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08 道试题
1 .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是现实主义者,不具有古埃及人那种来世复生的思想。他们认为死亡是人生命的终结,更关心现实和实际的问题,重视法律以规范社会秩序,克服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这反映了(     
A.古美索不达米亚人的生活安宁富足B.古代埃及重视宗教神权统治
C.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有着深刻影响D.两河流域居民宗教观念淡薄
2 . 如图是北魏封和突墓中出土的狩猎纹鎏金银盘,盘上狩猎图是中亚和西亚广为流行的一人二兽题材,传到北魏后结合佛教寓意,发展为稳定的一人二龙题材。这说明(       

狩猎纹鎏金银盘

A.北魏与中亚已建立直接联系B.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C.当时北方民族交融不断增强D.外来宗教与中原文化相融合
3 . 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     
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D.放弃朝贡贸易体系
4 . 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全球劳动力来源的多样性
C.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D.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5 . 1942年5月,日本参谋本部对中国战场分析道:“攻占重庆后,抗战的中国有落入中共手中的危险,如果没有充分可靠的估计,攻占重庆就只不过是极端危险的投机”。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     
A.中日民族矛盾开始降为次要矛盾B.日军的军事进攻和防御力量日渐衰弱
C.敌后根据地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D.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自公元前2千纪初起,印欧人向西亚、南亚和南欧各地迁徙,创建赫梯、波斯、印度、希腊等文明。到了公元3世纪,随着罗马帝国的式微,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人发起大规模的民族迁徙,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这说明印欧人的迁徙(       
A.奠定了封建国家的基础B.促进了区域文化的发展
C.决定了亚欧人口分布格局D.终结了各大洲的孤立状态
7 . 19世纪,英国棉纺织厂的童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工资低得可怜,车间里煤气毒臭、尘埃,以及棉屑混合在一起。伍尔弗汉普顿制钉厂,“充满了危险的机器,连路都不好走”,“飞轮的咆哮声砰然震耳”,“男女童工在冲压机旁工作,他们的手指每秒都有被冲掉的危险”。这可以用来佐证(     
A.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严重弊端B.科学技术成为摧残童工的根源
C.童工劳动是工业革命的产物D.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非常有限
8 . 二战后,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西方社会的福利增长呈现出刚性升势,但其经济增长却是周期性地在萧条与增长之间摇摆。因此,在某些时刻,西方社会普遍出现“超水平的社会福利”。最符合材料中“某些时刻”表现的是(     
A.20世纪40年代末,“马歇尔计划”实施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有化浪潮兴起
C.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持续蔓延
D.20世纪90年代,跨国公司在全球活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从考古学上看,中原仰韶文化晚期的城市文明有如表所示的三个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形成的必要前提是(     
人口大量集中于中心聚落,出现了早期的城市和城乡一体的新型区域聚落布局
在中心聚落中开始出现了分区规划的城市建设理念
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开始出现
A.工商业得到独立的发展B.集市在中原大量兴起
C.农业发展和生产力进步D.小农经济的高度发达
10 . 19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俄国一批革命家曾沿用十二月党人雷列耶夫和别斯土热夫创办的刊物《北极星》名称,出版《北极星》文集,文集封面印着被沙皇政府绞死的五位十二月党人的侧面像。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俄国(     
A.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启蒙思想的发展状况
C.报刊积极推动社会主义革命D.农奴制改革影响深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