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清律例》明确规定:一切官员及军民人等,如有私自出海经商,或移住外洋海岛者,斩立决。清政府也颁布过诸多禁令限制华侨归国。鸦片战争后,列强以通商口岸为基地,拐掠华工,苦力贸易日益猖獗,清政府基本上采取默许态度。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贩卖中国苦力公开化、合法化。1868年《中美续增条约》规定,两国人民随时来往,不得禁阻。清政府通过与外国议订华工出国具体章程,以求对外国有所约束,对华工有所保护,如规定华工“年不及20岁者,必须取具本身父母准往凭单,盖用地方官印信,方准承招”“合同所定承工年限,不准逾于五年”“七日之内,必得休息一日”等。

材料二   民国年间,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主要交战国把招用廉价华工作为解决战时劳工问题的重要途径。法国主要由惠民公司承招及招工局直接招运,英国由劳工局管理、和记洋行参与招工,两国招雇华工达25万人。法商惠民公司的招工条款中载明:中国工人决不用于任何战事职务,专为从事各种实业及农业之用;华工佣工之期为5年;每天工作时间不超过10小时等。相当多的华工被分配到直接与军事有关的铁路、公路、兵工厂、军火库等部门服役,一上班就得连续不停地工作。华工们实行军事化管制,有些华工营,特别是英国远征军的华工营,完全由军官率领,他们被安置在常遭敌方飞机空袭的危险地带,生命安全毫无保障。

——以上材料摘编自董丛林《华工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华工出国政策的变化之处,并简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工出国的特征。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华工出国”。
2024-05-3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部分食品人均消费量比较(单位:千克/人)。

年份食用油猪牛羊肉家禽水产品
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农村城市
19854.05.811.018.71.03.21.67.1
19905.26.411.321.71.33.42.17.1
19955.87.611.319.71.84.03.49.2
20007.18.214.620.11.92.43.911.7
20056.09.317.123.93.79.04.912.6
20065.89.417.023.83.58.35.013.

——摘编自林亮《食品生产现代化与食品安全问题刍议》

材料二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食品生产现代化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食品生产的现代化超越了时间限制(如反季节食品)、地域限制(如跨国食品)以及经济条件限制(如食品廉价化趋势),使食品消费也更加快捷与便利.“快吃、快走”的麦当劳哲学受到青年人的青睐。

——摘编自刘飞、孙中伟《食品风险与消费者抵抗:西方案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85-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油脂及肉类食品人均消费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食品生产现代化的因素。
3 .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根据地建设,展现出其非凡的洞察力和领导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边区(省)县参议会既是民意机关,也是立法机关。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这样做可以容纳各方面的代表,团结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各阶级、阶层。抗日民主政权普遍采用民主集中制,各级抗日民主政权机构的领导人都经过人民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与如图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图中根据地迅速发展壮大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政策调整的依据。
2023-12-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4 . 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编号①、②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指导思想是什么?
(2)编号③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个派别的观点?他们提出了什么救国方案?
(3)编号⑤人物提出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救国方案,这一方案是什么?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进行了什么活动?
(4)上述人物主张的出现说明了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的特点是什么?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百官流亡者十八九”和“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二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三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摘编自《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概括其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税法实施的积极作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注:如“参知政事”“参议得失”“参知机务”“专典机密”等)。

——《新唐书》

材料三   明前期由于皇帝都比较勤勉政事,内阁还只是作为一个“垂询”机构,同时为了避免内阁专权,成祖时期规定阁臣不得设立官署,不得专制诸司。阁臣的品位很低甚至不如外省的知府,更不用说节制六部的尚书了。但是到了明仁宗朝的时候就发生了变化,内阁的职权和地位得到快速发展,其位高权重丝毫不亚于隋唐时期的宰相,《明史》载:“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历晋尚书、(太)保、(太)傅,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

——摘编自徐德亮《浅析明朝的内阁制度及其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初三省的职责。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代阁臣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变化的原因。
2023-10-13更新 | 19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必修)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摘编自文档之家“工业革命为何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三   西方列强的入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为了“自强”和“求富”,19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摘编自杨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项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2023-07-08更新 | 21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盐城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必修)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660件。就是说,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7件文书。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一册

材料三:军机处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办公场所只是几间值班用的平房。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1)图一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什么政治制度,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写出三省的各自职权?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提到的大量文书直接送达给皇帝处理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的明成祖是如何解决皇帝政务繁忙问题的?
(3)根据材料三,归纳出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中枢秘书机构是由哪一个皇帝设立的?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哪一个发展趋势?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人才选拔一直是中国古代国家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朝代选官制度选拔方式
察举制推荐
魏晋南北朝地方品评
隋唐科举制考试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内容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根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2023-05-23更新 | 17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区徐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必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基本主张就是解放人性,恢复人的尊严,重申人的世俗生活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新兴资产阶级主要提供了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但亦有追求享乐的唯我主义倾向。而宗教改革运动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不足。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在上层建筑领域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主义者所提倡的思想解放,在一定程度上为宗教改革运动作了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两者在思想上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从美国的《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到欧洲封建君主国家的“开明专制”,在世界各国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过程中,无论根据本国历史条件采取哪一条道路,都得从法国启蒙思想中找到理论武器。但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人权”等基本政治口号,尽管在当时是进步的,但含有特定的阶级内容。所有启蒙思想,包括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内,提出“意见支配世界”和“理性支配社会”都无例外地陷入唯心论。

——摘编自黄振等《世界近代史重点和理论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和实质,并说明其与宗教改革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在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确立过程中,初步实现的启蒙运动的政治理念。并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局限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