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为汉代画像砖图“二桃杀三士”,齐景公与晏婴合谋,馈二桃于公孙接、田开疆和古冶子三人,由他们“计功而食桃”。三人述说了各自的功绩,公孙接、田开疆听了古冶子的事迹,认为“取桃不让,是贪也,然而不死,无勇也”,遂拔剑自刎。古冶子耻于自己的言行,自认不仁、不义,也拔剑自刎了。据此可知,该画像砖
A.反映出汉代思想文化多元化B.有利于推动儒学的社会教化
C.是研究秦汉历史的二手史料D.再现了齐国尚武的社会风貌
2022-06-05更新 | 1599次组卷 | 29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世本·作篇》:“蚩尤以金作兵器”。在长岛县店子村龙山文化遗址的灰坑中,曾发现一枚圆形铜片,经考古学家鉴定是黄铜。此外,山东胶县三里河文化遗址中亦出土有铜锥、铜炼渣;淮阳平粮台遗址发现一块铜渣。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新石器时代已存在冶金技术B.历史文献可以作为一手史料
C.先秦时期各区域间交流频繁D.考古是研究历史的最佳途径
2024-04-19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大庆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管子》记载,蚩尤在葛卢之山发现了最古老的铜矿,炼成了刀剑和铠甲,这就是中国宝剑的起源。但汉代小说《十洲记》却坚持认为,最古老的宝剑来自西方世界,是周穆王征伐西戎,迫使对方交出的“昆吾割玉刀”。这说明
A.《管子》的记载符合历史真实B.历史叙述不能再现历史事实
C.只有一手史料才具备历史价值D.史学研究需多方史料来印证
2022-03-05更新 | 173次组卷 | 4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学为指导对史学革新B.否定《史记》的史料价值
C.史学研究者关注时势变化D.探究万物以获取历史真相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989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天水放马滩发现一座公元前239年的古墓,该墓中出土了一幅木版秦国某县地图(如图为其局部)。图中使用大小两种方框,分别表示县与乡、里。对该地图解读合理的是
A.隶书是当时秦国官方的通行字体B.政区图成为当时地图绘制的主流
C.郡县制当时已经推广到西南地区D.是研究战国行政治理的一手史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对于董仲舒,西汉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简略,而东汉班固的《汉书》记载详细,还保留了《天人三策》的原文,增加了“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问其得失”的史实。这一变化说明
A.史学研究关注儒家名士
B.史家旨趣关注逸闻趣事
C.史书编撰体现国家意志
D.史料采集看重一手材料
2019-04-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九一八事变”后,沈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证据汇编,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调查团。《TRUTH(真相)》因其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范性而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推动了国际社会对“九一八事变”和伪满洲国的首次定性。此事反映了(  )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2020-10-15更新 | 137次组卷 | 29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考前得分训练(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梁启超说:“吾二十年前所著《戊戌政变记》,后之作清史者记戊戌事,谁不认为可贵之史料?然谓所记悉为信史,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治史者明乎此义,处处打几分折头,庶无大过矣!”这说明
A.需结合史料特征理性分析史料价值
B.《戊戌政变记》将事实放大不是信史
C.直接史料比间接史料具有更大价值
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西汉简书中《赵正书》记载:“昔者,秦王赵正出游天下,环(还)至白(柏)人而病,病笃……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窘)群臣,恐大臣之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这与《史记》中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明显不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史料记载矛盾导致历史真相无法被探知,应兼存异说
B.《史记》中关于李斯、赵高矫诏立胡亥的说法不能成立
C.《赵正书》的记载与史实不符,表明其史料价值不大
D.《赵正书》丰富了我们对历史记载存有多种可能的认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