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西汉初期,汉朝继承秦法中的“生分”政策,夫妻子组成的核心家庭中的妻子(母亲)对家庭财产拥有一定的支配权。西汉中期,汉律将妻子擅自动用家庭财产视为“盗窃”,并作为休妻的原则。这一变化表明(       
A.律令实现了儒家化B.家庭私有财产受到保护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尊卑亲疏成为量刑原则
2023-04-09更新 | 1061次组卷 | 9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师范学院祁东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考前适应考历史试题
2 . 20世纪,世界上没有哪个地方没有出现“大政府”,国家掌握的权力和资源史无前例。最富的7个国家,公共开支在196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2000 年则占37%。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干预经济日益增强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国家服务社会职能强化D.和平与发展遭遇挑战
2023-03-23更新 | 25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针对有一种“唐宋变革”理论把唐、宋两代分割为二,唐为贵族政治,宋一变而为君主独裁,同时其政治、经济、文化上都“近代化”了的情况,当代学者阎步克认为,唐宋两朝的政治体制的相似性大于变异性。期间虽有变化,但其变化幅度未必就比秦汉400多年的变化幅度更大,更达不到所谓“变革”的程度。此期经济、文化、社会方面的若干新现象,总体上仍然从属于中国史的内在演化规律,不具备西欧的那种“近代化”的意义。

——摘编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中的观点,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代,地主经济的剥削形式有了一些新的变化,主要是土地永佃权的出现和雇佣关系的发展。永佃权是佃农在按租约交租的前提下,永久租种某块土地的权利,地主出卖转让土地,不影响佃农继续租种。这种权利称永佃权,也叫田面权。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土地的耕作权和所有权分离了。具有田面权的佃农,不但可以长期使用这块土地,并且有将田面权出卖、抵押和典当的自由。但佃农必须依约向地主缴租,租额较一般的土地为轻。有田面权的土地,地主一般不能撤佃,如过了一定的期限(比如说三年)不缴租,地主就可以抽回土地,佃农的田面权也就不能保持了。

材料二   明清时候,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比前削弱,地主雇用农民种田的情形已比较常见。小说《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卢太学诗酒傲公侯》中说:“那卢柟田产广多,除了家人,雇工的也有整百,每岁十二月中,预发来岁工资,到了是日,众长工一齐进去领银。”能雇“整百”雇工的,自然是大地主。当时,有一二百亩土地雇三、五个雇工的地主是比较多的。雇工有长工(即长年)和短工(即忙工)的不同。长工受雇的时间比较长,比如在半年或一年以上;短工则只在农忙受雇一个短时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学院合编《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土地制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土地制度变化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雅尔塔会议关于安理会表决程序问题的协议,即“雅尔塔公式”,为联合国的诞生扫除了障碍。194535日,美国代表中美英苏4个发起国(法国拒绝作为发起国),邀请有关国家出席于425日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联合国家会议,制订联合国宪章,这份宪章应以敦巴顿橡树园会议建议案为基础,并以“雅尔塔公式”为补充。

材料二   雅尔塔会议后美苏关系急剧恶化。35日,美国拒绝邀请波兰参加旧金山会议,理由是波兰政府未按《雅尔塔协议》进行改组。苏联于329日宣布莫洛托夫不出席旧金山会议,直至罗斯福逝世后,斯大林为了表明他希望继续维持同美国的“合作基础”,决定派莫洛托夫赴旧金山与会。

——摘编自颜声毅李幼芬俞正梁朱明权编著《现代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雅尔塔会议对联合国成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关系变化的深刻原因及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商周时期商业或手工业全都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时期,在某些官府商业存在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同时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上述变化
A.使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非常繁荣B.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D.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游士本是奔走于诸侯之间,宣扬自己政治主张的特殊阶层。但西汉武帝后,游士之游从汉初时政治性很强的社会活动逐步发展成为结伴交游,欣赏自然景观的游览活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C.中央集权的逐步强化D.传统礼乐制度的瓦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