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世纪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受到海外市场的拉动,但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却遭到明清统治者极其顽固地抵制。清代初年,政府规定:私自经营进出口贸易者一律处死,货物全部没收。到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严格规定“洋船只许在广东收泊”。夏燮的《中西纪事》中也记载了当时“洋行据为垄断之利,诛求不已,串通官吏,税费日增”,各种货物的税率没有明确规定,并且存在“向来人要税,货也要税”的现象。18世纪后期,面对西方殖民者以外交手段与中国建立贸易交往关系的诉求,清政府却认为西方商人是慕华而来,倾心朝贡,广州知府蓝鼎元便指出“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的严重问题。

——摘编自刘玲《明清之际东南沿海经济发展的机遇及其丧失》

材料二1890~1912年,全国资产万元以上的纺织厂有25家,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就有21家,当时“妇工、童工的劳动已经成为新式工业尤其是纺纱的重要力量”,家庭手工业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近代华侨在国内的投资主要分布在沿海城市,如厦门工业80%~90%的厂家都是华侨投资或与华侨资本有关,厦门的裕昌米粉厂每月出产的10余万斤米粉还大批配运至南洋各地。1920年,厦门地方人士发出开辟马路的倡议,成立厦门市政会,负责工程审议和筹款,进行马路建设。据1930年统计,泉、漳两市共计有泉国公司、泉洛公司等23个汽车公路公司,行车里程达1691公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南沿海在全球尤其在东南亚经济圈中的战略影响愈益广泛。

——摘编自张莉《近代华侨投资与东南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变迁——以闽南地区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区丧失经济发展机遇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时期我国大力创新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
2 . 纺织是一门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快速发展,在国际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3年,英国允许设立专利权以保护发明者的权利,激励了众多新发明的产生。18-19世纪的英国,棉纺织业是新兴的行业,没有旧传统和行会的束缚,相对容易进行技术革新和开展竞争。同时,棉纺织品比毛纺织品便宜,市场需求特别是海外销量大,手工工场的供应明显不足,迫切需要技术革新和扩大生产规模。在现实存在的需求刺激和各方面条件配合之下,生产一线的工匠们进行了一系列闻名于世的技术发明。这些发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且彼此高度关联,转化为生产力后带来十分可观的利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钱人投资于各种发明创造。最终形成各个行业出现发明和使用机器的高潮。

——摘编自苏保祥《科技金融实践与创新》等

材料二   一五计划期间,纺织工业部通过集中物力和人力,在五年内共建成大中型棉纺织厂60多个,并初步形成了北京等五个棉纺织工业新基地;同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毛、麻、丝纺织厂和印染厂。这些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与援助,苏联不仅派出了工程技术人员,还提供了大量技术图纸;另一方面,大量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归国后成为各级技术骨干力量。1951年新中国第一所纺织高等学府——华东纺织工学院创办,接着又陆续组建了一批纺织高校。纺织工业部注意总结和推广先进技术,推动全行业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这个时期,纺织工业生产和建设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许多经验对后来纺织工业的发展部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中国纺织工业年鉴》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英国纺织业技术革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工业革命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纺织工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3)谈谈我国纺织工业当前存在的问题。
2021-07-20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黎川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中央政府对于地方刑狱的监管主要是通过转运使和朝廷临时遣使按察来实现的。但是,转运使的主要职责是转运各地财赋上京,为中央政府厉行集权和对外作战提供财力支持,对于一路州县其他方面的监管必然无法全面。而且,一路的各种政务繁多,也使转运使疲于应付。而遣使按察地方刑狱也只能是因事而设,事罢则废,不能长期有效的监控州县的司法状况,而刑狱乃“民命所关,苟有过误,厥咎匪轻”。宋太宗时,国内的司法状况、阶级矛盾不容乐观,各地的农民起义频繁爆发,州县刑狱积滞,司法官吏昏庸,贪赃枉法导致的冤假错案屡屡出现。太宗对地方刑狱治理极为重视,便将转运使的司法职能分离并加以扩充,设立一路专职司法、监察的机构提点刑狱司。

——摘编自王晓龙《宋代提点刑狱司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太宗设立提点刑狱司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宗设立提点刑狱司的意义。
2021-07-10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622月台湾光复后,郑成功在台湾设立政府,废除了荷兰人的殖民机构,在台湾“定府县”、“任职官”,细化之前早已设立的政权框架。并沿袭明制,在台湾设立六部,颁布“屯田”、“建政”、“司法”三大法,之后在台湾兴建学校,传播儒家文化,大力迁移内地流民至台湾。台湾的建设时代开始了。完备的政府机构陆续建立了起来,垦荒工作遍及台湾全岛,数万军队以“寓兵于农”的政策,在台湾岛上定居了下来,大片的良田以惊人的速度,在台湾全岛扩展。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更陆续传入高山族部落中。

——摘编自张嵚《郑成功开发台湾》

材料二   1885年,清政府决定台湾建省,以抗法有功的刘铭传充任第一任台湾巡抚。他任职台湾巡抚的6年中,增设府县,台湾由过去的28县,增至31直隶州115厅。他自兼台湾抚垦大臣,在全台部落地区置抚垦局及分局,积极开展招抚民众和开垦“番地”的工作。他整顿军备,增强防卫能力;发展交通,便利岛内各地及其与大陆的联络,繁兴商务;清理田赋,以清除积弊,增加财政收入;倡办实业,发展生产,以繁荣经济;发展教育,以培养人才。这一切,不仅是为了“使孤岛自强,固七省海疆门户”,而且要使台湾“一隅之设施为全国之范”,“为朝廷建远大之谟。”

——摘编自郑仁木《论刘铭传治理台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成功和刘铭传治台的不同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概括郑成功和刘铭传治台措施的相似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共同的治台功效。
2021-07-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杜鲁门政府不敢冒险在远东打一场全面战争,而只愿打一场有限战争,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稳定三八线附近的战线,寻求通过谈判达成停火协议,使朝鲜恢复到1950625日以前的原状。然而,“联合国军”统帅完全不理会有限战争的概念和杜鲁门政府全球战略的意图。19501230日,“联合国军”统帅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封锁中国海岸,废除“台湾中立化”政策,最大限度地在朝鲜利用国民党军队,支持蒋介石军队侵犯华南,将侵朝战争扩大到中国大陆。1951113日,杜鲁门给“联合国军”统帅写了一封长信,断然拒绝批准“联合国军”统帅所提出的方案,强调当时美国的行动方针应该是团结联合国大多数会员国,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境内。凡是涉及扩大战区的问题,行动得十分谨慎,并应经常考虑来自苏联的威胁。

——摘编自李存训《杜鲁门和迈克阿瑟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杜鲁门和“联合国军”统帅的分歧及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反对扩大战争的原因。
2021-07-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材料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是以宗族组织为基本组成单位的。春秋晚期,宗族逐渐解体,庇护依附民的功能丧失,自由民随之大量出现。由此,各国先后创设基层行政组织。齐国是最早实行以乡里制度为基层组织的国家,齐国居民编制与军事编制相统一。《国语·齐语》记载:管子于是制国(城市及其郊区):五家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焉。制鄙(远离城市的地区):三十家为邑,邑有司;十邑为卒,卒有卒帅:十卒为乡,乡有乡帅;三乡为县,县有县帅;十县为属,属有大夫。是故正之政听属,牧政听县,下政听乡。

——摘编自何怀宏《世袭社会及其解体一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齐国基层组织制度的管理模式及其实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齐国基层组织制度改革的历史作用。
2021-07-08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19213月的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列宁提出了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列宁引入了“商业原则”,广泛扩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普遍推行经济核算制。同时贯彻物质利益的原则,对企业用有关的经济指标评价其生产成果,对工人实行“按劳分配”政策和奖罚制度。列宁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了“租让制”,即把国内的土地、森林、矿山和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这样,不仅能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和设备,而且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在保持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允许其他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存在。

材料二:邓小平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重点放在废除压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所谓“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制度、普遍推广承包责任制、集约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等问题上。邓小平通过创办经济特区和发展“三资”企业,全方位和长时期地利用外国的资金、技术和信息,使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高,取得了辉煌的成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领头雁和催化剂。邓小平则把非公经济当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能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存和相互促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方东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相同点,并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2021-07-08更新 | 1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近现代楚商】

材料一   明清直至民国时期,位于湖北武汉的汉口,贸易逐渐地发展起来。粮食、茶叶、食盐等重要商品物资都在汉口进行中转,流向全国各地。汉口也因此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号称九省通衢。清末时期开通的京汉铁路,汉阳兵工厂的设立,为武汉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到民国时期,汉口也被称为东方芝加哥,武汉是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齐称为大上海,大武汉!楚商在湖北大地上,发展商业、开办工厂,为湖北、为全国近代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摘编自孙科柳《商帮传奇》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楚商已在省外建立38个湖北商会,会员企业14510家,涉足金融、地产、餐饮等各个行业。在全国各地楚商当中,泰康人寿董事长陈东升、湘鄂情董事长孟凯、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居然之家总裁汪林朋、名流置业董事长刘道明等,都已进入中国企业家第一方阵,他们在各自经营领域均属于佼佼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商会会员企业已成为当地支柱产业的领头羊。

——摘编自肖波《传奇楚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楚商”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楚商”发展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忽必烈统治时期,在蒙古帝国驿站的基础之上,在全国范围之内实行驿站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水站、陆站多达1500处,因此,以元大都为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贯通东西南北的、较为发达的交通网络。当然,在这种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全国各地驿站的管理人员、马夫的配备都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定的。元代专门负责驿站马匹、食物的被称为站户,中原汉地由汉人充任站户,而草原地区的站户由牧民承担,东北森林、冰雪地带则用狗站。元代除驿站之外,还有急递铺、运输货物的递运站。至元二年(1265年),颁布了《站赤条例》。元朝政府建立驿站,虽然是为了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但客观上加强了全国各地的联系,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驿站、客馆的建设及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二   中国现代邮政事业发展简表


1948年12月毛泽东题词:人民邮电
1949年11月“邮电部”成立。一个月后,“第一次全国邮政工作会议”召开,确立了新中国邮政的发展框架
50年代初期形成了四项基本业务——函件、包裹、汇款、报刊发行。在1952年提出啦“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八字服务方针,并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12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1998年邮电分营,国家邮政局成立,它标志着近50年“邮电合一”体制的结束,这位邮政走向市场、搞活经营、发展壮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1999年中国邮政首次承办世界邮展。同年,在北京召开了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这意味着中国邮政在国际邮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2007年邮政实施政企分开,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将原有的四项基本业务重组,逐步建成信息流、资金流和实物流为一体的现代化邮政企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官网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驿站制度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现代邮政事业的发展趋势。
2021-07-07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材料   1931九一八事变后,起初日本政府和军部因顾忌国际社会的反响而保持克制,但.在经济大萧条中苦苦挣扎的民众热切追捧关东军,为关东军占领中国东三省欢欣鼓舞,在全国掀起了捐助国防费、捐献兵器及向前线寄送慰问品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当局认可了关东军的军事冒进行为。后关东军对中国东北的侵占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急剧膨胀,在对外扩张侵略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军部通过控制媒体,宣扬对外侵略战争是建设王道乐土圣战。扩大甚至虚假宣传日军在海外的战果以蒙蔽民众;通过控制教育.灌输忠君爱国理念,驯化国民为了天皇、为了国家而舍生忘死。根据《国家总动员法》(19385月).在战争状态(包括准战争状态)下,出于国防需要,为了最有效地发挥国家全力,需统制运用人力、物力资源。据相关调查,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共造成约310万日本人死亡。其中,军人及随军人员等死亡约230万,平民死亡约80万。

——摘编自郭丽《试论二战中日本教育工作者的战争责任兼论国民的加害者及受害者角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民众支持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法西斯侵略对本国民众造成的危害,并谈谈你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认识。
2021-07-0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