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周公形象的变迁

材料:

周朝禽匪(现存的青铜器)铭文载:(成)王伐(盖)侯(意指东征),周公谋(出谋划策)。
战国《孟子》:“禹恶旨酒而好善言。汤执中,立贤无方。文王视民如伤,望道而未之见。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
汉朝贾谊在《新书·礼容下》:“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任意两则史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西周到西汉不同时期周公形象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西汉时期,周公地位变化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317次组卷 | 7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吏之道》(如上图)是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秦简》的一部分,阐述了从政任官的道理。其中说明了官吏的表现有“五善”“五失”,前者强调“忠信敬上”,后者则包括了“不安其朝”、“犯上弗知害”和“非上”等。官吏在处理政务时要“审悉无私”“审当赏罚”,同时还要“兴之必疾,夜以接日”,不得“贱士而贵货贝”“兴事不当”,否则会受到严惩。官吏在司法诉讼、惠民取民、公文处理、维护治安等方面都达到了要求,才能被称为“能”,以及成为一个合格的官吏。在个人操守与修养方面,既要坚持“一断于法”的底线,又要遵循谨己亲民的原则,还要能够止欲去愿、处柔防反。

——摘编自朱振辉《秦简<为吏之道>法律思想研究》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吏之道》体现的法律思想。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秦简《为吏之道》的史料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说明图1为三晋通行的由青铜农具镈演变而来的铲形币。

2为齐国、燕国通行的刀类青铜铸币,由农具、手工工具和日常用具——刀演变来。

3为楚国流通的铜贝——蚁鼻钱。

4为半两钱,形制为圆形方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5为南宋行在会子库钞版(即南宋印会子的铜版)。


(1)从史料类型、艺术价值、技术价值方面概括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货币演变”为主题,撰写一篇解说词。(要求:观点明确,内容详实,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中华文明西源说”,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制夷”之法。同光年间,“史学经世”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中国”纳入“世界”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人书写“世界史”的特点及书写活动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的文官制度效法的对象是明清科举制度,但并不是全盘照搬,而是予以适应性改造。明清科举选官主要以考八股文为主,考试内容单一,在科举考试之后,任官则由国家统一调配。西方的文官制度考试一般分为笔试和复试,对通过考试的官员进行分类,建立通专人才相结合的新体系以及职前培训制度,使每个职位都可获得最佳人选,从而满足不同部门的需要。

——摘编自李永强、马慧《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   1904年1月,张之洞等人拟定《奏定学堂章程》经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史称“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和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属普及教育性质其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字、算术、历史、地理、格致、体操等。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中学堂属普通教育性质,课程有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操。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设高等学堂和大学堂,高等学堂“以教大学预备为宗旨”,大学堂分为经学科大学、政法科大学、文学科大学、医科大学、格致科大学、农科大学、工科大学、商科大学。与上述各级学校并行的,还设有高级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类。

——摘编自朱有《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二辑下册)》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方文官制度与中国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清末“癸卯学制”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6 . 阅读下列,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制度构建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隋唐时期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其中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不仅有权对宰相作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可以对皇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

(1)据史料一、概括秦朝政治制度的表现及突出特点;
(2)据史料二、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汉朝在秦朝制度基础上进行了怎样的“改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对产生的影响又是如何解决的?
(3)根据史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责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的作用。
2023-11-29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多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车子每经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摘自拉贝《拉贝日记》(1937年12月14日)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松涛口述证言:

三台洞的大屠杀是我在江这边亲眼所见。虽然当时只有十几个日本鬼子,是从燕子矶过去的,但他们打死的人不计其数。这些日本鬼子先用机枪扫,接着又用刺刀戳……1938年,我有一次去下关卖柴,日本兵拿中国人开心,用刺刀戳我的头,我当时血流满面,到现在头上还留有伤疤。


材料五   在谷寿夫部队驻南京之期间内,计于中华门外花神庙、宝塔桥、石观音、下关草鞋山等处,我被俘军民遭日军用机枪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有单耀亭等19万余人。此外零星屠杀,其尸体经慈善机关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摘自南京大屠杀主犯之一谷寿夫判决书

材料六   “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没有30万人”“埋葬数之多不过1300到1500具”“城内埋葬数至多为623具”。

——摘自东中野修道《南京大屠杀的彻底见证》


(1)史料根据呈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请以此标准对上述史料进行分类。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六的论定哪一个更可信,并说明理由。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在史料运用中应坚持的原则或方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末以前,所谓三公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太尉掌管武事,时设时废。《汉书》往往每逢大事,辄载:“事下丞相、御史。”唐代的行政中枢又有了很大的变化。“若论其实,侍中、中书令在唐方为真宰相,余以他官参掌者无定员,但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知政事、参知机务、参与政事及平章军国重事之名者,并为宰相",即宰相的构成愈加复杂,中枢权力更加分化。

——摘编自施建雄《王鸣盛论汉唐之际政治制度的得失》

材料二   通过这一调整,朱元璋大大地提升了皇帝的权力,致力于实现其所谓的“上下相维,大小相制,防耳目之壅蔽,谨威福之下移,则无权臣之患”的构想,然而改革的弊端也立时显现。据史料记载,自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前后八日间,内外诸司送到皇宫里的奏章,共有1160件,共计3291件事。大小事务都要汇集到皇帝那里作出最后决断,对皇帝的个人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摘编自李子龙《虽无宰相之名 实有赞襄之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唐代宰相制度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对宰相制度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9年,福山在《历史的终结》一书中提出,历史将终结于西方自由民主制。而塞缪尔·亨廷顿认为,世界七大文明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年来,由于某些西方大国奉行单级和霸凌主义,全球安全和经济风险加剧,全球地区冲突频发(如叙利亚内战、俄乌战争、巴以冲突)。恐怖主义袭击、难民问题和人道主义灾难、贫富差距拉大、贫穷和饥饿、逆全球化、极端气候变化、生物武器和全球性传染病、核战争风险……全球治理亟需方案创新。

20171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2017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多次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非洲发展新伙伴关系的社会层面决议”;联合国安理会关于阿富汗问题的第2344号决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关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粮食权”两个决议;联大“防止外空军备竞赛进一步切实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两份安全决议。曾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已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柱,而我们践行多边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唯一未来。

——根据徐祥丽、李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被写入联合国决议?》等综合摘编

材料二   202111月底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宣言强调,中非致力于共建“一带一路”,持续发展“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树立典范。202453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届部长级会议通过《北京宣言》,双方强调继续全力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践行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20245月中旬,中俄两国元首在北京举行会谈并发表联合声明强调,中方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系列全球倡议具有重要意义,中俄将全面挖掘两国关系潜力,推动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凝聚力量构建公正合理的多极世界。

——摘编自人民网、新华社等新闻报道资料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主导(参与)了哪些全球或区域治理组织的活动?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前世界面临各种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方案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4-07-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英、法、美、日等国在全球范围内对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下面为构成该体系的主要条约及其内容

时间

条约

主要内容

1919年

《凡尔赛条约》

一、通过国际盟约,成立国联
二、重划德国疆界,使德国在欧陆丧失了13%的领土和10%的人口
三、限制德国陆军规模,禁止其生产和输入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不得拥有陆海军航空兵
四、德国应偿付与200亿金马克价值相等之物;关税不得高于他国;境内主要河流为国际河流,对外国军舰和商船开放
五、德国所属非洲殖民地、德国所属西南非和太平洋诸岛,均由国际联盟委任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进行统治;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日本

1921年

《四国条约》

美、英、日、法相互尊重各自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领地的权利

1922年

《五国海军条约》

规定美、英主力舰吨位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美、英、日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

1922年

《九国公约》

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的完整;中国在全国境内实行“门户开放”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除同意撤销部分外拓电台及英,法交还威海卫和广州湾外,其他问题实际均未得到解决
根据材料的全部或部分,围绕“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