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王室的南迁直接导致北方人口大量南下,上到王权皇贵下到商家农户,前后达数百万之多。南北饮食习惯的不同,北人开始大量种麦,人口的骤增,小麦供不应求,利益驱使南人也开始种麦,“一斛麦达万二千钱”。……宋朝经常颁布劝农种麦诏令,乾道八年(1172)九月壬申孝宗再次颁旨:今年是五谷丰登之年,趁着秋天的好收成,要让农民多做存储准备,凡事要有长远打算,现在就要准备好种麦的事宜。孝宗皇帝为了彰显榜样的力量,亲自在宫中种植二麦,作为天下表率。……“佃户输租,只有秋课,种麦之利,独归客户”,种麦可以使“农获其利,倍于种稻”。农户种植小麦可以不必交租,所有的收成都归自己所有,政府的这一农政规定,让农户的收益有所增加,国家的优惠政策和经济利益驱使之下,刺激了广大农民的种麦积极性。地方官也大多能秉承朝廷的旨意,认真推广种麦。

——摘编自《宋朝的农业土地持续发展的管理思想-南方种麦、推广稻麦两熟制》


(1)根据材料,概括宋朝南方得以大面积种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南方大面积种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几乎所有的城市和城镇均被城墙所包围,而防卫城墙的存在,既意味着城市与乡村(庄园)的区别,也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物质上和心理上的安全保障。市场作为商人的经营场所,也是城市最主要功能的表征,还是城市存在的前提和城市生活的重心所在。市民作为城市的创建者,也是城市生活的主体,没有市民就没有城市,也就没有城市生活本身。法庭是市民和城市生活的司法保障,市民通过创立自己的特别法庭,可以摆脱其所属审判管辖区域的领主法庭的繁复和束缚。作为“市民阶级的合法身份”的标志,自由“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特权,同时也是城市土地所具有的地区特权”。

——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大多由国王和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为了吸引更多的移民进入城市,这些特许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封建领主权予以限制,因此,特许状在本质上是西欧封建制度下反对封建领主统治的一面进步的旗帜,国王与城市通过一种软性的合作以达到互惠的目的。通过授予特殊的法律、特权和习俗,中世纪的特许城市在法律上和制度上与周围农村地区的村庄和部落分离开来了。而且特许状的颁发使城市率先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在城市法律制度的保障下进入顺利发展的轨道,这就必然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并为西欧封建社会过渡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物质前提和条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早期城市兴起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特许状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使人民币很快成为全国的通货,支出的机关随之统一,但“财政的收入并未规定统一管理的办法”。按照当时的估计,1950年全国军政公教脱离生产的人员有近9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约为2%,国家支出的大部分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公粮和税收却大多掌握在区、地、市、具各级地方政府手中。中央政府最初依靠增发货币来缓解财政压力,但由此引发的通货膨胀和市场波动却成为困扰政府的另一个难题,如果不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新中国的经济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在这样的情况下,194912月,负责主持中财委工作的陈云提出“财政经济要统一管理”的主张。19503月,政务院通过《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全国各地所收公粮,除地方附加粮外,全部归中史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除批准征收的地方税收外,所有关税、盐税、货物税、工商税的一切收入,均归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统一调度使用”。

——摘编自郑有贵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年政务院实施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政务院完成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政后的政治实践特别是面对列强欺凌的切肤之痛,酿就了张之洞由清高的清流派迅速向洋务派转变。1881年,张之洞被任命为山西巡抚,从闲散京官跃居为封疆大吏。山西残酷的现状促使他开始正视国计民生。他从革除陋规、整顿吏治入手,兴利除弊;清理陈年悬案、积案;劾革、褒奖部分州县官,为清政府荐举人才;设洋务局,创办令德书院,兴学育才;筹办山西练军、开发山西铁矿等。接任山西巡抚后,张之洞会见过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初次会见,二人意见并不相投,但在他读到了李提摩太介绍西方富强之术的著作之后发生了变化。后来张之洞还聘请李提摩太为顾问,为自己讲习和介绍西学。随着对西学的进一步了解,张之洞先后撰写了《札司局设局讲习洋务》与《延访洋务人才启》两份公牍。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奉调赴粤,任两广总督。中法战争,使张之洞饱尝物力财力匮乏、军械不利不足之苦,因而更加坚定了兴办洋务的决心。战后他开始建造军舰、筹办水师、创立军火工业、建立新式陆军广胜军,开设学校、建铸币厂,洋务运动全面铺开。

——摘编自李晓兰《从清流派主将到“中体西用”倡导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之洞由清流派向洋务派转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的贡献。
2023-02-1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汉初,丞相“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焉”,“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东汉“三公虽当其名,而无其实”,而“内朝”地位进一步上升,掌管内廷文书的尚书机构扩大,正式称尚书台,“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势重,责之所归”。唐承隋制,但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因三省长官名位太高,皇帝往往故意将其空置,而以副职或其他官员代行三省长官的宰相职务,其人数多达十余人。宋朝中书门下省长官称“中书门下平章事”,行宰相权,无权过问军事、财政,且事事须请示皇帝。明代由皇帝兼行丞相职权,规定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君权全然取代相权。他还颁布诏令,“以后嗣君,其毋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明清两代也曾设立“无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实”的内阁大学士之职,但实际上,明清时的内阁大学士除个别情况外,大都无宰相实权,不过是皇帝的秘书而已。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中央官制的职权设置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以来君权与相权关系变化的基本趋势。
2023-02-13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8世纪80年代起,为满足“乡村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治理需求,英国议会通过了一系列《地方管理法》,准许各地在维持原有教区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成立“治安和改良套员会”“卫生委员会”等法定专门机构,行使部分管理职能。这些机构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吸引了大量会业家参与。同时,法律规定,这些专门机构的成员通过选举产生,这为既拥有财富也能对教区居民发挥影响力的工厂主金业家群体提供了参政的便利。……1835年颁布《市政改革法》后一些工商业中心获得了自治城市的法律地位,

——摘编自尹建龙《英国工业化转型时期的企业家群体与地方治理》

材料二 1909年1月18日,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谕令谘议局办处兼理地方自治筹办事宜。《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地方自治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按照章程,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议事会决议事件,由议长副议长呈报地方官查核后,移交城镇董事会或乡董,按章执行”,“议事会与地方行政与自治有关事宜有关各件,得条陈所见,里候地方官核办”。

——摘编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地方治理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地方自治的主要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摘编自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奋图强,在较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里程碑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加之毛泽东的理论探索是在""倾思想盛行的大环境下进行的,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之中也经历了一些曲折。但毋庸置疑的是,毛泽东在这一历史时期探索的成果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域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做起的。”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所以首先从农村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农村是受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压抑较严重的社区,从相对意义上说,农村居民是传统计划经济制度的“牺牲者”,很多农民连温饱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因此,广大农民群众对改革传统计划经济制度具有更高的积极性。其次,在传统计划经济制度下,农村与城市是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与城市的经济往来较少,且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农村占很大比重,使得农村的经济制度变迁可以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内进行,可能遇到的阻力也比较小。该制度变迁源于农民自发的行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说明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的市场化方向是生产力发展所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方向。

——摘编自许经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制度变迁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伟大成就”和“曲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进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9 . [工业革命与近代社会]

材料一     工业革命焕发 出的巨大生产力,不仅使英国走进了富裕的现代社会,而且对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妇女而言,工业革命使妇女以自由、独立的身份进入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将以前从未离开过家庭的妇女从这狭小的天地中解脱了出来。工业革命从根本上提高了英国妇女的地位,为她们争取真正的男女平等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英国妇女地位的实质性提高,是以她们作为个人直接参加广泛的社会劳动为前提的。大工业也扩大了女工的活动范围与社会圈子,锻炼了她们各方面的能力,增加了她们的阅历,开阔了她们的政治眼界,从而使她们大有收益。

——以上材料摘编自尹丽曼《论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的社会地位》

材料二   18 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首创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召集工人。根据韦奇伍德的指示,早晨5:45 打铃起床,准备,上班;8:30打铃吃早餐;9:00打铃.上班。如此循环,直到天黑看不见干活才打铃下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自己的事务和生产工序,所有工人均依据其从事不同工种分配在不同车间。共雇佣278名工..为监督工人守时,韦奇伍德还专门雇佣一名监工,工人进厂后,监工为工人分配任务,对那些准时上班者给予鼓励....对于那些超过预定时间的迟到者,则给予提醒,如果屡次迟到并累计到一定次数,将予以停发工资。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厂制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由于受地理、民族等诸种因素的限制,中央王朝的势力一度难以深入广西地区特别是广西西部地区。封建王朝通过权衡利弊之后,因时制宜地实行“土司制度”,但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向前发展,土司制度腐朽没落的弊端日益显露,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仇杀,争夺不休”。清朝康熙、雍正时期,开始在广西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这其中,除与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雄才大略和封建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等外因颇有关联外,广西壮族土官的残酷统治极大地激化了土官与土民之间的矛盾,这种“内部的矛盾性”也为中央在广西本土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提供了“契机”。雍正皇帝曾说:“朕闻各处土司鲜知法纪,所属土民,每年科派,较之有司征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情。”在这种情况下,清朝封建统治者与时俱进,权时以行,果断地实施大规模的改土归流政策,最终实现对土属地区的直接统治,维系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极大地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版图。

——摘编自蓝武、廖玉连《清代在广西尖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本土因素及其影响棵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初年在广西实施大规模改土归流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