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9 道试题
1 . 儒学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如果一种思想成为拥有权力的意识形态而笼罩一切,这时,会有一些空洞的套话反复,这些话语不仅会常常写在书里而且会成为背诵的教条,甚至当作生活的金科玉律……我曾经相当注意明代和清朝初期,皇权运用普遍主义的真理观念对思想的垄断和遏制。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孔子认为为政的关键。由此,推断他提出的治国理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存在的问题,概括这一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2019-06-30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三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形成的原因,并分析国民革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中国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并回答从两次国共合作的史实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3 . 儒家学者对“君”的态度并非一层不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止,作辞职解)。

——《论语·八佾》

(齐宣)王曰:卿(有)不同乎?(孟子)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孟子·万章下》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之大义也。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黄氏(黄宗羲)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对儒家思想)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对存在过失的君主,孔子、孟子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董仲舒对君臣关系的看法不同于孔、孟,结合所学指出源于怎样的政治形势?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的“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是如何看待君主的?从经济角度看,它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要求?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三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字数在300字左右)
2019-11-01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4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谴责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早期超现实主义)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他们仇恨这场战争和产生这场战争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对法西斯战争的控诉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画了《格尔尼卡》以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抗议。……画面中公牛象征强暴,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的下边,一个妇女怀抱死去的婴儿仰天哭号,她的下方是一个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这一切,都是可怕的空炸中受难者的真实写照。

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手术台上的少女痛苦万状,唯一能挣扎的手指已在手术台边缘抓烂变形;一位日本军医用锋利的手术刀割开少女的胸部,进行器官摘取……面对沾染鲜血的日本军刀,20多双惊恐的眼神闪现着绝望……该画强烈谴责日本侵华731部队惨无人道的罪恶,告诫世人不能忘记那段屈辱悲壮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国法西斯轰炸格尔尼卡的原因。如果由你为油画《日本731部队活体实验》做解说,你会如何介绍731细菌部队?
2019-05-2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第六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5 . 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辨析“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日“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材料三:朱熹为白鹿洞书院订立《白鹿洞书院教条》,主要包括:父子有亲,君臣有兑,夫妇有科,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言忠信,行笃敬。
材料四:1891年,康有为创办学堂,制定学规“天下道术至众,以孔子为折衷,孔子言论至多,以论语为可尊,论语之义理至广,以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至赅。今举四言为纲,分注条目,以示人德焉。”“公与诸子日夕讲学,大发求仁之义,而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时功课共有七条:读书、养心、治身、执事、接人、时事、夷务。……其见于形式者如音乐、兵事体操诸课,皆属创举。”                                                    

——《新编中国名人年谱集成》


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
(3)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和康有为讲学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康有为讲学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2018-01-25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期第一学期第二月考历史学科试卷
6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孔子通过教诲学生,“删定”诗书,使这个模式产生了社会影响,并日益渗透在广大人们的生活、关系、习惯、风俗、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中,通过传播、熏陶和教育,在时空中蔓延开来。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它终于成为汉民族的一种无意识的集体原型现象,构成了一种民族性的文化—心理结构。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置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儒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儒学的传播方式。
(2)以西汉董仲舒对儒学的阐释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为什么认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为限制君权,黄宗羲提出了怎样的主张?其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

——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材料二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
(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8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问题: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各起怎样的作用?

(2)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2018-01-0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的阶级、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选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天理流行,……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列举孔子思想“保守方面”的表现。
(2)“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职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宋代的理学被成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
(4)材料三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并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
(5)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2017-10-11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学高二历史周练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利玛窦于1601年,应明万历皇帝之诏住进了北京,直至1610年在北京逝世,他在中国传教历经艰辛,前后长达28年。利玛窦在华期间,用了很大的精力潜心研读儒家经典,李贽说利玛窦“凡我国书籍无不读……请明于四书性理者解其大义,又请明于六经疏义者通其解说,今尽能言我此间之言,作此间之文字,行此间之礼仪”是一个“中极玲珑,外极朴实”的“极标致”之人。

——摘自《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影响》


材料二明清之际,欧洲的耶稣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

——摘自《启蒙运动与中国儒家学说的关系》


材料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儒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摘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四近百年来,中国人、东方人都公认,现代民主就是西方的民主,它起源于欧洲。学习、借鉴,乃至全盘照搬西方的民主,也就成为许多近现代中国人的思想热点。近百年来,无论东方人、还是西方人都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文化上的障碍、精神上的阻力。然而,在半个世纪以前就有西方人指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曾经是17一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东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近20年的飞速发展的历史,向世人显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东方文明,不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一种精神阻力,而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源。

——摘自《儒学与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利玛窦在中国认真研究中国儒家经典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欧洲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的原因。
(3)概括四段材料的核心内容。并谈谈你对儒学的认识。
2017-09-04更新 | 8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