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民国时期史学家傅斯年说:“史学便是史料学”“史学本是史料学”“史学只是史料学”,强调在列读史料时,“断不可把我们的主观价值论放进去”,历史学家绝不能假设、推论,宁可“存而不补”“征而不疏”,也不能越过材料说话。米尔斯在《社会学家的想象力》一书中提出,所谓历史学家的任务是直笔保留人类记录的说法,实际上具有欺骗性。米尔斯指出历史学家无法回避理论的影响,历史学家对史实的解释及组织文本都需要理论的指导,纯粹的“事实”是无法构成历史的。下列有关历史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史料是客观的历史,能够真实再现历史的发生过程
B.史料就是证据,史料实证能克服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C.历史学是在科学历史观的指导下对史料的考证和解释
D.历史学是研究者对事实进行创造性的科学改造的结果
2024-09-0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苏联传统观点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英国著名史学家查尔斯·富勒指出:“阿拉曼战役是为保卫盟国利益最具决定意义的一场陆战”,是二战的转折点。而有些美国学者认为中途岛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据此可知(     
A.综合多种认识就可以得出真理B.历史研究者的综合素养制约史学研究
C.历史研究无法形成统一的结论D.学者的国家和民族立场影响历史结论
2024-07-0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中共八大是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良好开端,但之后遭遇了严重失误和重大挫折。长期以来,关于八大路线中断原因的研究是八大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有学者认为“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是八大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有研究者认为“反右派斗争及扩大化对八大路线的中断或起了催化剂作用,或是直接原因。”还有人从国际共运的形势分析指出“1956年前后国内外重大事件影响了党和毛泽东对形势的判断,作出了错误结论。”这表明
A.历史解释需要通过出土文物加以印证
B.对同一历史事件发生原因的历史解释可能是多元的
C.历史学追求的是史实的纯粹与客观,历史解释的实际价值有限
D.历史学家应以探究历史之谜为己任,挖掘史实的全部细节为职业要求
2021-01-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州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四等人制”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在以往的历史著述中被广为论述,如史学家钱穆《国史大纲》第三十五章第三节“元代之政治情态”中,称“第一最著者,为其政治上之显分阶级……依种类分为四等。”但近年来,中外一些学者从具体史料出发,对“四等人制”提出质疑,如刘晓认为:“‘四等人制’从未见诸任何元代官方文件……只是后人将元朝相关零散规定加以概括总结而形成的一种理论假设。”对此,最为准确的解读是(     
A.元朝“四等人制”已被广为接受,刘晓的研究多余
B.钱穆是近代著名的历史专家,其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C.历史的研究往往见仁见智,两种说法各有其道理
D.“四等人制”的真相需要进一步的探究与考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全球史研究中,不少学者持一种宽泛的全球化观念,研究范围包括了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历史进程。美国历史学家布鲁斯·马兹利什在则关注当代全球化现象,把二战后史学界的全球化研究界定为“新全球史”、其研究主题包括冷战与全球化、跨国公司、国际非政府组织、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关系、全球文明等。这说明
A.研究者的学术背景会影响历史研究的方向
B.研究成果越新越能够接近历史发展的真相
C.“新全球史”才是对世界历史的正确解读
D.“新全球史”是对传统全球化观念的否定
2019-08-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6 . 【加试题】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嘎仙洞的发现,为了解鲜卑族人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有的学者结合北魏官修国史的记载,认为这是鲜卑民族起源的重要实物考古资料证明。而有的学者认为,结合这一时期各游牧民族的关系史,嘎仙洞的文物只能证明,当时北魏统治者太武帝为配合官修国史的编撰并加强统治,从而制造了嘎仙洞的材料,并发明了鲜卑人的迁徙史。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研究者分析考古材料是从自己提出的问题出发的
B.研究者认识考古材料应结合多种史料做谨慎辨析
C.不同的史学家研究相同的考古材料总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D.历史学的真实性因为研究者的主观认识不同而难有定论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至17世纪早期,英国史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早期。历史学家们突破了中世纪以编年体为主的单一范式,叙述体和纪传体焕发生机。叙述体范式的史学著作包括通史、断代史、国别史和地方史等,纪传体则包括人物传记、回忆录、旅行游记和人物词典等。以费边为代表的编年史家和以阿诺德为代表的城市编年史家注重书写“王国公民史”,即由城市市民所创造的历史。这不同于中世纪比德等人以圣奥古斯丁的传教活动为写作对象,也不同于索尔兹伯里的约翰专注于教皇史。英国史学家非常重视对史料的鉴别和对历史文献、遗迹古物的考证,并开始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来。诚如托马斯·伯顿所说:“我删掉冗词赘句,拨云现日使事实明朗起来;我研读整个登记簿,将遗失的信息从原始文件中恢复;最后,我一丝不苟地把它们汇集成册。”

——摘编自邹薇《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史学特点探析》

材料二

17、18世纪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欧洲学者抛弃了以前史学家对待具体历史的鄙夷和否定态度,重视扩展历史研究领域,把历史学当作反对封建斗争的重要武器,重视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进步论压倒了崇古论而成为史坛的主流。杜尔果在《世界史论》中说,人类虽然交替经历过安定与动乱、衰落复兴、幸福与痛苦的时期,但总是以缓慢的步伐朝着更完美的境界前进的。人类是服从进步规律的总体,进步就是人性的进化和提高,一切随着理性的运动而前进。总之,启蒙史学战胜了封建教会史学,并确立资产阶级史学在史坛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赖元晋《18世纪启蒙史学的地位和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7世纪英国史学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5—17世纪英国史学相比,启蒙史学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历史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36 年,史学家陈寅恪的《桃花源记旁证》通过考证提出了一个出人意表的看法——真实的桃花源应该在西北的弘农或上洛(商洛)一带,而不在江南的武陵。而历史学家唐长孺通过考证文献材料,认为桃花源的故事很可能源自武陵蛮族的传说,陶渊明据此传闻加以理想化,写成《桃花源记》。还有众多学者对陈寅恪“桃花源西北说”提出种种质疑,但质疑者却无法否认《桃花源记旁证》巨大的史学贡献,即并非对故事原型地的具体考证,而是敏锐的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文学作品中发现了新材料,提出了新问题。这主要说明(     
A.传统史学对历史史实精益求精考证的必要性被夸大了
B.文学作品源出历史但加入作者想象不能用于历史研究
C.体现历史敏锐性的问题意识在历史研究中应高度重视
D.对难有定论的历史问题应遵循权威专家已给出的结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烽火戏诸侯”是《史记》中的一则历史故事。西周末年周幽王无道,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点燃烽火谎称犬戎入侵,史称“烽火戏诸侯”。有学者详考历代文献,发现最早记载这一故事的是《吕氏春秋》:周幽王置大鼓进行击鼓传音以备犬戎入侵,后为博得褒姒一笑多次击鼓,以至于犬戎入侵时诸侯无人来救,其中明载“幽王击鼓”而非点烽燧。据考证最早的“烽隧制度”仅见于战国时期《墨子》,迄今发现最早的烽火台遗址为秦代“通权火”祭祀所用,可见司马迁当是根据汉代的预警方式来推知西周时期的情况。这表明(     
A.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重于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史学家的使命
B.历史的全部细节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可以弄清
C.历史诠释需坚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D.史学著作是时代的产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唐朝开元通宝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钱文读法是“开元通宝”还是“开通元宝”,则有争议。大部分学者认为应是“开元通宝”。依据是从文史依托上讲,东汉初期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屡次提及“开元”一词。“开元”指开国,开辟新纪元之意。至于“通宝”一词,则为欧阳询首创,意为流通中的宝物,故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近代泉学家唐石父先生,力排众议,从历史典籍入手,解释“开通”是为了流传万里,“元宝”则在青黄不接之际出现。并说明自唐武德年间,开元一词变为常用词语,甚为通俗,唐玄宗拟议新纪元时便不应该再用开元作为年号。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已变得模糊不清
B.两种观点,必须借助考古发现的支持方能成立
C.历史解释包含了主观认识,我们表达观点时应当有理有据
D.历史研究需恪守客观立场,力求规避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
2023-02-10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八县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