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人物的活动事迹,据表可知
人物国别活动事迹
子夏晋国人孔子弟子,做过崇尚儒学的魏文侯的老师
李悝魏国人子夏弟子,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
乐羊宋国人魏国国相的门客,后成为魏国名将
吴起卫国人弃儒学兵,指挥魏军屡次败秦,被视为兵家代表人物

A.社会主流思想变化迅速B.儒学成为各家思想来源
C.百家争鸣中有共通之处D.魏国注重招揽各方人才
2022-04-16更新 | 374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卷(一)历史试题
2 . 乾隆二十二年修成的湖南省首部《湖南通志》中,只是书写“各府州县”,依次叙述了长沙府、衡州府等诸州府疆域。而嘉庆二十五年成书的《湖南通志》,聚焦全省四至八到及其疆域广袤,对疆域认知走向清晰。这一变化
A.有助于人们省籍意识的强化B.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表明修纂省志已成社会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两汉时期的玉璧,大多出土于大型墓葬特别是诸侯王及其家族墓中。据考古发现,西汉早中期的墓葬普遍随葬玉璧,但西汉晚期,随葬玉璧的数量减少,出土玉璧的墓葬占比也明显下降。上述变化主要反映出,西汉晚期
A.地方豪强大族控制政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C.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D.诸侯王的实力衰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即使家道破落人们也会在传记和墓志中追溯远祖如何显赫;宋代士大夫却不觉得贫贱是耻辱,反而会回顾当年的艰难,激励自己和清贫士子,如范仲淹就有“断齑画粥”的故事。这种变化
A.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明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C.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D.体现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2022-03-04更新 | 1056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2022届高三高考考前冲刺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经过公元前5世纪末到4世纪初的一系列调整,雅典民主政治已经从纯粹的人民主权,变成了一种以法庭为核心的法治 型民主政治,陪审法庭与公民大会形成制约关系。这一变化
A.弱化了城邦至上原则B.加强了公民大会行政权
C.放弃了人民主权传统D.反思了民主政治的局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79——1989年,我国扫盲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过去的“语录班”“喊口号”现象消失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学习班"大量涌现,与思政教育一样倍受欢迎,扫盲形式更现代化,扫盲甚至被纳入了宪法等。这些“变化"反映出扫盲工作
A.忽视了公民的道德教育B.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了“开门”办学方针D.培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用型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摘录了一些春秋到西汉初期,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言论,可见关东六国人民对秦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言论内容
春秋时期“河山以东强国六..秦僻在雍州。”“秦与戎、翟同俗”
战国后期“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无礼义之心”
西汉初期“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仰上。
A.心理隔阂的消弭B.文化共同体的构建
C.各族同源的认同D.“大一统”政体确立
8 .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前,两广总督叶名琛根据在香港搜集到的错误信息,认为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被俄国击败,背负巨大战争赔款,根本无力入侵中国。于是叶名琛将两广清军主力投入对农民起义的镇压中,导致英军入侵时广州几无防御力量,叶名琛也因此被俘。材料表明,清朝
A.民族主义尚未完全觉醒B.满汉官僚轻视世界信息
C.洋务运动不能挽救统治D.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规定,“家属终身在家长权的支配下”“纵使子孙担任了国家高级公职的亦同”。到帝国初期,家子在身份、婚姻、财产、行为等方面获得了独立的权利。这一变化表明,古罗马
A.公民获得同等的政治权利B.公民个人成为独立的法律主体
C.公职人员任用由家长决定D.公民个体意识消融于群体之中
2022-03-26更新 | 18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江苏宿迁的“宿”是远古国名国姓。西周初期姬姓之外的弱小宿国,夹在鲁和宋两大诸侯国之间。《宿州志》称“庄公十年,宋人迁宿移于封内,以为附庸,始国于此”。唐朝取“宿国人迁居于此”之意命名为宿迁。由此可知
A.分封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B.战国时宿沦为宋国的附庸国
C.社会转型决定地名不断变化D.地名是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