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南亚沿线是汉代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路段,在其沿海及一些岛屿上发现大量与当时海上交通及贸易有关的考古遗存,其中就有不少来自中国汉朝的文物。 目前,在东南亚的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共20余处遗址出土了汉朝文物,这些汉朝文物的出土,再现了汉代中国人和汉文化沿海上丝绸之路走出国门、迈向世界的历史图景,是研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及中外交流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西汉时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是环绕中南半岛,即“大陆东南亚”航行,并沟通印度的。到了东汉,其走向变得复杂起来,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通向东南亚岛屿地区的一些线路。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专古专家解读:汉代中国人和汉文化如何沿海上丝路走向世界》

材料二:明朝永乐年间,海内升平日久,国运昌隆,明帝国成为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明成祖更倾心于追溯历代盛世中帝王的治绩,向往在海外树立威望。于是明成祖决定,令庞大的中国船队驶出国门,活跃在东南亚、南亚乃至阿拉伯和非洲东岸的广大海域,向世界显示中国作为航海大国的强大实力。下西洋前期,郑和使团的活动范围在东南亚各国之间,主要解决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树立起中国在东南亚和南亚各国中的威信,为“重振已坠之国威”而进行广泛的外交活动。后期航海的主要任务是向南亚以西继续航行,到达波斯湾以及更远地方,通过开辟新的航路,让从来没到达过中国的海外远国,“宾服”中国。在后期航海中,郑和船队经过南洋群岛,横渡印度洋,取道波斯湾,穿越红海,沿东非之滨南下,最远到达赤道以南的非洲东部沿岸诸国及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摘编自武斌《郑和下西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海上丝路发展产生的影响。
2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饼的史料价值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阿拉伯的地域扩张刺激了经济的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进入了繁荣时期。阿拉伯本来就处于东西方贸易的交通要道,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历史上,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科学的发展也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纳忠《阿拉伯通史》,彭树智《阿拉伯国家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统治范围的共同特点。简要说明阿拉伯帝国能够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条件。

材料二   1219年春,成吉思汗统领大军出发亲征花剌子模,此外,还有金国、西夏新归附的契丹军、汉军、河西军以及大批能工巧匠。”“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麻耳干……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丝绸古道上的文化》载:“马可·波罗及其他一些欧洲人,都曾作为传教士或者外交使节去过蒙古地区或中国,如果没有蒙古的和平环境,他们的旅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的绘画和波斯的绘画彼此相识并交流,马可·波罗得知了释迦牟尼这个名字,北京有了天主教的总主教。

——摘编自马婷《蒙古西征与中西文化交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蒙古帝国时期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方式及文化交流的表现。

材料三   埃及学是由拿破仑军事远征和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催生的产物。1798年,为了打击英国在北非和西亚的势力,并以此来威胁英国与印度之间的连线,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远征军中的百余位学者和专家以科学的眼光对埃及文化展开研究。1822年,法国学者商博良为代表的一批学者破译了埃及象形文字,标志着科学埃及学的诞生。此后,伴随着铁路和蒸汽船的普及,游历埃及的欧美学者不断增多,埃及学在英、法、普鲁士等国收集文物、争夺考古发掘特权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

随着1922年埃及的独立,尤其是图坦卡蒙陵寝的发现,民族主义者要求在埃及学领域实现非殖民地化和本土化,这极大地促进了埃及学的本土化发展。然而,西方学者语境下的埃及学以及现代埃及人与古代埃及人之间横亘着巨大的文化断裂带。现今,尽管本土埃及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宽,但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落后于欧美国家。

——据金寿福《西方列强对外扩张和竞争中的埃及和埃及学》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19世纪埃及学兴起和发展的历史因素并回答埃及独立以后埃及学发展的状况。
4 . “失期当斩”还是不当斩?

材料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二   御中發徵,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也),及诣。水雨,除兴。

(注:御中發徵,乏弗行:朝廷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谇:斥责;赀:罚;一甲:1344钱;一盾:384钱;除兴:免除征发)

——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徭律》

材料三   里耶秦简中有一组十二枚保存非常完整的简牍,记录了十二名阳陵男子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因欠债被阳陵县司空腾依照公文程序发文催讨欠款。这里的里耶秦简出现“赀罚赎名单”,从内容记载来看,这是一种因小罪赎罪的方式,从轮番戍守者到司空(主管工程),都是其惩罚的对象。里耶秦简编号92352的简文记录了一位叫居臺的人,从酉阳牵马送到迁陵,给县令,天雨路滑,半路上马掉下山谷摔死,然后逐级上报的事情。

(注:2002年,湖南省龙山县里耶古城遗址的古井出土了3万余枚秦代简牍。里耶秦简的时间由秦始皇(含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基本横跨了整个秦王朝。这批秦简虽然是秦朝洞庭郡下辖的迁陵县档案,但丰富的史料价值足以从各角度去填补传统史料的空缺,在研究秦代地方管理制度、社会风貌方面更是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学界认为它是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秦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

——整理自里耶秦简博物馆展出的相关资料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其深层次原因又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来推断,你认为陈胜、吴广等人误期应该是什么结果?请说明理由。
2024-06-06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丰城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简表(部分)

种类

文物

竹简和木牍

5200多枚竹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诗经》等。

整套乐器

包括两架编钟、一架编磬、琴、瑟、排箫、笠和三十六尊伎乐木俑。

五铢钱

约200万枚五铢钱,用木质封泥匣封绒,封泥钤印“昌邑”二字,匣上墨书“海昏侯家钱五仟”等文字。

异域风格文物

骆驼形象的编钟笋篱(jù),独角羊形象的银质当卢,缠丝玛瑙,水晶及琉璃等。

——摘编自杨军《地下奢华: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海昏侯墓考古出土文物”的史料类型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提取一项有关明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并一海内,在全境推行郡县制,并在县以下普遍建立起乡里制度。汉承秦制,三国又承汉制,从走马楼吴简揭示的孙吴长沙郡临湘侯国(县级)的治理情况看,乡稳定地作为一级行政单位承担力役征派、赋税交纳、户籍编制等职能。《汉书·百官公卿表》记“乡六千六百二十二”,《东观书》记“(东汉)永兴元年,乡三千六百八十二”,两汉时平均每县辖34乡。三国时期,临湘是长沙郡首县,郡仓、监狱等高级别机构皆设于此,潘濬军府也驻扎在附近。当代史家根据出土文物推断孙吴临湘侯国辖12乡,后史家综合利用长沙出土汉吴简牍、六朝石刻等地方档案,以及长沙城考古成果,判断三国孙吴黄武至嘉禾年间临湘侯国共辖平乡、广成乡等11乡更符合历史真相。

——摘编自徐畅《三国孙吴临湘侯国辖乡的数量与名称再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湘阴侯国行政规划上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构成东吴湘阴侯国(县级)行政特点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维新运动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了建立博物馆的主张。1905年,禀着“图地方人民知识之增进,亦必先有实现之处所”的想法,张謇率先在他的家乡兴建了南通博物苑。博物苑南馆楼下展出动植物标本,楼上则陈列历史文物。北馆陈列着鲸鱼骨架和书画作品等。到了1913年,博物苑已初具规模,成为一座占地2.6公顷,融植物园、动物园于一体的园林式的综合性博物馆。

——摘编自王栋云《南通博物苑的百年历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使大量文物迅速集中到文物保管机构。中央人民政府设立文物局,全国各地也相继成立文物博物馆管理机构。1956年文化部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著名的博物馆“三性两务”理论。……90年代开始,中国博物馆转向现代化大馆的建设发展,多样化的专题博物馆也发展迅速。随着中国恢复在国际博物馆界的席位,中国得以汲取国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推动了中国博物馆的新发展。

——摘编自苏东海《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49—2005)》

(1)据材料一,概括南通博物苑的主要特色,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创建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现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有利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现代博物馆功能的认识。
2023-06-29更新 | 5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历史考据初探

小彬同学在观看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后对唐代玻璃器皿产生了兴趣,开始了相关史料探究。

步骤一   小彬同学在博物馆中看到以下一些出土的玻璃器皿。

凸纹玻璃杯·唐
何家村窖藏出土

团花描金蓝琉璃盘·唐
法门寺塔出土

绿琉璃瓶·唐
法门寺出土

玻璃高足杯·唐
新疆博物馆藏

步骤二

史料史料   来源史料   类型史料   信息结论

凸纹玻璃杯
唐何家村窖藏出图土呈淡黄色,口径14.1、高9.8厘米;经过现代科学技术测试,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是中亚玻璃的典型器。异国情调的凸环纹玻璃碗是从伊朗高原输入的萨珊玻璃器。
“窗户之丽者,有琉璃之制焉,洞澈而光凝秋水,虚明而色混晴烟。(唐)王棨《琉璃窗赋》文献史料玻璃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
“劫国(今阿富汗),唐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甲、玻璃水精杯各一;玻璃四百九十枚,大者如枣,小者如酸枣。”(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史料   类型阿富汗遣使朝贡,携带玻璃数量较多,种类多样。

步骤三   为了进一步地探究这些玻璃器皿的来源,小彬同学又收集到了如下一组材料;

(罗马帝国)土多金银奇宝,有夜光璧、明月珠、骇鸡犀、珊瑚、琥珀、琉璃。……

——《后汉书.西域传》

蜀宾(今阿富汗),武德二年,遣使贡宝带、金锁、水精盏、颇黎(玻璃)状若酸枣。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西域传》

在法门寺出土的琉璃盘上,有些装饰着明显的伊斯兰风格的图案,推测这些蓝色琉璃盘是阿拉伯帝国的产品。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

(1)可以从哪些视角对以上唐朝玻璃器皿进行探究?请拟写出两个视角。
示例:从生产工艺技术探究唐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
(2)小彬同学又找到了一些对玻璃器皿记载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史料的整理和分析,请帮助他完成步骤二表格中①②③的内容填写。
(3)根据上述步骤,小彬同学得出了唐朝的玻璃器皿是由域外输入的结论。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汉代农耕

材料一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上图为1950年江苏徐州睢宁双沟出土东汉墓室画像石拓片。反映的是合家辛勤耕作情景。

材料二   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三脚耧车)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100亩)。至今,三辅(陕西中部地区)犹赖其利。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既用两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一人下种,二人挽耧,凡用两牛六人,一日才种二十五亩,其悬绝如此。

——摘编自东汉农学家崔寔《政论》


(1)对比分析“东汉画像石”与崔寔《政论》的相关内容,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并加以说明?
(2)指出上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并结合所学分析其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