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皇朝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形成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华夏族出现。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夏与夷、蛮、戎、狄等族深入融合的华夏族为核心,包括中原及周边的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秦汉大一统皇朝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阶段。

——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材料二   魏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纷纷南下,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实行一系列有助于民族融合的改革后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从辽宋夏金时期到元明清时期,各族在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的过程中,其积极成果是把中华民族从发展阶段推进到壮大、巩固阶段。

——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56个民族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凝聚成一个互相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具有一种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摘编自谭玮一《论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几个特点》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农民难以忍受余粮征集制的沉重负担,产生了严重不满;大批工人由于饥饿和工厂停工而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背口袋的人”(搞粮食投机的人)。列宁认识到如不改变政策将失去广大工农群众。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认识到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不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只能采取“迂回过渡”的办法。19213月,苏维埃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向了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石镇平《重新解读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   在列宁心目中,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对过去在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错误做法的纠正,是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探索和尝试。从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粮食税、发展租让制、租借制等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恢复货币和商品交换等看出,无论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还是允许自由贸易、商品货币关系存在,都是列宁在破解俄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难题取得的重大理论突破和实践创新。毕竟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未来的社会主义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资本主义和商品交换无疑是破天荒的。

——摘编自王进芬《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例,说明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
3 .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材料一   中国古人通过祭祀表达对黄河的敬畏。据甲骨卜辞记载,殷人每年多次举行黄河祭祀,以求雨、求丰年等。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诸侯也常常祭祀黄河,以结盟、立誓或祈求战争胜利等。

材料二       

1903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
1910革命派《民声》杂志发表组诗《爱之歌》,其中《黄河》篇写道:“吾族受此河流赐,产出一部民族志。”
1923李大钊在《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中写道:“扬子江、黄河可以代表我们的民族精神。”
1937国共两党代表在黄河边同祭黄帝,毛泽东亲撰祭文,“胄衍祀绵,岳峨河浩”“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8《民族诗坛》发表诗歌《黄河》,诗中写道:“黄河!你这中华国族的母亲,现在你再也不能安睡,东方吹动了号角,杀声震变了天地。”
1939《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歌声激起热烈反响,迅速传唱到各根据地和抗日前线。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说明中国古代重视祭祀黄河的原因。
(2)20世纪上半叶,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其时代内涵不断丰富。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予以说明。
2023-06-30更新 | 3240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传承与创新蕴涵中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代中书省与门下省共掌中枢决策,号称两省,又合称北省。为了避免决策过程的失误,唐代两省还设有一批谏官,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中书省,“右”隶门下省。唐代尚书省位于长安皇城中央纵横南北的承天门街东侧,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别称南省、南宫。中书门下发出的制敕,皆由这里转发到中央各部门及地方州县,或者根据制敕精神制为政令,下达到有关部门。


   
                  唐朝三省位置图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唐朝三省位置图”A、B、C处对应的三省机构名称及其职能,并概括三省职权关系的特点。

材料二   元朝形势图(1330年)


   
(2)结合材料二,分别写出元代管辖吐蕃地区和琉球的机构名称。元代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简述这一制度的积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的奢侈品消费对贸易、农业以及工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药物、香料(主要是胡椒粉)、香水和发香材料、染料、纺织品、装饰品和衣料等在当时都属于奢侈品,只有富人才用得起。在奢侈工业的巨大利润吸引下,欧洲以及殖民地的农业都为了满足奢侈工业品的需求而向大规模、精细化方向发展,创造了资本主义的农业组织形式,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玉华《为什么奢侈产生资本主义?——谈桑巴特的《奢侈与资本主义〉》

材料二 到18世纪,在以巴黎为中心的法国城市中,完整的时尚体系已经形成,并带动了法国社会的平民化趋向。时尚产业和时尚服饰的消费改变了法国妇女,尤其是中上层妇女的地位,将她们推向法国社会文化现代化的前沿。作为时尚商人主要成分的女性衣帽商们,是18世纪后期巴黎服饰时尚的重要推动者。她们运用自己的天赋,将女性的衣服、发型等配上各种雅致的饰物,不断推出引领时尚的新样式,在创造新时尚的过程中展示她们的卓越才华和艺术素质。作为一个地位偏低的社会阶层,以女性为主的时尚商人在法国大革命前夕起到了衔接贵族与平民文化,促使服饰时尚大众化的历史作用,成为推动法国社会转型的不容忽视的进步力量。

——摘编自周薇薇《从宫廷到民间:巴黎的时尚商人及其在法国近代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欧洲奢侈品消费兴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时尚产业对法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所使用的强有力的武器是理性。在理性的引导下,启蒙思想家运用自然法理论批判现存的专制制度,抨击“国王就是国家的化身和象征”这一专制统治的传统理论基础,要恢复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并使之成为构建新型民族国家的基本内容。在王朝国家中,国王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着自身的王朝利益,侵害着国家的公共利益,并且人民身为国王的臣民,深受专制统治之苦,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没有“祖国”,也不会产生爱国热情。只有当人人都成为公民、获得实际利益的时候,他们才会拥有一个祖国,并且热爱祖国,献身于祖国,这里实际上也就包含着这样一种深刻的含义,要建立这样一个新的“祖国”必然就是专制旧制度的推翻,君臣关系的改变,新秩序的降临。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对近代西欧民族国家产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2023-05-23更新 | 442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轮船航运冲击了传统的帆船运输。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建成后,引发了清政府内部是否兴办铁路的大讨论。为了维护统治,清政府接受铁路。随着里程增加,铁路逐渐超过航运,促进了各地商品的交换速度。同时,汽车和公路运输也在中国兴起。轮船、铁路和汽车,改变了近代中国的交通运输,推动了交通运输的近代化步伐,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

——摘编自邵功南《试析18621937年中国物流方式的变革》

材料二   1965年,中国政府批准了修建北京地铁的方案。197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建成并运营,成为市区连接西部的交通大动脉。1984年,二期环线工程建成通车。天津市是中国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1995年,上海建成地铁一号线。随着城市交通日趋紧张,各地继续发展大运量快速的地铁交通系统。

——摘编自雷风行《中国地铁建设的概况及发展思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近代交通变迁的因素。
(2)根据材料,归纳中国现代地铁建设的特点。并说明我国地铁建设的意义。
2023-05-10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在御道上,波斯信差可以在9天内走过2699公里。希罗多德写道,“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什么东西比这些波斯信差还要走得快了。”希罗多德用来赞扬这些信使的话“不管雨或雪、炎热或黑夜都不能使这些传讯者怠慢一步”现在已经成为了激励邮递员们的警句。现代学者一致公认大流士一世改进了原有道路的路基,并将各不相连的几个部分整合成一个统一的道路系统,从而为波斯迅捷的信差系统打下了基础。大流士所改进的这一道路系统质量非常高,一直沿用到罗马时代。土耳其迪亚巴克尔有一座当时波斯御道使用的桥梁,到今天仍然存在。

——整编自Livius:Articles on Ancient History、The History of Iran on Iran Chamber Society等


(1)结合所学知识,为材料一中的两幅地图分别命名。
(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波斯御道的积极影响。
(3)运用《经济与社会生活》和《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相关知识,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取有效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
2023-05-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早在先秦时期,管子秉承“天下物利天下人”的意旨,力主普利万民,富民强国。宗法天道的诸子如晏子、老子、庄子、墨子、孔子等高举损益盈虚的大旗,萌芽了各具特色的共富思想。按照儒家的规划,大同社会的图景是这样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推举出来为大家办事,人人都讲求诚信,崇尚和睦;每一个人都不会只奉养自己的父母、只抚育自己的子女,所有的老年人都能颐养天年,所有的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所有的儿童都能顺利地成长。官修史书《汉书·食货志》阐述了共富策略的践行路径;“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是以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主要因贫富悬殊导致的农民起义,大都高举“等贵贱,均贫富”的义旗,进行“武器的批判”,讨伐无道,劫富济贫,结果或者是改朝换代,或者是迫使统治者对贫富悬殊进行有限度的矫正。

——摘编自高翔《如何理解共同富裕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夙愿》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时期,共同富裕思想得到发展。《青年杂志》创刊之际,陈独秀就指出:“财产私有制虽不克因之遽废,然各国之执政及富豪,恍然于贫富之度过差,决非社会之福。”他认为社会政策应承担调和资本与劳动矛盾的职能,通过保护工人,限制兼并的方式缓解过大的贫富差距。李大钊在设想未来社会主义时也强调,社会主义并非使人尽富或者皆贫,而是“使生产、消费、分配适合的发展,人人均能享受平均的供给,得最大的幸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追求建立没有剥削的共同富裕的理想社会确定为奋斗目标之一。

——摘编自蒋永穆《共同富裕思想:演进历程、现实意蕴及路径选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共同富裕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共同富裕思想内容的新发展并予以简评。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移民与移民治理

材料一

1940-1975年由各国流向西欧的移民示意图

材料二   部分西欧国家移民治理

内容
1975年,瑞典议会一项移民法案,规定设立反种族歧视官员办公室,出台反歧视相关法律。
1980年,荷兰政府提出以内务部为主导建立政策协调机制,提倡文化自主,对外来移民的特色文化予以保留。
1985年,英国少数族裔儿童教育调查委员会在《斯旺报告》中提出,教育要针对族群的多样性进行变革,不仅涉及到教学人员,也涉及所有学生及其父母。通过各种教育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大多数地区已将多元文化教育整合到学校课程之中。

——据田烨《从多元文化主义到融合:西欧国家外来移民治理的转向》

(1)指出材料一图中流向西欧的移民主要来源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欧国家移民治理措施体现的文化认同特征。
2023-05-01更新 | 5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时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