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元史》记载:“(大都)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明末大臣奏称:“国家财赋,专倚三吴,而苏(州)松(江)独甲于天下”;康熙帝诗云:“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以上内容反映了(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元明清时期,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
C.元明清时期,政治重心依然在北方D.元明清时期,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7日内更新 | 9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一)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2 . 宋代升迁官阶须经历一套复杂的考核手续。不但要严格考察其出身、资历、政绩、家庭背景(有无犯罪人员),还需要有数名中高级官员保荐并连带承担责任,被称为“举主”。举主的人数、身份皆有具体要求,不得稍有差错。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宋代冗官问题的严重B.官员选拔方式的多样
C.两宋文官政治的发达D.政府行政运行的低效
7日内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19年3月6日《申报》的第一次报道称:“国立北京大学自蔡孑民氏任校长后,气象为之一新,尤以文科为最有声色。文科学长陈独秀氏,以新派首领自居,平昔主张新文学甚力,教员中与陈氏沆瀣一气者,有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学生闻风兴起服膺师说者,张大其辞者,亦不乏人。”这一观点(     
A.适应了文学革命的需要B.动摇了封建礼教的基础
C.凸显了文人的保守意识D.推动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7日内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面是元代江南部分路州农业税与商税一览表,表中现象反映出(     
地名税粮商税税粮折钞与商税之比
徽州路延祐三年计拨定夏税,中统钞363锭15两6钱6分9厘,丝39619斛5两8钱3分4厘,绵6358斛4两1钱3分4厘;秋粮,米19037石8斗7升8合4366锭29两80文9分0.962∶1
嘉兴路米602069石5斗8升9合8勺4抄7撮,豆131石6斗9升5合,小麦84石6斗6升5合1勺3486锭1两1钱3.455∶1
集庆路小麦447石2斗4升9合,租钱231锭44两4钱9分,黄豆447石2斗4升9合,粳米1石3斗8升8合在城税务5174锭15两5钱6分6厘0.0796∶1
A.经济的区域差异B.白银货币化实现C.民族交融的加深D.经济重心的南移
7日内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81889年,日本明治政府围绕“富国强兵”这一总目标进行了深刻的军事改革。改革首先是废除封建军事制度,逐渐解散了各藩的士族军队,剥夺了封建武士的军事特权,统一兵权,建立一支直属中央政府的常备军。并在1872年仿照欧美制度,撤销兵部省,分别设立陆军省和海军省。1878年模仿德国,设立参谋本部,首先在陆军系统实行军政、军令分离的双轨制。随着新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新政府着力改革军事教育,创办军校,培养具有近代军事知识的各类专业人才。同时通过直接从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用高薪从西方招聘技术人才,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等方法发展近代军事工业。此外,还大力宣传“武士道”、“忠君”等封建思想,强化军纪。

——据谢朝晖《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军事改革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军事改革。
2024-06-16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6 .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利用清政府战败和财政危机的时机,在中国展开所谓利权争夺战,引起中国社会各界对利权问题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清政府也不得不采取向列强出让筑路权和鼓励民间集资修路方式应对。这种状况(     
A.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B.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C.为各阶层力量的整合埋下了种子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形势的发展
7 . 如图是1927—1945年中共根据地及工作重要据点的分区示意图。据此可知(     

A.地区差异影响革命策略的选择B.革命发展严重依赖铁路建设
C.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形成D.革命重心由西北向东南转移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20世纪60年代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在地理位置上,坦桑尼亚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前线阵地。赞比亚与坦桑尼亚领导人商议要修建一条连接两国铜矿区到出海口的铁路。最初,坦赞两国将援助的希望寄予西方国家和苏联,然而,西方的冷淡和苏联的拒绝使坦桑尼亚很快转向中国寻求帮助。1965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高屋建瓴,决定答应援建坦赞铁路。1970~1975年,中国在国力不强的情况下,不仅向两国提供了约10亿人民币的无息贷款,还提供了价值数亿的设备,动用了5万余人次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参与建设。1975年,全长1860.5公里的坦赞铁路全线贯通。坦赞铁路被非洲人民称为自由之路友谊之路,成为中非友好的历史见证。

——摘编自外交部《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援建坦赞铁路亲历者的讲述》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建坦赞铁路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20世纪40年代,一种崭新文学流派令世人耳目一新。其在表达内容上,注重复杂多变的情绪和印象,挖掘潜在的意识世界;在表现方法上,采用荒诞、梦幻和反逻辑、反理性等手法。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品是(     
A.《巴黎圣母院》B.《百年孤独》
C.《战争与和平》D.《人间喜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术研究主张以英国的工业化为典范,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的规律作为衡量其他各国工业化成败的参照。据此,人们发现法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在整个工业化过程中都比较“缓慢”,因此得出了法国工业化失败的结论。这种研究思路与认识(     
A.旨在强调英国科技的先进性B.科学评估了法国近代化进程
C.未能全面把握世界经济格局D.忽视了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