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夏、商国王无谥号,其名号皆以天干命名,如夏朝的孔甲、履癸,商朝的盘庚、武丁等。西周国王谥号则变成如文王、武王等美谥,厉王、幽王等恶谥。这一变化反映
A.敬天保民具有历史传统B.舆论评价影响统治行为
C.统治观念出现理性趋势D.王权出现了集中的趋势
2022-05-13更新 | 106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时期,小农与市场的关系十分密切。大批农民参与到商品经济活动中,曾一度出现了难以阻挡的“全民经商”的态势。个体小农除了继续从事传统的粮食生产外,还大量地种植经济作物,进行家庭养殖,以及季节性地从事兼业活动,出现了所谓的“小农、小工、小商一体化趋势”。“今时农民多困穷,农业利薄,其来久矣,当藉他业以相补助者,殆不止此。”甚至许多农民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商人负担贩运,农民卷入市场活动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摘编自王权《小农经济的前世今生》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的小农经济经历了极其深刻和复杂曲折的变迁过程:洋纱洋布的大量进口使农村土纱纺织日渐减少,并最终为洋纱所替代,传统小农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消费者和原料的提供者。同时,出现“富户不为商贾,有余资则占田招客户耕种”的现象;大量破产的失业小农开始离开土地,要不然进城务工或谋生,要不然闯关东、走西口、移民海外,再或者当兵、乞讨,当流氓、土匪等。在太平天国起义等农民斗争的冲击下,农村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地主为了招徕佃户实行减租的政策或者实行永佃制,这在客观上也弱化了佃户与地主的关系。

——摘编自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小农经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小农经济变迁的表现。
2022-05-14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指出,全球政治与安全形势最突出的特点是西方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力量与影响的此消彼长,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变化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新兴大国作用凸显,已走向了全球政治舞台的中央。材料意在说明(     
A.新兴大国垄断了世界话语权B.西方大国的世界主导权减弱
C.世界权力中心呈分散化趋势D.世界多极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2024-05-0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一战期间、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而中国出口贸易额呈现增长趋势:1913年中国工业品出口金额为4.03亿两,除了1914年略有下降外,此后四年都比1913年增长了14.8%-20.5%。这一状况(     
A.说明民族工业能够抓住发展契机B.使民族工业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C.主要得益于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D.表明中国民族企业国际竞争力增强
2024-05-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唐武宗即位后,深感国力多用于佛事之弊,于是遣发保外无名僧,不许置童子沙弥,勒令犯戒者还俗,不许供奉佛骨、佛牙及佛像等物,拆除寺院、佛堂等佛教场所。这(     
A.满足了两税法实施的社会条件B.促成了人身依附关系开始减弱
C.加剧了权力格局向下移的趋势D.实证了中国政治的世俗化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有学者谈到近代中国的买办时,说:“他们特别关注于夷务,更重要的是关注于财富,……他们(的投资)首先进入轮运、采矿、纺织,最后是机器制造等近代行业……”这表明买办(     
A.垄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B.出卖近代中国经济利益
C.达成与外商商战的共识D.推动生产方式质的变化
2024-04-13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欧封建社会早期,具有骑士身份的贵族极具日耳曼军人的野蛮、残暴特征。进入封建社会盛期(1050-1350),贵族文明意识提高,大量骑士文学作品,特别是亚瑟王及其圆桌骑士的英雄事迹,大力弘扬优秀骑士的行为准则。这一变化(     
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B.根源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C.冲击了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D.凸显了文化嬗变的选择困境
2024-04-12更新 | 238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4年,孙中山在为刘成禺所著《(太平天国战史)序》中指出:“虽以曾(国藩)号称学者,终不明春秋大义,日陷于以汉攻汉之策。”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钱穆对曾国藩也有一系列的论述,主要见于《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论著。钱穆对曾国藩虽有赞赏之词,如“曾国藩虽在军中,隐然以一身任天下之重”,为学“以转移风俗、陶铸人才为主”,而持论则“平正通达,宽宏博实”,“诚近世间出一伟儒也”。但也有责备之意,如“湘军诸帅虽自谓受传统文化之浇培、以保护民族文化自任,而他们对于民族大义,亦早已丧失”,“寄托在异族政权的卵翼下来谈民族文化之保存与发皇,岂异梦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伟儒”形象产生的史实依据。
(2)依据材料,指出与孙中山对曾国藩的评价相比,钱穆的评价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3-05-06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17世纪后半期,英国的书籍、报纸、杂志、戏剧、音乐、绘画等各种文化品消费不断增加。到18世纪,文化艺术不再是宫廷的文化消费,而是成为分散在咖啡馆、画室等文化活动场所的大众化消费品。这一变化
A.标志英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B.源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C.为英国社会转型创造了条件D.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下移
2022-05-13更新 | 1685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50年代至17世纪,英国食谱书出版数量增加了,食谱的内容也发生了显著变化,食谱书传播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了。食谱书中出现的食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关于饮食与健康关联的辩论日益激烈。从16世纪50年代开始,不少食谱书作者将普通民众作为读者对象。还有些作品的主旨是“为那些普通人提供健康指引,使他们能够在需要时以极低的成本获得药物”。近代早期英国不少食谱书旨在为读者提供廉价的治疗方法。该时期食谱书的一大特点是,普遍用本国语写作,这也间接表明它们的读者对象扩大至普通民众,而非局限于接受过古典语言学习和训练的知识分子。在内容方面,从17世纪开始,越来越多的食谱书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联。

——冯雅琼《从食谱书看近代早期英国的饮食观念》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城市的初期,作为社会主义的新式干部,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饮食生活表现得相当节俭。在饮食标准上,国家领导人也没有特殊的超级待遇。至于普通的干部们在新中国初期实行供给制,在当时国民经济还没有恢复的时候,“大部分吃粗粮”。随着国家经济的好转,饮食生活也有所提高,主食极少出现粗粮,肉禽蛋等副食品逐渐增加。国家干部等公职人员的生活用粮在50年代中期开始逐渐由单位统一计划、定点供应。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每月每人定量2429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28斤;以杂粮、面粉为主食地区的机关、团体工作人员、公私营企业职员、店员和其它脑力劳动者:2732斤,其平均数不得超过31斤。

——摘编自郑艳《新中国初期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变迁(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变迁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近代早期英国饮食文化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公职人员饮食方面的特点。
2022-05-14更新 | 18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