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生天地之间,所以异于禽兽者,谓其知有礼义也。所谓礼义者,无他,只是孝于父母,友于兄弟而已。若于父母则不孝,于兄弟则不友,是亦禽兽而已矣。李三为人之弟而悖其兄,为人之子而悖其母,揆之于法,其罪何可胜诛。但当职务以教化为先,刑罚为后,且原李三之心,亦特因财利之末,起纷争之端。小人见利而不见义,此亦其常态耳。恕其既往之愆,开其自新之路,他时心平气定,则天理未必不还,母子兄弟,未必不复如初也。特免断一次。本厢押李三归家,拜谢外婆与母及李三十二夫妇,仍仰邻里相与劝和。若将来仍旧不悛者,却当照条施行。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名公书判清明集》

(1)根据材料,分析该案中李三被判“免断一次”而“押归家”的原因。
(2)概括材料中该案件处理体现出的当时社会治理的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商人团体的兴起是明清社会经济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以地缘关系组合而成的商帮和以业缘关系组合而成的行会等组织具有很多的经济功能。以行会为例,通过统一规定手工业产品的规格、价格,限制作坊开设的规模和地点,统一工资等手段来限制同行竞争。明清时期的商人组织承担着市场交易中所需的信用与保证功能,并利用传统伦理道德对市场交易进行规范。商人组织还经常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建立信息网络,收集市场价格、政府政策等信息并由此获利。一些商人组织规定,会员间及会员与其它商人组织间在工商业上发生纠纷时,须交由董事仲裁;如遇重大事情,便召集全体会员来共同评判,给出的处理意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当时的商人组织在同政府的博弈中通过同盟抵制和抗争等手段,具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摘编自杨海滨、杜佳《明清商人组织与市场网络》等

材料二商会是清末新政过程中产生的资产阶级工商业社团。1904年,清政府颁布《商会简明章程》,谕令在全国各省各埠设立商会,后来逐渐形成了总会、分会与会所的三级组织体制。据统计,苏州商务总会的首届会员多达40个行帮1056户;天津商务总会1905年入会者有32行581家。商会可以通过合法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商部规定:“如遇需索留难等事,倘有阻碍,该董事尽可直言指报,由商会处送交司务厅严办。”商会的内部构造一般由各业行会和新式企业的代表组成,处于领袖地位并能左右会务活动的主要是新式企业代表。商会开会时“务须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各商如有条陈,尽可各抒议论,稗择善以从,不得稍持成见。”上海商务总会规定,表决时“以可否孰多之敷为准……倘事不便言明者,可用机密投简法。”到1912年,商会覆盖了除内蒙和西藏之外的全国各省区。在抵制美货、挽回利权、国会请愿、兴办教育等活动中,商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商人团体兴起的原因。并指出商人团体的经济功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商会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法国共和国政府颁布法令,决定把714日作为国庆日。1889年,法国政府制定了纪念大革命100周年的计划,其中各种节日和庆典活动有20余项之多。55日,法国政府在凡尔赛举行纪念三级会议100年的仪式。全国各地都有游行、演说、栽种自由树以及散发《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等活动。法国各地教育督察还发布通告,要求教师向学生讲述大革命的意义,并且向他们所居住地点的成年人描述革命所带来的好处。到714日,庆祝活动更为盛大、持久。仅以巴黎为例,便有盛大的游行和规模巨大的音乐会,整个巴黎到处都是欢庆活动。

——摘编自顾杭《1889年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材料二   194110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提出隆重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1010日,延安举行了“盛况空前”的纪念活动。“到会者有延安大学等80余单位,共3万余人,四邻民众也扶老携幼,赶来参加”。朱德等人发表了热烈演说,“强调坚持团结,抗战到底,并追忆孙中山缔造民国之丰功伟业”。延安四大礼堂分别举行晚会,演出话剧、平剧。《新华日报》发表了《为民主共和而斗争》的纪念文章,号召建立“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争取民主共和斗争的胜利。延安成为纪念辛亥革命的又一中心。

——摘编自朱斌《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纪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相比,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念辛亥革命30周年活动有何不同,并简析其原因。
今日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顺平县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青铜器1

何尊及其铭文
1963年出土,内底铸有铭文12行122字,其中提到周武王决定建东都于洛邑,即“宅兹中国”,与《尚书》中《洛诰》《召诰》等文献记载互证,为“中国”一词最早文字记载。
青铜器2

史墙盘及其铭文
1976年出土,器内有铭文18行284字,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共(恭)七代周王的功绩,后段记叙微氏家族高祖、烈祖、乙祖、亚祖、文考和做本盘者自身六代的事迹。史墙盘记述的周王政绩与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中内容非常吻合,关于微氏家族发展史部分内容并不曾见于已知文献。

——摘编自张文娟《西周著名青铜器的价值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何尊、史墙盘蕴含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青铜器体现的特点。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驿传(指邮驿)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熙宁中,又有金字牌急脚递……日行五百余里。有军前机速处分,则自御前发下,三省、枢密院莫得与也。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二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南宋·魏了翁《应诏封事》(该文例举了皇帝获取信息的渠道即“言路”。)

材料三     从整体上着,宋代交通重心先是东移,继而南移,并形成以京城为中心、连接边防重地的物资运输网络,以及偏重海上的对外交通形势,是国际政治格局与宋朝内部诸因素联动的结果。其中,受募兵制及军事驻防形势制约的财政需求,又导致征商     (商税)规模的扩大,从而促进内外商业交通的发展,而这一需求,又正与欧亚国际局势,特别是十字军东征事件相因应,使宋朝出现空前的海上交通与贸易发达的局面。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又导致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信息沟通需求和信息增量。

——曹家齐《宋代的交通形势与制度》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朝皇帝所掌握信息渠道的特点,并说明其发挥的作用。
(2)据以上材料,分析宋代信息传递取得进步的原因。据材料三,简要评析作者的历史研究方法。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乡里组织,是王朝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的延伸,以达到直接或间接控制基层社会的目的,是“下县的皇权”。广泛存在于基层社会的宗族组织(族权)与地方势力(绅权),以及各类民间会社组织,填补了传统国家因受政治资源限制而留下的权力空白,在构建地方秩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乡村社会权力网络实际运作中,政权、族权、绅权相互联结、互相交融、彼此配合,使得中国古代社会具有不断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机制,国家治理体系更加稳固而难以瓦解。

——摘编自杨国安《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民国时期县下设区进行管理,区逐渐成为县下常设的政区,区下设置的类型不一的组织则类似于以前的保甲管理制度。乡族与近代社团等社会力量并存,华南地区的农民协会、上海的工会以及各地的商会(团)、城镇的自治会(社),使多数人参与协调和解决纠纷、矛盾和冲突,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民国时期各种类型的法律更加细化,基层社会治理方面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

——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在基层治理上继承了传统中国自上而下的行政和自下而上的自治相结合的“双轨政治”,并创造出群众路线,形成全新的现代治理经验。群众路线既是全新的治理理念与方法,又是对治理传统的继承,既是群众工作方法,又要在行政体系内实践,是基层治理全过程民主的具体体现。通过发动群众,新中国实现了比传统社会更高的动员组织程度,依靠农村自身资源完成了现代农村建设,如沿用至今的完善的水利体系,简易公路交通系统等,并推进一系列乡村公益事业,如扫盲运动、学校教育、卫生运动等。

——摘编自吕德文《中西基层治理有何差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相比,民国时期基层治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基层治理的历史经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0世纪初,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韩知古、韩延徽等人的帮助下建立政权。初创之时,辽境内除了有从事游牧的契丹、奚等民族,还有从事农耕的汉族。当时,“庶事草创”,没有完备的法律制度。对此,神册六年(921年),耶律阿保机对大臣道:“凡国家庶务,钜细各殊,若宪度不明,则何以为治?群下亦何由知禁”,于是命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其中,“治契丹及诸夷之法”为适用于契丹等游牧民族的法律,即《决狱法》。该法由耶律突吕不奉诏编撰,为辽朝最早的一部基本法典,对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不同习惯法作了调整,保留了不少草原传统法律条文。“断以《律令》”即沿用唐朝律法断案,适用于汉族。

——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辽太祖法律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辽太祖法律改革的特点。
2022-02-28更新 | 1991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1年河北真题变试题
9 . 人类居住条件及世界各地民居都是一定时代发展的产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

材料二   中国传统民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基本上均采取以庭院为核心的内向性布局,且虽经几千年沿袭发展,却恒久未变。庭院空间得到如此器重,显然是与中国特有的传统风俗和更深的文化底蕴分不开的。实质上中国建筑中的传统院落空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在中国民居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石开琴《浅析中国古代民居的建筑结构的特点》

材料三   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在公元一~三世纪为极盛时期。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拱券结构得到推广在古罗马建筑中得到了大力推广,此外,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

──摘编自吉文清《古罗马建筑艺术的特点与艺术成就》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对城市的布局有何规定。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民居的特点。
(3)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归纳概括古罗马在建筑方面取得的成就。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2022-05-1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新高考模拟历史试卷(十一)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其考课制度日臻完善,在中国古代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大唐六典》规定:“考功郎中之职.掌内外文武官吏之考课。”除了郊中以外,考功司员外郎、主事、令史、书令史、掌固等40余位职官参与考课分工事宜。唐代对流内官员和流外吏员按照不同标准实行分类考课。其中针对流内官员的考课标准可以概括为“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是政府着眼于官德品行,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二十七最”则是根据官员职位职能特点的不同而提出的二十七条相对其体的要求。各地各部门先行考课并将考课结果编制成册形成“考薄”,然后逐级检勘、汇总、上报,最后上报至尚书省考功司以待会考。最后由皇帝确认后生效,作为官吏体禄增减、品阶升降甚至职务变动的重要依据。

——摘编自殷文明《唐代官吏考核与监察制度的互洽逆转及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唐代考课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考课制度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