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     
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B.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
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
2 . 下面为唐、北宋、清三朝部分省份状元分布图。这一变化反映出(     
A.经济水平影响文教事业发展B.科举制度存在一定缺陷
C.政治中心变迁推动人才南移D.北方人口呈现下降趋势
2024-03-2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本溪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寒假验收考试(开学)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到春秋前期,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上层政治核心部分属于世官,底层社会治理则由乡举里选。虽然世官也有选拔,但其选拔限定在世袭贵族范围内。至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功制和养士(门客)制渐成社会主流。

——摘编自孙录见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

材料二   隋朝科举制是在继承察举制的基础之上开创的,虽然二者都有“举荐入仕”的过程,但科举则分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考察。唐朝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包括秀才、明经、明法、明算、进士等科,以明经(以经贴为主)、进士(以诗赋为主)两科为重。制举由皇帝亲自主持,考试形式、内容多为临时决定,主要有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等科。平民和官员均可参加。至武则天时,又出现了殿试和武举。宋初,统治者不仅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还实施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天子门生”渐成传统。宋神宗时,取消了明经等科,专试进士,并以时务策为主。此外,政府不仅对考官实行“锁宿”制度,还对试卷进行糊名、誊录处理。宋代对科举制的重视使天下学子趋之若鹜,各种官办、私办书院相继涌现,不仅推动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流派的出现,还引发了社会对书籍的巨大市场需求。

——摘编自李虎《科举制演变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至宋朝科举制发展的特点,及其积极影响。
4 .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西汉-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西汉西晋唐代北宋南宋明代清代
2年)280年)742年)1102年)1208年)1460年)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24.04%48.11%44.24%63.42%53.98%58.33%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   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材料出处
项目一:
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料刀”,谓之“开荒裂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
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
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
2023-02-1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城市变化是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集中体现。唐宋时期打破了秦汉一唐前期古典城市的空间布局的限制,出现了坊市合一的新型城市格局。唐中期城市延长了营业时间,到了北宋,营业时间不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晓市。北宋时草市更广泛,有的草市逐渐发展成为固定的市镇。唐宋时期.涌入城市的人多起来,他们或做生意,或当手工业工匠,城市人口大大多于过去都市人口。与唐长安城相比,南宋的临安城商品经济更加繁荣,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文化中心。

材料二   唐宋城市的变化昭示了社会深刻而全面的变化。城市由隋唐的坊市制转变为北宋的厢坊制,再变为南宋的隅坊制,政府以更加开放的管理模式来适应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城市人口结构在社会不同层面不断进行流动和重组,市民阶层逐步形成。唐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活跃,促使了市民文化的更新,文化趋向平民化、大众化、娱乐化。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叶玲《唐宋城市经济的变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宋时期城市变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城市变化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7 .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协约国同德国及其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的核心是中国问题,……与会国签订了一个关于中国问题的公约。

——《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另一方面,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的重要力量。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的“和约”和“公约”分别指什么?最终确立了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2)材料二中“新的世界格局”指的是什么?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什么变化?中国在格局变化中的作用是什么?
(4)综上所述,你认为我国该如何应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
2021-10-2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柯坪湖州国庆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宋朝建立后,为了激励和督促各级官员尽职尽责,政府几乎把所有官员都纳入了考核的范围,考核内容主要以品行和地方治理效果为主,但从北宋中期开始,宋廷便一直把财赋上交量作为地方官员考核的中心。这一变化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进一步的强化B.三冗的问题日益严重
C.地方官权力呈扩大趋势D.商税已成为主要财源
9 . 元世宗初期,除了四个半固定的行省外,其余行省都是“因事而设,事毕则撤”;其长官多为一至二人兼任,且带有中书省宰执衔。至元世宗末期,固定的行省逐渐增多,并实行了群官负责制,其宰执衔也逐渐被取缔。由此可知,元代行省制度的这一变化
A.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B.保障了吏治清明和行政高效
C.体现了政治均势格局的形成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强化趋势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0-1801年英国人口与人口结构(职业结构)变动

各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年代总人口(百万)城市人口乡村农业人口乡村非农业人口
15202.45.576.018.5
16004.118.070.022.0
16704.9813.560.526.0
1.7005.0617.055.028.0
17505.7721.046.033.0
18018.6627.536.2536.25

——据《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等整编

材料二1820年,英国总就业人口的63%已集中在工业和服务业领域,反映出工业革命的发展。

1825年,英国爆发经济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国有的基本矛盾。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产阶的政治要求得到满足,但无产阶级却依然无权。

1835年、英国棉纺厂工人的日劳动时间长达16小时,工资十分微薄,童工更占到52%。

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新阶段。

1847年、欧洲多国工人参参加的国际性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绸领在伦敦正式出版。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指出1520-1801年英国人与人结构变化的趋势,请结合史实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与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影响。
2021-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1-2022学年高一初高中衔接学习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