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据史料:“国藩从郭嵩焘、江忠源议,以东南阻水,敌得掠民船,瞬息百里,官军无可邀截,军行反有阻梗。乃驻衡州造船、练水勇,计成师而后出。下游则金陵为敌都,扬州亦为敌据。”与此记载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     
A.导致清政府中央权力的下移B.间接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迫使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D.推动开眼看世界思潮兴起
2023-05-15更新 | 33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据希罗多德著述记载,当希腊人第一次碰到波斯人,便发现波斯人是有主子的,而希腊人是自由的。后来亚里士多德建议他的学生亚历山大大帝对付马其顿人要用对付奴隶的办法、对希腊人要用对待自由人的办法。据此可知,古希腊的学术思想(     
A.以人文主义精神为指导B.对奴隶制予以排斥
C.以维系居民自由为追求D.渗透着文化优越感
3 . 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反复强调“用保乂民”“用康保民”“唯民其康乂”“惠康小民”,文献中还有“裕民”“民宁”“恤民”等相关记载。这些言论和记载(     
A.旨在强调对小农经济重视B.体现出浓厚的民本观念
C.说明周朝放弃了鬼神思想D.确保了周朝的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历史屯田考》记载:“(洪武)二十九年,广西布政使言,新设南丹等卫,岁用军饷二十余万,有所征不能供,帝命置屯田,俾军士耕种。”此后,明朝在北部边境设立“九边重镇”进行军屯。据此可知,明朝政府(       
A.积极促进边疆的经济开发B.采取因地制宜的民族政策
C.努力应对频发的边患危机D.屯田具有明确的经济目的
5 . 北宋李昭圮的《乐静集·属民》记载:“今天下壮有力之民,侨寓杂处,散于四方,手不服耒耜之勤,心不知田亩之乐,为淫巧奇技、屠贩游博,其无理之甚者,啸聚不逞,杀人于货。”此种现象反映出北宋(     
A.加强了军事领域控制B.保甲制的推行有其必要性
C.社会矛盾已非常尖锐D.儒学士人已投身基层教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钺”原为砍伐工具,后发展成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礼器。《尚书》在记载牧野之战时曾描述周武王“王左杖黄钺”。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有7套钺杖礼器,它的柄端都握在墓主人的左手中。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A.国家形态趋于成熟B.专制王权逐渐加强
C.冶铁技术得到发展D.阶级分化已经出现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老化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进程,从字形本源看,甲骨文中“老”像“老者倚仗之形”。《说文解字》记载“老,考也……言须发变白也”。老年的标准也体现在致仕、减免税赋徭役和嘉奖优抚规定之中,如《文献通考》记载,晋武帝、北齐武成帝时以六十六以上为老,隋文帝时以六十为老,唐代宗时以五十五为老,宋太祖时以六十为老。民国时期,各地养老院章程规定,年龄在5060岁之间,以是否失去经济来源、是否晚年生活难以为继作为“老年”的标准。此外,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曾推动公务员、教师以及邮政、铁路和海关职员退休制度立法,退休年龄亦即成为老年的标准。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和知识分子穷尽语言赞美青年,抒发对个人主义的向往,批判束缚人身自由的观念和制度,青年的“他者”——老年人则成为批判话语的实际承载者。

——摘编自马晓驰《后五四时期老年人家庭秩序“危机”及其价值重构的话语变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前,工薪劳动者退休后的生活主要由国家负责,因而退休金几乎是职工退休之后唯一的收入来源,退休工资在原单位领取,由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按照一定比率提取调剂金。199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目标,养老保险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逐渐形成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此,我国完成了工薪劳动者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养老保险体系由基本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三个层次构成。20世纪80年代后期,部分地区自发探索农民的养老保险机制,逐渐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运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何文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养老保险回顾与展望》


(1)结合材料一,归纳历史上影响“老年”界定标准的因素。
(2)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二中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变化及意义。
2023-04-27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8 . 《后汉书·许荆传》记载,有个叫许武的人,故意提出分家,自占肥田、广宅,使两个弟弟因“克让”的美名而获得举荐,而后他又把田地、财产加三倍归还其弟,使自己博得更高的声誉。该记载(     
A.反映出儒学对民众影响的削弱B.从侧面说明察举制存在一定漏洞
C.揭露了地方官员怠政懒政行为D.批判了世家大族垄断政权的恶行
9 . 十六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抗日援朝,中国学术界称之为“万历朝鲜之役”或“万历援朝战争”。对于此段历史,不同国度有不同记载。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万历朝鲜之役人物传记的历史书写,初期的《明史》总裁官较为重视,但进入编写实质阶段,编修总裁官张廷玉对此大多加以否定和抹杀。其中的《神宗本纪》奠定了否定朝鲜之役的基调;明朝东征朝鲜将领后来在辽东成为后金的对手,他们能够入传《明史》,多因其他事迹入传,几乎无人因朝鲜之役入传;《朝鲜传》对于相关人物与战役,采取否定、贬低的负面评价。

——摘编自孙卫国《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材料二   古代朝鲜的史书《李朝实录》记载日本是想要攻打明朝而借道朝鲜,但遭到朝鲜举国反抗,他们认为明朝出兵朝鲜的目的并非一心帮助朝鲜,甚至刻意削弱了明朝帮助他们的功绩,把战争胜利的功劳全归于李舜臣和朝鲜百姓身上,然后把李舜臣写成民族英雄。

——摘编自谢贵安《20世纪以来中国史家对东亚实录研究的学术路径》

材料三   日本教科书记载:1592年,秀吉派出15万大军前往朝鲜,秀吉的军队在日本武将的带领下,迅速占领了朝鲜的首都汉城,他击败了朝鲜,并进入朝鲜北部。但是,朝鲜方面的李舜臣率领的水军活跃起来,由于明朝的援军等原因,他的军队被击败,并撤退以与明军和平相处。

——摘编自杨彪《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等


(1)概括《明史》对万历援朝战争的态度及原因。
(2)分别指出朝鲜《李朝实录》和日本教科书对万历援朝战争记载的特点。
(3)指出要了解真实的万历援朝战争需要的学术支持。
2023-05-12更新 | 22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749年,御史冯元钦上书建议将军机处改名枢密院。乾隆下旨批驳说,本朝职官设置已经相当完备,都记载在《大清会典》中了,军机处“不过以为承旨办理机务之地,并非独重其权,显为官职也”。据此可知,军机处(     
A.地位无足轻重B.没有取得法定地位
C.职能尚不明确D.成为皇帝集权威胁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