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江滋养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史前时代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共同参与塑造着中华文明的起源。自商周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化。中唐以降,经济文化重心南移,长江迎来领跑千年的辉煌,明清之际,国家经济更是依赖长江流域。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思想创新、革命文化孕育发展的高地,担当起中国工业文明的先导、改革开放的先锋。长江流域人文兴盛,“长江经济带”“长江城市带”“长江文化带”正在创造更加壮阔的现代文明。

——摘编自冯天瑜、马志亮、丁援《长江文明》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06更新 | 154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北京卷01)(15+5模式)-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翰笙(1897—2004)在苏联担任国际农民运动研究所研究员期间,曾与苏联、匈牙利等国经济学者围绕中国社会性质展开论辩。这些外国学者机械使用马列理论,否认当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认为中国农村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陈翰笙与其进行了激烈争论,但缺乏有力的辩驳证据,遂决定“对中国的社会作一番全面的调查研究”。回国之后,为了弄清中国社会的性质,陈翰笙组织一批学者先后在营口、大连、长春、无锡、保定及广东岭南等地展开农村调查和研究,产生了广泛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农村派”。

中国农村派认为:在中国农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性生产方式是并存的,但封建残余占优势;中国农民的商品生产不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生产,而是贫困导致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在中国农村未占优势,半封建的小农经营仍是农业经营的支配形态,阻碍着资本主义农业的生产;帝国主义对中国农村的半封建性有维持作用。

——摘编自李金铮《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农村经济的主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农村派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对中国农村派的活动及主张进行阐释。
2023-12-20更新 | 1226次组卷 | 7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2(北京专用)
3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元(1635—1740),字易直,河北博野人。出身贫寒,曾学医养家。24岁时,从事教学工作,一直持续五十余年。颜元讲了一段王学,两年后得朱子《性理大全》,改奉朱学。35岁时,思想转变,认为理学空虚无用,非周孔正道,但也反对汉代章句之学,提出以“实”为核心的教育思想体系。他批判两千余年来重文轻实的教育传统,他认为教育有“安天下”、“成个性”双重作用。主张恢复尧舜周孔之道,倡导用“三事”、“六府”、“三物”来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颜元晚年主办漳南书院,把书院分为“文事斋”、“武务斋”等六斋,将教育思想付诸实践。颜元认为教人为学要主动,通过练习和实行来获取知识。颜元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市民阶层的利益,在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摘编自施克灿《中国教育思想史》

(1)根据材料,概括颜元的教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颜元教育思想形成的因素。
2023-11-02更新 | 166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4 . 阅读材料,宪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9628日,一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签订《凡尔赛条约》。巴黎和会由英、法、美三国主导,但是各方意见分歧很大。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被证明是一名实在的外交官,他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不愿意看到法国单方面坐大,目标是欧洲的权力平衡。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严厉地惩罚德国,他不想错过一个打击法国宿敌的好机会。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关注点是维持世界各国之间的良好关系——既不愿意英国的计谋得逞,也不愿意法国太过膨胀,于是美国在和会中便来回斡旋于英、法等国之间。

——摘编自陈冰《重新认识凡尔赛条约对当下有怎样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对德处理方针的分歧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2023-11-01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北京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民族关系不是强调血统与种族之差异,而是以文化礼仪作为华夷区分的标准,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文明的发展中融合了众多其他种族或部族。如秦,本为西戎,最终统一六国,建立我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此后,“华夷观”逐步形成一套中国化的民族思想:强调四周民族与华夏的不同,凡文化习俗不同者,皆目为夷狄。第二、夷夏之防。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既威胁中原王朝的统治,也会给中原农耕经济造成破坏。因此防止少数民族冲击中原便成为历代处理民族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第三,用夏变夷。统治者将经济文化上的先进落后关系指称为文化上的尊卑关系,把少数民族内附称为“归化”或“内化”。

——摘编自霍维洮、马艾《经济、文化、制度三维向度中的古代多元一体民族关系格局》

材料二   在近代中国,严复、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精英将西方经典民族形成理论中国化,提出“保国保种”“爱国爱种”的思想意识。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五族共和”,在民族与国家关系上,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后来孙中山制定了22行省外加内外蒙古、西藏、青海联合建国方案;中共制定了由“民族自决”“联邦制”发展到“民族区域自治”的建国方案。在中国各民族的前途问题上,孙中山提出过“振兴中华”的目标;中共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中华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是中共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上述民族政策,致力于维护国家和中华民族整体性的意图充分显现,中华民族独立和建立主权国家伴随着中华民族“自觉”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赵刚《民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华夷观”民族关系思想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过程中所呈现的特点。
2023-11-14更新 | 294次组卷 | 8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中国出现大量农业家庭将自有之相当比例的农产品售出,并依靠市场交易取得日常消费品。跨区域的大额贸易也开始包括了主食作物,与其他单位价格较低的项目,如棉花、谷物、豆类、植物油、林业产品、动物产品与肥料。曾经是帝国稻米主要生产区域的长江下游三角洲,现在忽然因为栽种棉花导致粮食作物短缺,因而开启了其他区域出口导向之商业化稻作的大门。大量来自新世界墨西哥,经由菲律宾藉朝贡贸易输入中国的白银,使晚明时期帝国逐渐转变为银本位制,且“一条鞭法”等税赋改革所形成的财务政策在康熙朝达到高峰,其主要特征是以白银来估算并征收田赋。

——摘编自卜正民、罗威廉《哈佛中国史·大清》

材料二   史料1

史料   2


(1)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两则史料,自拟一个研究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
2023-11-12更新 | 290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3-【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爱德华.卡尔批评李凯尔特将历史中的特殊与一般完全对立,他说:“语言的运用本身使得历史学家就像科学家一样,要从事于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截然不同,而两者又都是独特的。可是历史学家却管两者都叫战争。”翻翻我们的历史著述,不是充满着诸如“皇帝”“农民”“战争”“革命”之类的概括用语吗?

——摘编自张耕华《历史学中典型性研究的类型及其限度》

请任选一个能概括一类历史现象的“概念”,并结合史实论述其特殊性与一般性。(要求:不能选择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2023-11-11更新 | 276次组卷 | 10卷引用:黄金卷02-【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玄之争“科玄之争”缘于19232月学者张君动在清华大学作的《人生观》讲演。他认为,人生观为主观的、综合的,起于直觉,体现自由意志与个性;而科学为客观的、分析的,重因果规律与事物的共性,故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解决人生观问题唯赖玄学。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上发表《科学与玄学——评张君劢的“人生观”》,力斥其非。其后,胡适、陈独秀等人均参与论争。

张君动极力推崇中国古代宋明理学,指出在人欲横流之际,“诚欲求发聋振聩之药,惟在新宋学之复活”“若夫心为实在之说,则赖宋明理学家而其说大昌,真可谓其功不在禹下者焉”。

胡适主张“拿科学作人生观的基础”,“殊不知,我们若不先明白科学应用到人生观上去时发生的结果,我们如何能悬空评判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观呢?”“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天行是有常度的,物变是有自然法则的,因果大法支配着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竞争的惨剧鞭策着他的一切行为

——这个两手动物的自由真是有限的了"。

陈独秀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对张君劢提出的包括“大家族主义与小家族主义”等在内的九项所谓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生观,逐一作了说明。其中,针对财产公有私有制度一项,他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着手,依次说明矗立其上的人们财产观念的演进。

——摘编自李直轩《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1)“科玄之争”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
(2)“科玄之争”的兴起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哪些特点?
2023-10-07更新 | 133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2023·辽宁·高考真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会计机构出现在上海等城市的租界内,主要服务于外商。1918年,北京政府颁布《会计师暂行章程》,中国近代职业会计师的制度开始建立。早期会计师人数增长缓慢,业务量有限。

1936年,会计师业务逐渐兴盛。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了《立信月报》等专业刊物,并刊发大量文章。会计师们出版了税法解释及纳税指南一类的书籍。立信会计学校还添设所得税科,学员“大多为工商界正副经理、会计主任及其他高级职员”。会计师在工商企业的邀请下,赴各地讲解税法及会计相关问题,听者“均系中外闻人,工商巨子”。政府税务部门也聘请会计师解释税法。1937年,立信会计事务所创办者潘序伦向财政部提出对国家税法进行修改的建议。国民政府在后来修订税法之时也部分吸收会计师的意见。

——摘编自魏文享《战争、税收与财政国家建构:近代中国所得税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兴起及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会计师行业所起的作用。
2023-09-15更新 | 1669次组卷 | 1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3(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