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上海正蒙书院是光绪四年(1878年)由上海邑绅张焕纶等创办,学生分为数班,即后来多级教授制,教科为国文、地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等,后增设英法文、旁及体育,尤其注重德育。该书院(     
A.与传统书院科目设置基本一致B.略具近代学校性质的新式书院
C.是洋务派开办的专门实业学堂D.标志着新学制系统的全面建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白居易(772846),太原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因政治抱负不得实现,毕生精力倾注在诗文方面。胡适说:“白居易与元稹都是有意作文学革新运动的人。他们的根本主张,翻成现代的术语,可说是为人生而作文学!文学是救济社会,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补察时政’,至少也须能‘泄导人情’;凡不能这样的,都‘不过嘲风雪,弄花草而已’”。陈寅恪说:“唐诗有很多材料,可补充唐史料的缺乏。唐诗有种特性:与作者的社会阶级及政治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元(稹)白(居易)诗证史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

——据钱穆《中国文学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白居易诗歌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胡适与陈寅恪研究唐诗的意义。
2024-05-22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乐山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宋代清俗的风气,不只见于传统诗文中,也见于书法、绘画、文物收集鉴赏、园林、茶艺、琴、棋等文化艺术活动与日常生活雅事中。作为左右时代风气的文化精英,文人士大夫心中大多有一把衡量雅俗的尺子,并以之规范自己的言行。这反映出宋代士人(     
A.积极重构儒学思想体系B.轻视大众日常经济生活
C.具有强烈的文化使命感D.试图重建门阀政治格局
2024-05-21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高三下学期高考四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4 . 据学者考证,目前出土的唐代长沙窑瓷器上的100余首诗文中,至少有10首以上的作者是唐代著名作家,其余诗文的作者,包括窑主、贩卖商及消费瓷器的商人,也“不排除有民间的市民文人参与创作的成分。”该研究成果可以佐证唐代(     
A.制瓷工艺较为精湛B.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C.文学创作风格多样D.传统审美旨趣式微
2024-05-08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2024·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古希腊和拉丁文诗歌的典型特征是押韵不严格。在12—13世纪时,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和西班牙却已流行起符合阿拉伯诗歌韵律特征的“骑士抒情诗”和“择吉尔韵诗”。这反映出(       
A.军事征服带来文化征服B.阿拉伯文化推动文艺复兴
C.文明交流促进文化创新D.阿拉伯文学水平高于西欧
2024-04-23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6 . 黄宗羲认为:“《诗》云:‘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田出于王以授民,故谓之‘王土’。后世之田为民所买,是民土而非王土也。民待养于上,故谓之‘王臣’,民不为上所养,则不得系之以王。”黄宗羲的论述(     
A.否定君主统治的正当性B.认清封建制度的危害性
C.论证民本思想的合理性D.阐释政治转型的必要性
2024-04-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大联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代部分典籍对乡间私学的记述(部分)。

记述

出处

(开元二十一年敕令)许百姓任立私学,欲其寄州县受业者亦听。苏冕等《唐会要》
予于平水市(浙江会稽县东—乡间草市)中,见村校诸童,竞习诗。召而问之,皆对曰:“先生教我乐天(白居易)、微之(元慎)之诗”。元稹《白氏长庆集序》
(唐朝窦易直)家贫,就业村学教授。赵璘《因话录》
上表可用于说明,当时(       
A.社会文化环境宽松B.科举选官制度渐趋完备
C.诗歌创作受到推崇D.私学注重规范幼童行为
2024-04-16更新 | 19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8 . 乡土中国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从基层上去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材料一:家谱中的“五服图”

注:“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后来,五服也指代五辈人,从高祖开始,高祖、曾祖、祖父、父、自己,五服之内为亲戚,出了五服则没有了亲缘关系。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基层社会的哪些特点?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唐·白居易《朱陈村》

(2)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双选,填涂字母)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工商皆本的观念
C.商品经济的活动频繁D.安土重迁的思想

材料三: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十家牌法,还依据圣训亲自制定了《南赣乡约》:“自今凡尔同约之民,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死丧相助,患难相恤,……讲信修睦,务为良善之民,共成仁厚之俗。”这一措施成效显著,为很多地方的乡约组织沿用。

——摘编自黄熹《乡约的命运及其启示》

材料四:1930年前后,部分知识分子主张用改良主义方法解决中国农村问题,发起乡村建设运动,其中梁漱溟的影响较大。他主张将“中国固有精神和西洋文化的长处二者为具体事实的沟通调和”。……把社会的政治法律问题放在道德教育的范围之内,同时吸收西方团体组织的方式,形成社会新组织。到了1937年,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最终失败了。

——摘编自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为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材料五:第一条 为了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村民委员会向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修订)

(4)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如何看待中国的乡土社会?
2024-04-13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9 . 汉代,颍川太守黄霸因仁厚爱民、广施教化而屡获提拔;南阳太守杜诗广开田池、富裕民众,被尊称为“杜母”;桂阳太守许荆以上书自罚来平息兄弟争产,成为司法决狱的模范。上述事迹得到后世帝王反复引用和赞赏。这体现了(     
A.儒家礼教决定帝王治国方针B.德才兼备成为选官基本原则
C.吏治政风关乎国家盛衰兴亡D.汉朝地方治理模式延续久远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贞观、永徽年间,朝廷考订《五经》,编纂《五经正义》;修改法律,制定《唐律疏议》。前者为统一理论,确立国家主流思想;后者为编纂法典,确立全国统一实施的法律制度。《五经正义》的编纂与颁行,既标志着儒家学说的内部统一、也标志着儒家理论重回正统官学、主流思想的地位。《唐律疏议》的制定与实施,完成了以《诗》《书》《易》《礼》《春秋》为代表的儒家经典思想对于法律规范的改造。作为成熟形态的唐代法律,对东亚、东南亚各国立法产生重要影响。

——摘编自朱勇《中华法系的形成与特征》

材料二   民国初年,由宋教仁、徐血儿、邵力子等革命党人主持的《民立报》,是宣传以法治国思想的重要阵地,其刊载的主张以法治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法治国家,以及讨论宪法问题的各种文章连篇累牍。对于有关法政(法律)学校的情况及临时参议院和国会立法活动的报道尤为详尽。革命党人之外的社会各界人士,当时也普遍怀有以法治国的愿望,积极鼓吹以法治国者亦不乏其人。各界人士呼吁建立法治国家及研究讨论宪法及法律问题的文章,见诸多种报刊。

——改编自李学智《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民国初年革命党人、社会各界人士对法律所持的态度。
2024-02-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2024届第一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