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宽仁”之君-金世宗

金世宗完颜雍(1123-1189)是金朝历史上一位比较有作为的帝王。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雍在辽阳即位,年号大定。金世宗尤其重视借鉴唐太宗治国的经验,汲取海陵王“淫嬖不择骨肉,刑杀不问有罪……遂至于败”的深刻教训,以“宽仁”治国。

金世宗的主要政策取向

金世宗一方面尊儒兴学,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另一方面继承女真民族纯正、朴实的优良传统文化。大定二十年(1180年),特授袭封衍圣公孔总为州曲阜令,封爵如故。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译经所进所译《易》《书》《论语》《孟子》《新唐书》等,他还多次表彰孝道行为,以资劝勉。

金世宗多次到郊外“观稼”,并多次遣使检查农业生产的情况,遇到灾伤,“常加蠲免”;多次下令严厉惩处“有敢损禾稼者”。

金世宗指出“赏罚不滥”才是宽政,若“赏罚不明,岂能劝勉”,他允许出现贪腐问题的各级官吏知错改错。他还提出“国家事务,皆须得人”的人才思想,注重选拔廉洁、纯正、能干的基层官吏。他吸取海陵王独断以致败亡的教训,广开言路、虚怀纳谏,对于事关治国安民、朝政得失的大事,能够与众大臣一起讨论,共同商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谏诤风尚。

虽然金世宗的观念中也不乏所谓“生杀予夺之权,当出于朕”,优待女真贵族,民族歧视,等等,但时人仍称之为“小尧舜”。

《金史》对金世宗及其统治时期的评价

明祸乱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可谓得为君之道矣。

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然举贤之急,求言之切,不绝于训辞,而群臣偷安苟禄,不能将顺其美。

金世宗“宽仁”之名的争议

清朝学者赵翼说:“金代九君,世宗最贤。”而当时的学者多用“宽仁”形容金世宗的性格而非政策。

下表所示为以“金世宗”和“宽仁”为关键词在两大学术文献数据库检索的结果。

学术数据库平台论文数量备注
中国知网4其中一篇文章因内容较多,在期刊上分两期刊载,实际只有3篇论文
万方5其中两篇文章与金世宗的统治措施没有直接联系

——整理自张志勇《论金世宗以“宽仁”治国的思想》等


(1)根据材料,归纳金世宗的“宽仁”治国思想在政治制度、官员管理、法律与教化等方面的表现。
(2)《金史》与现代学者对金世宗的评价是否矛盾?说说你的理由,并谈谈从国家治理角度评价古代君王应遵循哪些原则。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麹氏高昌国时期(502-640)《高昌内藏奏得称价钱账》是自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514号墓出土的文书。“内藏”即高昌王室的藏钱之府。“称价”是胡商的交易税,其作为市税在高昌是由王室内藏征收而供其开支的,它记载了某一年正月一日至十二月廿七日高昌内藏征收的49笔交易税,期中的交易商品有生丝、金、银、铜、鍮石、石蜜、香、硇砂、药等。该文书所 记载的在高昌进行上述贸易的胡商都是康、曹、何、石等粟特商人。这件文书是迄今为止所见的唯一的一件丝绸之路某一具体市场的税收文件,反映了丝绸之路贸易的交易实况、税收情况(税种、税率)、交易双方商人的国籍和姓名等。

材料二   《吐鲁番出土文书》第七册刊布的神龙三年(707年)高昌县崇化乡点籍样残卷共55户153行,现将该件各户丁口田土情况(应受田口与应受田数权按均田制规定计算)列表(部分,见表4所示)

序号

户主情

家口数

应受田口

应受田数

已受田数

1

不详

?

?

?

?

2

大女张慈善年

廿一中女

2

中女当户1

35

“右件户括附,田宅并未给受”

3

康义集年二

小男

2

小男当户1

35

(同上)

4

魏双尾年六

十老寡

1

寡当户1

35

(同上)

5

大女陈思香

年丁寡

2

寡当户1

35

(同上)

6

小女曹阿面子

拾参 小女

2

小女当户1

35

(同上)

7

大女安胜娘年

二丁寡

1

寡当户1

35

“右件新括附,田宅并未经受”

8

黄女安浮咖

年二黄女

1

黄女当户1

35

“右件户括附,田宅并未给受”

9

李丑奴年五

小男

1

小男当户1

35

(同上)

10

康禄山年

九 白丁

9

丁1,中男1(?)

120

9亩80步

材料三   宝应二年(763年)牟羽可汗接受了由来华经商的粟特人传入的摩尼教,为了宣传摩尼教义,其下令铸造了“日月光金”钱,钱币正面镌楷书汉文“日月光金”四字,背面所镌少数民族古文字还有待释读。


   

材料四   敦煌出土《未年(吐蕃年号)(803年)尼明相卖牛契》:黑牛一头,三岁,并无印记。未年(吐蕃时期年号)闰十月廿五日,尼明相为无粮食及有债负,今将前件牛出卖与张抱玉。准作汉斗麦壹拾贰硕、粟两硕。其牛及麦,即日交相付了。恐人无信,故立此契为记。


(1)史料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将材料中的史料进行分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其史料价值。
(2)选择以上任意两则材料,围绕它们确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0-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选科调考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在秦汉文献中,多有““豪民”“豪强”“巨姓豪强”“兼并之家”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秦始皇“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朔二年,“徙郡国豪杰及营三百另方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六条问事”。六条中的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贿,割损政令”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世袭刺史风波

自秦帝国创立开始,摆在历代开国皇帝面前最要紧的事,便是采取何种制度来治理国家,以保障江山社稷永远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然而,秦始皇废分封直接统治帝国却二世而亡,这导致了后世时常出现反其道而行之的皇帝。

问策

(贞观初)帝问(萧)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引者:形容时间极短)。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

——(北宋)欧阳修等《新唐书·萧瑀传》

世封刺史

贞观十一年,太宗以周封子弟,八百余年,秦罢诸侯,二世而灭,……乃定制,以子弟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安州都督吴王恪等二十一人,又以功臣司空赵州刺史长孙无忌、尚书左仆射宋州刺史房玄龄等一十四人,并为世袭刺史。

——(唐)吴兢《贞观政要·封建》

停封

(贞观十一年)礼部侍郎李百药奏论驳世封事曰:……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藩屏,化为仇敌。……封君列国,藉其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崇贵,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太宗并嘉纳其言。于是竟罢子弟及功臣世袭刺史。

——(唐)吴兢《贞观政要·封建》


(1)材料反映出唐太宗的决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类似决策的转变,在中国古代时有发生,请结合所学,另举一例。
(2)概括唐太宗处理政事的特点,指出唐朝时中国步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制度因素,并运用史实加以阐释。
2023-10-1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读秦朝政府组织图,回答问题:

(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阐述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2023-10-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培文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于科举制度的改革,贯穿于整个北宋历史,自太祖时期罢除“公荐”之制,北宋新廷开放报名,打破固有模式,降低门槛,摆脱门户偏见。隋唐时代建立的科举制度,涉及的科目非常繁杂。《宋史》记载:“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隋唐科举考试存在着大量的舞弊现象,北宋朝廷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预防,据《夷坚志·宋应辰》记载,“宣和六年……有旨令过试院外户,则亲书姓名,以防伪入者。”在北宋初期,北宋天子倡导儒道佛互相融为一体。宋真宗时期,每新建一所州学或县学,宋廷都相应发一套教学课本,其多为儒学经典。

材料二   通过建立科举制度,文人学子们被锁在学校书院中,并且通过分级考试,文人学子们被科举考试所驱使,做官成为其目标,从而消灭潜在的叛乱力量。北宋时期科举制度改革可谓达到一个新高度,科举成为文人学子的心之向往,寒门学子也可位列权力中心,这也营造了正直廉洁的官风。若学生不属于官办学校的学生,将不具备参与科举考试的资格,从而导致进入学校读书,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

——以上均摘编自兰洁《北宋科举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科举考试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科举考试的积极影响。
2023-10-1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金科大联考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海权论与晚清海军建设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廷认识到当务之急是必须广购战舰巨炮,联合北洋力量及特派总管海军大臣,以此提升海军实力。1895-1898年,列强几乎把中国沿海主要港口都霸占并作为自己的军事基地,使得“无论如何艰难,总宜复设海军”成为朝内共识。美国学者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在中国的传播使晚清有识之士认识到了海权关乎国家盛衰、立国之道及经济发展,于是清廷在西方海权理论的指引下开展了以争夺制海权为目标的近代化海军重建。清政府健全了各级海军指挥机构的设置,设立海军部并统一海军指挥,开始对海军军官授衔。清政府从西方国家购置多艘舰船并完成了从江、海混编到江、海分组编制;清政府还开始了象山军港的建设,又在烟台建立了第一支海军警卫队;与此同时,天津北洋医学堂、烟台海军学校以及湖北海军学校等先后建立,清廷还向日本派出300多名官派留学生专门学习海军。

——摘编自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开始在西方海权理论指导下开展海军近代化改革的时代背景。
(2)这场改革能否解决清廷的“当务之急”,给出你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

分类数量占宋代农书比例
农业通论139.22%
农业气象10.71%
耕作、工具、水利21.42%
粮食作物21.42%
经济作物2417.02%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5539.01%
蔬策及野菜42.84%
虫害防治10.71%
蚕桑21.42%
畜牧.兽医2920.57%
记述天文历法、自然物候的政令8567%

(1)这些农书出版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宋代出版的农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中国古代俸禄制度】

材料一   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

——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

材料二   古代官史俸禄表。

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
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
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
清代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徽三年(652年),鉴于“律学未有定疏,每年所举明法,遂无凭准”,(唐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广召解律人条"义疏”奏闻”“参撰《律疏》,成三十卷”,于永徽四年(653年)十月颁行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此有助于克服适用律文的“触涂睽误”之失。唐律和义疏浑成一体,后世称之为《唐律疏议》。它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从其源流上来说,它集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封建法律之大成,成为以后历代制定和解释封建法典的蓝本。清末法学家沈家本在《重刻<唐律疏议>序》中云:“盖自有《疏议》,而律文之简质古奥者,始可得而读焉。”

——摘编自蒋晓伟《<唐律疏议>-中国古代社会科学的百科全书》

材料二   《唐律疏议》把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称“十恶”。“恶”者,不良品行之谓也。唐律将“谋反”“谋大逆”“谋叛”作为大罪来惩罚,是惩罚“不忠”的主观恶性。《唐律疏议》云,“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责其所犯既大,皆无肃敬之心”,故有“大不敬”罪;还把纯属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不孝”,提升为地道的法律规范。《唐律疏议》认为:妻谋杀夫,可以构成“恶逆”罪;妻殴、告夫,可以构成“不睦”罪;“闻夫丧匿不举哀、若作乐,释服从吉及改嫁”,构成“不义”罪。“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伤肢体,即属不孝-这些均被定为“不道”罪。

——摘编自俞荣根、王祖志《试论<唐律疏议>的伦理法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律疏议》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律疏议》中“十恶”罪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