思辨之韵、文学艺术的审美之韵、发现发明的智识之韵、生产技术的匠心之韵、社会治理的秩序之韵、日常生活的器物之韵。作为中华文明史上熠熠生辉的璀璨明珠,宋韵文化产生于宋代,但又不局限于宋代,体现了一种积淀、一种渗透、一种传承,是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王国平《研学宋韵:关于宋韵文化的思考》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视角,结合相关史实谈谈你对宋韵文化“独有的时代精神特质”的理解。(要求:观点提炼准确,史实运用合理,论述逻辑清晰。)
2023-03-26更新 | 976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虎山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西方国家乡村重构历程
20世纪
70年代
西方以工业高速发展为特征的经济发展减缓,工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联合,国家干预开始进入乡村市场,部分制造业也开始迁往本国乡村;农业生产采用工业化的标准与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20世纪
90年代
后现代主义和“城市病”催生城市社会的“乡村田园梦”,从而重塑乡村文化景观、重构乡村社会关系;另一方面,环境变化及其可持续发展引发人们对乡村空间的重新审视,农业资源保护、文化景观修复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西方国家乡村政策的价值取向。
21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进入全球化深入发展阶段。全球性流动的加剧对乡村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西方国家乡村主体新增了跨国公司、国际劳工移民、难民和寻求庇护者等。全球性流动不仅带来新的乡村主体,也催生了新的产业,新产业改变了乡村社区经济和环境关系,西方国家乡村呈现多 维混杂的空间格局。

——摘编自胡书玲等《乡村重构与转型:西方经验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20世纪中期以来中外历史上的“乡村重构”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6 . 有同学探究南宋初期沉船“南海I号”是否到过广州,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贾耽记录了从广州经过南中国海、印度洋至波斯湾的“广州通海夷道”。

——据《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二宋代对船舶的出入管理极严,如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等国经商的船舶,必须在广州口岸发舶;往朝鲜、日本的船舶,则必须在明州(宁波)发舶。泉州在宋初未设市舶司时,其商船出海贸易亦须前来广州发舶。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州市志》

材料三朝廷要求(广州)市舶司及港口所在地方官员对到来的蕃汉商人热情迎送,海舶初到之时有“阅货宴”,停靠港口住舶期间提供酒食,离开时还要设宴张乐欢送。招待用酒来自地方官府所设的公使酒库所酿造的公使酒。

——据《宋史》

材料四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整理宋代地层和遗迹出土的陶瓷器时,发现大批肩部刻印字款或纹饰的酱釉大罐,与“南海I号”沉船和佛山南海奇石窑出土同类陶罐高度一致。通过考古类型学对比研究和实验室科技检测证实,这些酱釉罐都只能产自今佛山市南海区的奇石窑和文头岭窑。这批釉罐质地粗糙较为低廉,多属于酒水类盛储器等船上生活实用器,不是简单的外销商品。

——《广州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I号”沉船出土酱釉器产地分析》


(1)有同学根据上述材料,认为“南海I号”到过广州,请你谈谈理由。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
(3)除上述材料之外,要确证“南海I号”到过广州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7 .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科书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战时儿童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3)综合以上二则材料,谈谈你对教科书的认识。
2022-11-1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关于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运输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西洋各国之所以富强,“以其有轮船以通海道,复有新(铁)路以便陆行”,故中国“欲求富强制敌之策,舍此莫由”,且轮船、铁路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可以“夺外洋之利”“以润吾民”。

——摘编自光绪六年(1880)直隶总督李鸿章《妥筹铁路事宜折》等

轮船、铁路令往日以传统舟、车为业的平民百姓“多已失业”,则如何“上以养父母,下以蓄妻子”?仅天津、通州一代,估计即有30万人受到冲击。所谓“夺外洋之利,而不知所夺者止为中国穷民之利”。

——摘编自光绪十四年(1888)礼部尚书奎润奏折等

材料二客观的历史逻辑,走向洋务派的目的的反面。……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

——摘编自夏东元《洋务运动发展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洋务派兴办近代交通对民生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2-11-27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卷(广东专用)
9 . 探究历史人物,要将其置于历史长河中加以认识与理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南唐画家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现存宋摹本,此局部画面描绘了南唐高官韩熙载(北海人,今山东省青州市)开宴行乐、众人聆听琵琶弹奏的情形。

材料二   《宣和画谱》记载:(南唐)后主李煜想重用韩熙载,又听闻其行为荒诞,于是命画家顾闳中夜至其府第,暗地观察当夜宴会场景,再凭借记忆以图绘方式呈告后主。

——摘编自单国强《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材料三   韩熙载的朋友徐铉为他撰写墓志。墓志本为歌颂志主而作,何况出自亲近友人之手,徐铉虽也赞赏他的才艺,更批评他纵逸放诞,不循法度,名重于世,与名相终隔一间。

——摘编自陈尚君《<夜宴图>内外的韩熙载》


(1)从材料一中提取一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韩熙载夜宴图》的创作目的。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韩熙载晚年展现生活荒诞形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徐铉对韩熙载进行评价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注意的问题。
2022-09-21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2-2023学年高一初高衔接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陕甘宁边区劳模表彰大会

时间内容
19432边区政府发表《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予以奖励的命令》,要求各地区专员、各县市长调查历年来农业生产中的劳动英雄
19434边区政府再次发布奖励劳动英雄的命令,下达至各地区和县市
194310边区政府再次公布参加全区第一次劳动英雄与模范生产工作者大会代表的选举办法,共14项内容。该办法正式被《解放日报》登载
19431126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及模范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正式召开。参加开幕大会的就有三万多人,来自不同的机关、部队、学校、团体和乡村
1943121《解放日报》以《毛主席号召把全部劳动力组织起来》为题,报道了英雄模范们对毛泽东的追慕与感恩
19431216在闭幕会上,被表彰的英雄模范前往主席台领奖。大会通过了《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劳动英雄代表大会宣言》和《劳动英雄公约》
19441222日至1945114陕甘宁第二届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在边区政府参议会大礼堂隆重举行

根据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谈谈你对陕甘宁边区劳模表彰大会的理解。
2022-08-27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