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1 道试题
2022·山东·模拟预测
1 .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这反映出当时
A.耕作农业获得长足发展B.农业精耕细作特点显著
C.政府对农业的经济剥削D.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
2022-05-15更新 | 46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考前押题卷(广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景教是基督教教派之一。据文献记载,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一度兴盛于长安。下图所示为北京房山“十字寺”(景教教堂遗址)唐代石碑碑首图案的拓片,纹样相似的饰物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由此可知,唐代
A.政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B.外来宗教中国化速度加快
C.百姓对西方宗教颇为青睐D.长安成为世界性交通枢纽
2022-03-15更新 | 517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普通高中毕业班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展展品(部分)   

AB
海昏侯墓出土玉印。“大刘”之“大”,“大”应读“太”,源自刘贺始封海昏侯国“太祖”之号。《汉书》记载有豫章郡十八县孔子徒人图漆衣镜部分(孔子、颜回像)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CD
万贯五铢钱10余吨,近200万枚。黄金器物总数达478件,土饼金385枚。青铜器、玉器、漆器、衣物丝织品等。异域风光文物。如具西域文化特色的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

注:海昏侯刘贺为汉武帝之孙。

——根据海昏侯博物馆公众号信息整理

材料二   鲁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字中(仲)尼,姓孔氏……

——《史记·孔子世家》

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据此推算孔子生年为鲁襄公七年)(前566年)

——西汉海昏侯刘贺墓非文物穿衣镜上的记载,2015年出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海昏侯墓相关文物展品对研究西汉政治、经济、思想和中外交流等方面有何史料价值?
(2)基于材料二,有人认为“《史记·孔子世家》有违历史史实”。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为什么?
2023-04-14更新 | 397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A卷)
4 . 明朝前期的“靖难之役”是燕王朱棣与建文帝进行政治军事斗争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明实录是明朝最重要的官修史籍。明朝共修有十三朝实录,诸如《明太祖实录》和《明太宗实录》等。其中建文朝无实录,《太宗实录》前九卷为《奉天靖难记》,不书建文年号,只写元、二、三、四年,卷十上至卷十五记建文四年(1402)秋七月燕王朱棣夺位后之事,时未改元永乐,革除建文年号,称洪武三十五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朝官方史料《奉天靖难记》《太宗实录》中都明确记载南京陷落之际,皇宫大火,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太宗)将其厚葬。不过,当时也有很多建文帝逃亡的说法。康熙年间,修撰明史的史官分为两派,一派参照实录主张“崩死宫中”,另一派则主张“逊国出亡”。“自焚说”与“逊国说”两派相持不下,主持者王鸿绪最终采用“自焚说”。但是《明史》成书后,对建文帝最后行踪的记载是“宫中火起,帝不知所踪”,下文中又作补充“或云帝由地道出亡”。

——据《明史》等资料


(1)分析有关建文帝“自焚说”与“逊国说”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应如何利用古代官修史书开展历史研究。
5 . 据历史文献记载,波斯帝国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苏萨之间的主干道为核心、覆盖帝国全境的御道网络。其中,呼罗珊大道成为波斯帝国与中亚、南亚交通的主干道,它与穿越上美索不达米亚前往叙利亚的传统亚述商路联结,构成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的主干道。这表明波斯帝国的道路建设(     
A.继承了亚历山大帝国的遗产B.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
C.服务于对外军事征服的需要D.开辟了亚非之间的新商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我国有着重视历史记载的传统,尤其是涉及上古时期、带有传说色彩的史料记载,如都邑之地必有城垣,而考古学的发现却带来了关于上古时期“大都无城”的思考。这表明(     
A.考古发现更新对中华文明的认知B.古代修史方法不当不能反映历史真实
C.考古资料可与文献资料相互补正D.考古学主要关注社会上层的文化遗存
7 . 据1893年赴日的黄庆澄记载:“查东人(日本人)成好古,往往有隋唐以前书中士已佚者,彼国犹珍存之。自西学盛行,此风一变,昔所存者,弃若。闽粤商人、间有购收以归、而重利者。”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无法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B.东南沿海对外贸易兴盛
C.对周边的文化影响力衰退D.学习西方成为思想潮流
2022-05-02更新 | 856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022·广东·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六月敕“如闻河东、河北官入职田(政府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为俸禄的田地),既纳地租,仍收桑课,田树兼税,民何以堪”。据此可推知唐朝时期(     
A.国有土地下佃农的负担沉重B.均田制推行官吏获得了土地
C.两税法实施加重了人民负担D.封建剥削使自耕农经济解体
2022-05-17更新 | 36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新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广东专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袁世凯继承历代修史惯例,于1914年开设清史馆,馆中执笔者多数是清朝遗老,他们对清末革命运动或不予记载或视为乱臣贼子,且自民国以后只用干支纪年,1927年至1928年,经张作霖拨款,《清史稿》陆续刊印。1930年,国民政府宣布禁止销售《清史稿》。

——摘编自王钟翰《清史稿说略》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学界围绕《清史稿》展开讨论。1931年,孟森批评《清史稿》缺漏“建州卫”,指出清朝先世为建州卫,与明朝存在附属关系。力图历史地论证东三省的归属。1934年,容庚认为历代史书多有舛误,国民政府却唯独禁售《清史稿》,即使与古代专制朝廷相比,也是缺乏度量的。

——摘编自周海建《南京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审查及其社会因应》

材料三   20世纪,有部分研究中国历史的日本、美国学者先后提出元、清两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与以往汉民族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存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异。这在中国史学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之声四起。2002年,为了编写一部体现时代精神的大型清史,国家决定成立清史编纂委员会,集全国清史学界之力,开启新编《清史》工程,全书计划3000万字,共计92卷。

——摘编自王俊义《郭影秋与清史研究和清史编纂》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对《清史稿》的不同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所持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的角度分别对孟森和容庚的观点进行解释。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新编《清史》的意义。
2023-03-29更新 | 465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暨揭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修昔底德是忠诚于雅典的雅典人。他在其著作中记载,当米洛斯小岛拒绝承认雅典的权威时,雅典军队便很快征服了该岛,并屠杀了所有处于兵役年龄的男性,将女性和孩子卖为奴隶。修昔底德的记载表明当时(     
A.雅典文明存在霸权面相B.希腊城邦已转向帝国形态
C.法律未能约束权力滥用D.士兵的公民身份观念强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