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启蒙时期批判传统伦理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以个人主义批判礼教之宗法主义家族伦理。陈独秀倡言“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中国伦理变革,应“以个人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李大钊也将家族制度归为摧折个性的“万恶之源”。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旧伦理束缚和思想观念、建立新型家庭婚姻秩序和伦理秩序,《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最早颁布的重大法律。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社会得到大发展,家庭结构与功能逐渐“小型化”:其一指家庭结构、规模逐渐由繁变简、由大变小;其二指家庭职能逐渐由多变少。 由此引起了夫妻、亲子等婚姻家庭伦理关系的重大变化。家庭关系的轴心已由亲子关系转移到夫妻关系,家庭的关注重心开始由长者下沉到年轻人和儿童身上。

——摘编自赵庆杰、王利华《近现代中国社会家庭的伦理解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现代家庭伦理关系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教育政策是阶级、国家政府产生后才产生的,由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不同,每一个时期的教育政策均有时代的特征。比如,先秦“学在官府”的教育政策;自汉代大儒董仲舒提出“独尊儒术”之后,此后历朝历代的文教政策均以儒家思想为指导,隋唐儒佛道三教并立,但仍以儒学为正宗,唐太宗曾说:“己之所好,惟在尧舜之道,周孔之教”。各个朝代具体的教育政策不同,但目的一致,如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书同文,行同伦”的文教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朝中央政府的专制统治;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独尊儒术、兴太学、重选举”的三大文教政策也是治国安民的需要。从历史上看,历朝历代政府重视民族文化教育问题,联系民族关系的实际,国家所处的特定阶段,基于中华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停探索,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强有力的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民族独特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

——摘编自廖娟《论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师范教育的开端是教会的慈善教育,英国私人捐助教育的现象在英国十分普遍,因而慈善学校的建立给予了大量贫苦儿童基本的教育,帮助他们适应正在转型中的社会。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后,各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为了提高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力、弥补教会与私人办学力量的不足,英国政府更加注重发展教育。19世纪,英国大批积累了财富的资本家增加了对教育的捐赠与资助,工人阶级也增加了对子女教育费用的支出。民众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沙特爵士,面对维多利亚时代发生巨变的英国社会,他着重强调了教育对于维护英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主张广泛推行民众教育。19世纪晚期,英国最终确立了由地方师范学院、私人训练学院等共同组成的师范教育体系。

——摘编自付扬扬《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古代教育政策和近代英国师范教育制度的建立中得到的认识。
2024-03-14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二)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蒸汽汽车诞生时,行驶中喷吐着烟火粉尘,声音很大,常使马匹行人受惊,人称其“魔鬼之车”曾有报纸上刊登漫画,夸大汽车爆炸的惨状。马车铺的老板们唆使儿童向汽车扔石块,在路上撒碎玻璃、铁钉,以妨碍汽车行驶。在马车公司游说下,186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机动车法案》,规定:行驶的机动车,必须有一人挥舞红色旗帜徒步行走在车前做引导,并且车速不能超过每小时4英里。但在法国,汽车得到自由发展。1889-1902年,法国人先后研制了齿轮变速器和差速器、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充气轮胎、箱式变速器、万向节传动轴和齿轮主减速器、后桥半独立悬架等,使汽车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

——摘编自刘世恺、刘宏《汽车百年史话》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高度重视汽车工业。1956年,苏联援建的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1969年,在湖北创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设、制造设备的第二汽车制造厂,由此奠定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允许建立汽车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中国汽车工业从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2010年,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品类齐全、配套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已经成了国民经济第一支柱产业。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我国汽车正向智能化、网络化、轻量化和能源多样化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已经基本完备,部分关键技术研发处于全球领跑阶段。

——摘编自徐秉金、欧阳敏《中国汽车史话》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汽车初创时所遇到的问题,概括英法两国不同的解决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汽车工业的变化。
(3)根据材料,概括影响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鄂赣地区在民国时期是较为富庶之地,矿业、纸业是平江的主要工业,浏阳出产鞭炮、夏布等大宗商品,工商业较为发达。国民政府的围剿和掠夺,破坏了生产,激化了社会矛盾;而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给受压迫阶级带来了新的希望。从1929年冬至1931年秋,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先后设立省县区各级苏区红色银行,发行了几种版别的银币和五十多种苏区纸币。苏维埃政府发布《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创办工农银行颁发的布告》和《敬告群众书》,向群众广泛宣传并进行政治动员。革命根据地的金融改革为巩固苏维埃政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摘编自《红色金融史:湘鄂赣革命根据地金融机构》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将各解放区的地方银行整合为中国人民银行的分支行。在建立中国人民银行体系的同时,人民政府还建立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合作银行等国有专业银行。人民政府还接管了国民党政府官僚资本保险机构,成立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新中国成立后,私营银钱业倒闭成风,人民政府推动其走向联营、合营,向公私合营转变。在农村,中国人民银行确定了发展农村信用合作的工作方针。首先建立信用互助小组,再由互助小组逐步发展到信用社。到1956年,一乡设立一个信用社,实现了农村信用合作化。

——摘编自赵学军《新中国金融体系的发展变迁与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开展金融改革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金融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和西塞罗是古代中国和罗马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生活在社会动荡之中。孔子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认识到社会公正至关重要,主张财富分配要体现出社会公正。西塞罗认为建立国家的目的就是要实现社会的正义,并指出共和国是人民的财产。孔子始终把道德品行的教育放在首位,而且也看到了法令法规对人们行为的约束作用。西塞罗宣扬那种为国家献身的精神,他认为罗马共和国是稳固地建立在古罗马的那种传统美德之上,国家只有按照法律行事才是正当和合理的,也就是说他认为法治的另一个要求就是制订的良法要得到普遍的遵循。他们针对各自国家面临的问题设计了种种解决方案,虽然二人都未能解除当时社会长久积聚的种种痼疾,但他们的社会和谐思想却足以称得上是人类永恒的财富。

——摘编自王芳《孔子与西塞罗的社会和谐思想之比较》

材料二   辽宁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因此二战后西方国家积极推行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对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等行为课税。西方国家又在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将用料多、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大举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缓和利益矛盾、促进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还采取了一系列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政策,比如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征收个人所得税等。战后西方国家采取了对农业实行价格支持和补贴制度帮助农民增收,还采取了区域开发政策来帮助落后地区摆脱贫困。这些措施既缓和了社会矛盾,还保证了社会劳动力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要的条件,即满足垄断资本扩大再生产和利润增长的共同需要。

——摘编自王启云《战后西方国家促进社会和谐的政策、动因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和西塞罗和谐思想的相同点,并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二战后西方国家为促进社会和谐而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动因。
2024-03-12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压轴卷(四)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华夷之辨”也是司马迁民族观讨论的主要问题之一。司马迁以华夏中国为中心,将四夷纳入王朝的统治,这种“夷夏同朝”、“天下一家”的大一统王朝观将夷夏一家的共同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摘编自武沐《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材料二   《新纂云南通志》中记载,“有自从汉俗定姓者,皆以明时始著姓”。云南地区少数民族采用汉族姓氏制度可以争取更多的社会文化资源。以科举制为例,在汉文化中心主义占主导的文化语境中,少数民族常常受到歧视,很难在科场中脱颖而出,步入仕途,而攀附汉姓,假扮民族身份,不失为种理性的选择。如彝族李学周,就是改汉姓穿汉装前往北京赶考应试考中进士的。汉族的门当户对、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思想观念在云南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廖国强《清代云南少数民族之汉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民族观。
(2)根据材料二,归纳清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023-12-26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漫长的文明演进历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和内涵,而这些思想随着社会和经济进步,不断发展演进,最终为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中,记载了中国思想家孔子用精练的语言描绘出的“大同世界”,主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儒家思想注重社会成员互助,倡导地方士绅和商人救助无劳动能力人员,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忧患意识,注重于储谷防饥,国家建立了各式各样的仓储,在丰年之时把百姓手中的余粮收集起来就地建立仓库储存,荒年再行开仓赈济。政府实行“养恤”制度和“蠲缓”制度,不仅灾后有国家政府安置灾民,还减免灾民赋税,发展生产。

——摘编自朱晓宁《中国古代社会保障思想初探》

材料二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始终处于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核心地位,因为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浓厚的公平色彩,其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平目标而提供的一种安全稳定机制。从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演变历程来看,其理论内容不断扩展,随着理论的演化而进一步地系统化。20世纪以前的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镶嵌在西方经济学的收入分配理论当中,因而社会保障仅仅被当作一种收入再分配以及实现收入均等化的工具而存在。20世纪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论证了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意义,这种理论对西方“机制模式”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推动作用。二战以后“机制模式”在各国的迅速发展,则与凯恩斯经济学的影响密切相关,在其理论的引导下“机制模式”逐渐完备,并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保障模式。

——摘编自吴春明张辉《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沿革及其借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社会保障的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代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主要特征。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中西方社会保障理论对当代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修道院学校中,学生学习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和清规是首要的任务。在10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大城镇中出现私立的写作和算学学校,教授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学生大多是工匠和商贩的孩子。教皇、皇帝或国王给很多大学颁发特许状,给予大学及其学生以某些特权,其中最重要的是大学拥有司法权。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学教育是最高等级的教育,全社会人口中只有少数人能够接受这种教育,而能够最终完成学业得到学位的人更少。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

材料二   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涌现了许多为普通人开设的技术学校和大学学院。在伦敦技术学校中,周工资劳动者占全体学生数的2/3。这些学校以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为宗旨,着眼于学科的有用性。19世纪初,议会开始颁布工厂法,强制儿童实施教育。1839年,议会拨款20000英磅作为初等教育的经费。1841年,英国男子识字人数占67.3%,1851年达69.3%,同期,女子识字人数从51.1%上升到54.8%。

——摘编自潘迎华《英国近代教育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世纪欧洲教育的局限性及其所蕴含的积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教育的显著特点及其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一、二,归纳教育发展的普遍性规律。
2023-06-27更新 | 92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三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代的河南地区尚未大规模种植棉花。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衰探析》

材料二   影响晚清时期河南植棉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自京汉、汴洛两铁路相继开通后,中原地区和外部的交流日益增多,不止棉花的品种得到改良,棉花向外输送也变得便利和快捷。20世纪以后,国内大型纱厂不断建立,到1911年有十几家纱厂,35万枚纱锭。英、美、日等国纱厂也迅速增加,如日本1892年有39家纱厂,38万枚纱锭,年耗棉量就达88万担。

——摘编自刘西峰《清代河南棉花的种植与运销研究》

材料三   1978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是900万亩。199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为1234万亩,此时新疆的棉田只有652.8万亩。1992年,河南省棉花种植达到巅峰,棉花种植面积飙升至1872万亩。2000年,新疆的棉花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33%,河南的棉花产量则为16%。2008年,新疆季节性采棉工有68.6万人,最大的省外采棉工团队来自河南省,达18.1万人,仅次于新疆本地的22.8万人。2010年,河南棉花种植面积大约只有700万亩。2020年,新疆棉花机械采摘率已达69.83%,其中北疆95%的棉花是通过机械采摘的。

——据《河南统计局棉花种植30年报告》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晚清时期河南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河南植棉业兴衰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已知的最古老也是死亡率最高的传染病之一——天花,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惨痛的印记,并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公元1世纪到12世纪,天花沿着阿拉伯商队的贸易路线穿过撒哈拉沙漠传播到了人口稠密的西非,而西非南部地区的天花是15~16世纪由葡萄牙人远征非洲传入的。从本·赛卡角到几内亚湾漫长的西非沿海地区是葡萄牙人掠夺黑奴的传统区域,私人船只通过贸易站和土著接触因此把天花传播到了美洲。15世纪末,随着哥伦布第二次航行到达美洲的传教士试图利用福音的力量来教化印第安人,对他们进行精神控制,传教士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走访边远地区的印第安部落,成为天花传播的有力推动者。由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建立和外来移民的定居,美洲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平衡关系被打破,产生了混乱不堪的局面:毫无规则、杂乱无章的采矿城镇,拥挤不堪、筑有工事的港口以及散落四处的农村茅舍出现。这种群落环境的梯度和人口密度增加了天花病毒的传染烈度。天花大流行给西葡属美洲带来深远的影响,涉及人口、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古代和近代早期天花病毒在非洲和美洲传播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天花病毒传播的特点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