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3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明成祖重用宦官,有了“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明英宗后,皇帝多怠政,宦官触角随着国家官僚系统延伸,政治、军事、经济各领域都有涉及。上述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明代(       
A.君主专制遭到破坏B.君主专制的强化
C.国家官僚体系崩溃D.宦官掌握决策权
2 . “林公曾与论忧患,花甲抬棺征边关,蓄锐缓进筹粮饷,扬威急战歼敌顽。千里柳引春风度,十万兵夺疆土还。放眼西陲广袤地,天山雪映发苍髯。”下列选项对诗中事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B.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
C.证实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D.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开的只是个小酒店,“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三言二拍”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A.世俗化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
C.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再现历史D.市民文化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绅亦即士绅,是中国科举文化孕育的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凡具有科举功名者,无论入士未士均居于士绅之列。那些未进入官场或退休回乡者“沉淀”于乡里社会,成为乡绅。乡绅是乡村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如主持修路造桥、督促生产、兴办救济慈善事业、维护寺院、组织和捐资团练、维护地方安宁等。他们还是乡里纠纷和疑难诉讼案件的调节者和仲裁者,“由士绅解决的争端大大多于知县处理的”。如果整个乡村共同体遭遇重大灾难无法自救,乡绅还充当向国家或地方政府争取获得社会性资源的重要角色。据记载,乡绅还按时宣讲圣谕,圣谕以“重人伦”“重农桑”“端士习”“厚风俗”为主旨,是农耕时代带有强烈人伦色彩的行为规范。

——摘编自薛冰、岳成浩《古代中国基层自治实践对现代公共管理的意义》

  材料二 美国乡镇规模不大,一般在2000人左右。美国乡镇设有自己的行政机构,行政工作由几位行政委员主持,一般小镇三人,大镇九人。乡镇的行政委员每年由该镇居民选举产生,虽说行政委员处理公务都是自行负责,但必须按该乡镇居民早先通过的原则办事,不然他将会受到质疑,甚至被罢免。行政委员的行为主要对该镇居民负责。除了行政委员外,每个乡镇还要选举十几名主要的官员负责诸如税收、治安、教育、道路、审计、财务、济贫等具体事项。官员没有固定收入,每项公务的任命单上都写有单位工作量的报酬,按量计酬。一般来说,公民平日都有各自的营生,做官只是尽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属于服务性质;不过,能有幸被居民选中、认可也是一种很高的荣誉。如果官员在位时能兢兢业业为本镇居民服务,赢得信誉和口碑,那么对自己经营的事业无疑作了一个活广告。所以,大多数乡镇官员对工作有热情,但并不贪恋官位。

——摘编自雷海燕《美国的基层民主与居民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绅的职责,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乡镇自治与中国乡绅自治的不同。
6 . 罗马共和国初期,一般平民和贵族所占土地在面积上并无太大差距。贵族出身的元老与执政官甚至和普通农民一样要在自己的田间耕作。这可用于说明,当时罗马(     
A.实现了阶层平等B.民主政治取得突破C.社会经济的状况D.小农经济逐渐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宋太祖时,诸州通判与知州争执时,常常声称:“我监州也,朝廷使我来监汝!”真宗时,保州通判孙冲因与知州争事被贬降监当吉州酒。神宗元丰时,延州通判吴安宪,“务专部事,多自判决”。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北宋(       
A.通判擅权现象普遍B.知州与通判相互制约
C.地方行政效率低下D.政治风气的因循守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民国初年的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纲领的只有几十个,而且纲领内容多数雷同。其聚散、分合、变迁神速,这种变迁大都以党魁的利益为出发点,其聚也疾,其散也速。据此可知,民国初年(     
A.责任内阁制名存实亡B.政党政治有待完善
C.政党已沦为专制工具D.民主科学观念兴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面是两首明清时期的民间歌谣。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歌名

诗词

赤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里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迎闯王

吃他娘,着他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A.经世致用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文学创作脱离了现实
C.西方启蒙思想冲击理学权威D.封建统治暗含着危机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