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651971年被视为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这个时期改革的重点是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主张取消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特别是取消对投资决策的控制。19677月,联邦议会通过关于外国人对南斯拉夫劳动组织投资法。该法规定,在合资企业中,外资可占49%的股份,必要时还可以提高。外国资方可以将属于自己的80%的利润汇走,余下的20%应投资南斯拉夫企业,外资所得利润的税率为35%。同时规定,外资不能在银行、保险、国内运输、贸易、公用事业、社会事业和科研部门投资。实际上,从1965年起,美国、英国、联邦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资本已进入南斯拉夫的石油、汽车制造、制铝、水泥、木材、电信器材、水力发电、旅馆和旅游等行业。这一阶段的改革充分发挥了市场规律的作用,搞活了经济。但统计数据显示,19651969年,工业年均增长率明显低于19601965年,仅为5.31%。不少盲目投资引起国民经济各部门间比例失调,商品普遍涨价,失业人数增加。

——摘编自马细谱《南斯拉夫兴亡》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利用地理优势迈出了招商引资的步伐,中国香港和国外商人纷纷涌进特区办厂开公司。19801985年,深圳实际利用外资12.8亿元。与此同时,上海市向国务院建议邀请西方企业家到中国访问,商议采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经营,共担风险。一位来华参与合资谈判的德国人回忆道:“中国正以十分惊人的速度迈向市场经济,但它不可避免地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同时也缺少相应的法律和行政条件……”1979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企业法》。三年后,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允许外国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中国投资被写进宪法,这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是首例。

——摘编自迟铭、季鲁明《简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引进外资环境的建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斯拉夫“第二次改革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和上海采取不同方式引进外资的原因,并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史经验。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人本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和古希腊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的。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大殖民运动“使希腊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化为商品货币经济”,希腊的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并走向工商立国的道路。工商立国不仅使人的实践潜能和认识潜能得到发挥,造成了人们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皆不易满足的心理和不断向外拓展的意向,也使人们树立积极进取、竞争冒险、求真求知的精神。这种意识使人们能够摆脱外在的羁绊,在内在需要的驱动下实现人本身的向往和追求,从而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形成了探讨人、尊重人的思潮。

——摘编自王永本《古希腊的人本思想》

材料二   在苏萨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亲自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同日参加婚礼的竟达一万对之多。后人称这一行动为“欧亚联姻”,而且整个婚礼是按照波斯人的传统习俗进行的。在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与亚洲女子结婚的马其顿人可以享受免税权利。他还亲自馈赠给他们许多礼物以示鼓励。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材料三   在印度西北部,希腊的雕刻艺术与印度的佛教精神相结合,奠定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的基础。在阿姆河畔,屹立着希腊式的城市。城中的神庙既有宙斯的巨像,也有当地的神祇。小亚细亚的卡帕多西亚、本都、俾提尼亚和亚美尼亚的当地小君主,也对希腊文化一见倾心,他们接受希腊的崇拜名称,在宫廷中使用希腊语、修建希腊式神庙,用自己的名字命名新建的城市,都力图与希腊人、马其顿人君主国的国王同列。

——摘编自杨巨平《“希腊化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大交流大汇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希腊人本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亚历山大举办集体婚礼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上述材料,概括希腊化文化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图是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大帆船贸易中最主要的“丝银贸易”,使中国的丝织品进入美洲,而白银流向中国。许多西班牙官员在观察这一贸易时,并不关心西班牙人、菲律宾人在交易中获得了多少商品,甚至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运来的是自己国家的糟粕,他们的视线只集中在金钱本身。在重商主义指导下,财富就是金银。只要金钱的本体流向国外,就是西班牙的损失。当时,流出的白银大多会留在中国,因此,中国被视为欧洲和亚洲白银的中心。西班牙人认为白银等贵金属外流,也将间接在军事上对西班牙造成威胁。在这种形势下,西班牙国内外反对之声不绝于耳,迫使王室不得不进行干预。

——摘编自韩琦,张昀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垄断体制的建立及评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汉朝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西班牙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态度。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两个时期亚欧之间贸易的相同点。
4 . 侨汇是指近代以来,海外华侨汇款回国内的款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洋是近代华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区。据统计,侨居马来亚(马来西亚的前身之一)的华人1931年为170.9万人;1934年为190.7万人;1938年达到222万余人。华侨中,千百十万之富豪相继出现,锡矿、橡胶等产业都被华侨掌握。侨汇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1902-1936年中国侨汇年均2.5亿元。1937年则达到4.74亿元,1938年国民政府在南洋加紧吸收华侨汇款,侨汇更达6.44亿元。

——摘编自林金枝主编《华侨华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等

材料二   新中国初期,由于遭遇经济封锁,中国的外贸规模很小,平衡国际收支困难。1950-1988年,我国外贸逆差共计61.24亿美元,而同期侨汇约96.1亿美元,其中给侨属的小额赡家款占多数。国家通过提供专供生活物资等手段,将这些侨汇集中起来,同时又积极争取投资性侨汇。广东、福建两省的华侨投资公司吸收的资金,以1952年为100,“1955年就为305%"

——摘编自任贵祥《新中国三十年侨汇政策研究(1950-198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后期南洋侨汇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侨汇在新中国初期所起的作用。
2024-05-15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大湾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历史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謇是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他认为:“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业之竞争也;农工商业之竞争,学问之竞争也”,“有实业而无教育,则业不昌”。他在回顾办学历程时说:“因南通棉产著名,首先创设大生纱厂”,“纺纱需棉,须产棉地,乃创立通海垦牧公司。有棉产地,须讲求改良棉种及种法,又创立农业学校,此校在省立农校之前;纺纱需专门人才,又设立纺织学校,此校为全国仅有”。他还说:“农学校之学生,不能为农夫之所为,是可谓学生,而不能谓农学生”。

——摘编自程绍珍《张謇与中国近代职业教育》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职业教育在人民期盼中、社会诉求中发展而来。需要宣传反封建的文艺人员,就设立高尔基戏剧学校;需要救死扶伤的医护人员,就设立红军卫生学校;需要持筹握算的会计人员,就设立财经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有工会承担、合资入股、个人捐助等方式。党与人民同甘共苦,想方设法为教学创造条件。红军大学就地取材,自来水是从高处用竹筒把水引过来,住房是利用大树的树杈建造;医学学校门板当黑板,沙盘和木笔作为纸和笔,学校还借用民间桌凳做课桌,学生使用的教材均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编写油印。

——摘编自孟京奥、雷前虎《中国共产党发展职业教育的苏区探索》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高职教育迎来发展的春天。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标志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迈上法制化轨道。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从20002018年,高职学校数从442所增加至1418所;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数从1009万人增长到11337万人;高职院校专任教师从87万人激增到498万人,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摘编自宋乃庆、郑智勇《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謇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在苏区创办职业教育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职业教育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今世界,民用航空的发展已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2000年国际民航组织预计未来5年世界航空运输市场需求将保持客运5%、货运6%左右的增长率。1978年美国实行放松管制和开放天空,在此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欧盟17个成员国航空市场完全自由化,随之加拿大、巴西、日本、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也不同程度地开放了天空。1997年全球有363个航空公司联盟,2000年达美航、法航、大韩航和墨西哥航宣布共同组建“天合联盟”,这是现今世界航空运输业已形成五大联盟中涵盖航线最多的联盟。日航、墨西哥国际航、加拿大航、新西兰航、德国汉莎航、法航等相继实施了私有化。为了使航空公司的销售信息迅速、广泛地被消费者掌握,因特网作为高效优质的传播媒介、低成本的通讯手段、崭新的促销方式被航空公司广泛应用。

——摘编自杨国庆《中国民航发展展望》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仅为157万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万人,货邮运输量767吨,仅有12架小型飞机,12条短程航线。2004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230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2亿人,货邮运输量273万吨,年平均分别增长19.4%19.0%16.4%,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截至2004年,我国民航定期航线航班达到1200条,其中国内航线(包括港澳航线)975条,国际航线225条,定期航班国内通航136个城市、国外通航38个国家的80个城市,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中心,干支线相结合的航空运输网络。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民航重点改建、扩建、迁建和新建了北京、上海、广州等80多个大中型机场,机场设施越来越接近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2004年,全国共有通航机场137个。200210月,民航总局直属航空运输及服务保障企业联合重组,成立了三个航空运输集团和三个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并与民航总局脱钩;200310月,组建了空中警察部队;20047月,完成了90多个机场的属地化管理移交工作。

——摘编自王志清《我国民航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民航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1世纪初我国民航业发展的主要表现。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民航业发展的建议。
7 . 工业革命在使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贫困等社会问题。针对贫困问题,英国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措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受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影响,资产阶级宣称贫穷是由懒惰和道德问题所致,济贫只会滋生懒惰和贫困,因此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不是养活过剩人口,而是用某种办法尽可能地去缩减过剩人口。在这种以惩治懒惰来根治贫穷的济贫基调下,1834年英国颁布了新济贫法,取消了院外济贫,确立院内济贫制度。济贫院实施监狱式管理,家人要被拆散,按年龄、性别分别居住。在当时的济贫院里,除体弱多病者和7岁以下儿童外,其他人都必须劳动,而且多是从事一些危险且经济效益低的苦力劳动,如砸石头、扯麻絮等。

——摘编自郭家宏《富裕中的贫困:19世纪英国贫困与贫富差距问题研究》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济贫院逐渐消失,英国的贫困问题开始有了很大改善。这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直接干预,另一方面缘于伪善和惩罚性的济贫激起了人们的愤怒,反抗济贫院制度和《济贫法》的斗争不断涌现。1838年元旦,英国工人组织群众集会,号召人们不要再忍受妻离子散、苟延残喘的监狱式生活,要废除罪恶的法案。1842年5月2日,英国发生了工人请愿大游行(又称宪章运动),工人阶级逐渐认识到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政府应为他们的贫穷、失业和悲惨现状负责。是年8月20日,还发生了失业工人袭击斯托克港联合济贫院事件。

——摘编自李家莉、江橙《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贫困与济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院内济贫制度出台的背景和济贫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贫困问题逐渐得到改善的原因。
2024-01-22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十四次代表大会(1925年12月)以后,党为实现苏维埃政权关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总方针而展开了斗争。所有这些新任务,都是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所应解决的。必须新建沙俄所没有的一系列工业部门,即建立新的机器制造厂、机床制造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厂和冶金工厂,创立本国的发动机和电站设备的生产,增加金属和煤炭的开采量,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苏联胜利所必需的。必须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即修建新的大炮制造厂、炮弹制造厂、飞机制造厂、坦克制造厂和机关枪制造厂,因为这是在资本主义包围下保卫苏联所必需的。必须建立拖拉机制造厂和现代化农业机器制造厂,将它们的产品供给农业,使千百万小的个体农户有可能过渡到集体农庄的大生产,因为这是社会主义在农村胜利所必需的。这一切都是工业化政策所应做到的,因为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就在于此。

——摘编自《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

材料二:1928年,苏联的工程师仅约占工人总数的0.25%,且大都不掌握先进技术。苏联首先增加工厂艺徒学校,大力发展各种职业讲习所,以培养熟练工人和初等技术人才;其次,以工厂生存需求为指向对高等和中等技术学校加以改革,培养技术干部和领导干部。对老技术人员联共(布)采取了“粉碎积极暗害分子,分化中立分子,吸引忠顺分子”的政策,逐步把大部分旧技术人员团结争取过来……至1928年年底,苏联同欧美大公司签订了40 多项技术合同;部分欧美的先进工人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到苏联帮助其工业化建设;苏联也选派一部分青年专家出国学习。

——摘编自梅春才《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苏联国家工业化政策实施面临的问题及其应对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要经验。
9 . 民间社会组织在世界近现代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的英国,仲裁在各类商业活动及其他纠纷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1563年英国《劳工法令》规定,治安法官或地方官员可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审理等手段来解决劳资纠纷。1698年,英国颁布第一部《仲裁法》。1854年,英国议会又通过了包含大量仲裁条款的《普通法程序法案》。19世纪之后,劳资争议发生后,一般是双方各自指定数目相等的仲裁人组成仲裁委员会来解决纠纷。当这些争议通过仲裁成功化解,或当争议无法化解而导致劳资冲突爆发时,仲裁委员会的使命就宣告结束。詹姆斯·杰斐指出:“在很多情况下,仲裁并不能成功地消除雇主和劳工之间的权力鸿沟,相反却加剧了权力的不对称性。”

——摘编自刘金源《近代英国劳资争议仲裁制的兴起》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掀起了重塑政府的改革运动,将一些公共服务重新下放或返还给公民社会组织。莱斯特·萨拉蒙认为:“我们正在经历着一次‘全球结社革命’,即在市场和国家的领域之外有组织的公民行动在蓬勃兴起。”法国公民社会组织在1987年就建立了54000个,而20世纪60年代每年只成立11000个。据最新估计,英国有公民社会组织275000个,其收入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5%。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公民社会研究中心的联合调查显示,73%的公民社会组织有政策倡导行为,59%的公民社会组织开展过游说活动。

——摘编自齐久恒《近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历史嬗变——基于四个阶段实践特征的镜像透视》

(1)概括近代英国仲裁制的特点,并评述其影响。
(2)归纳20世纪70年代西方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情况,并结概述其背景。
(3)谈谈你对民间社会组织的认识。
2023-11-2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材料一   民族主义从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开始兴起,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期间,资产阶级用民族、祖国的观念把法国人民团结在一起,并形成了民族主义思想。它明确提出法国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国家,民族自治、民族统一和民族个性的公民观念,得到了不断强化和广泛传播;用民族国家代替王权国家、用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代替了王权利益至上观念,主权不受侵犯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

——摘编自张国臣《论19世纪欧洲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世纪末,民族主义逐渐极端化。它认为在竞争激烈、强国林立的国际环境中,生存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它强调把国家的边界尽可能的扩张到本民族全盛时期所统治过的历史疆界或天然疆界,极尽可能地为本民族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和资源。它认为本民族的文化是最优秀的文化,最有资格普及到所有的民族。它认为民族间的竞争根本上依靠军事力量,并且只有通过战争才能促进民族、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的进步。

——摘编自于海峰《论民族主义的演变、作用与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初期欧洲民族主义的基本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兴起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末欧洲民族主义极端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