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07年,福建巡抚张伯行创建的鳌峰书院是清代福建最高学府。朝廷赐其“经书、《孝经法帖》《渊鉴斋法帖》”,予帑金以支持其办学、学术科研及藏书建设。康熙至嘉庆年间,福建各级官吏捐俸或拨付田产,资其购置图书。1838年,“置古今经著四百六十种”,除经、史、子、集外,闽人著述和刻印书籍为数也不少,农桑、占星、巫医等稀见。其《藏书章程》规定:各书备士子观览后,应查修贮存;肆业生取阅,登记档册;夏月应行晒晾。18511908年,藏书先毁于战火再呈“中兴”,呈现传统经典史籍与体现洋务、新学、西学、时务等书籍收集并重。书院曾培养出林则徐、陈化成等。1901年,书院改为学堂,藏书由近代图书馆接收。

——摘编自陈明利《唐至清代闽台书院藏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代福建鳌峰书院藏书的历史价值。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按唐制,由吏部考功司主管官吏考课事宜。三品以上官由皇帝亲自考核。考课每年一小考,四年一大考。各部门的主管长官根据国家规定的“四善”、“二十七最”的标准,对所属的流内官进行年终考核。考课标准为四善二十七最法,“四善”: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经过考核,定出上、中、下三等九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考课标准和奖惩办法。唐朝考课,前期过严;“安史之乱”以后,则失之于过宽。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重要制度》

材料二   按宋制,于州上设“路”,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设经略安抚使、转运使、提点刑狱使、提举常平使分别执掌军政、财政、司法等事,号为“监司”,互不统属,相互监督,各自对皇帝负责。监司负责考课州县,监司之间也实行互监法,以防止失监、漏监。但宋朝从太祖时起,便优待职官,一入仕途,不问治绩劳逸,只要无大过错,照例文官三年一升,武官五年一迁,“贤愚同等,清浊一致”。虽有考官之法,大都流于形式。

——摘编自张晋藩《考课与监察:中国古代职官管理的法律传统》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代考课制的特点及变化。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地方考课与监察制度的主要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中国电信博物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百年电信 艰难起步】

材料一1871年,丹麦大北公司首开在华非法收发国际电报的先例。随后,英、美等列强的电缆也在中国海岸登陆,中国彻底丧失了通信主权。

1879年,李鸿章在大沽炮台和天津之间架设电线,这是中国官方最早创办的电报。1880 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并于大沽口、济宁、镇江、苏州、上海等七处设立电报分局,全线三千余里,这是中国第一条官督商办的陆路电线——津沪线。后设立专门机关管理、规范电报业,在天津和上海设立电报学堂。主持电报局的盛宣怀认为:“(电报)固以传递军报为第一要务,而其本质则尤在厚利商民,为图久计。”

材料二

1927年,南昌起义时使用 的信号灯、军号、手电筒 等1930年底,红一方面军在 第一次反“ 围剿” 中缴 获的只能收报不能发报 的“ 半部电台” 。这是红
军最早的电台
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设备改善 通信条件,图为1948- 1949年三大 战役期间毛泽东手书电文的复制 品

【人民邮电 砥砺前行】

材料三1949- 1973年中国电信事业部分大事件

序号事件
1949年11月,北京与莫斯科之间的无线电话正式开放
1955年,我国第一台自主研制的电传打字机面世
1965年,中国与各社会主义国家和部分周边国家、港澳地区建立直达通信联系
1970 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
1971年,中美之间开通直达无线电报、电话和传真电路
1973年,北京与香港之间开通直达无线电话、电话电路

【改革开放 信通四海】

材料四   中国电信业跨越纵横、准电子时代,引进并推广世界上刚刚开始商用的程控交换机。经历了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的历程,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跃居世界第 一位。进入21世纪,中国电信业获得重要的契机和开放的市场竞争,强大的网络为人民带去了丰富的信息通信服务,为世界互联贡献了中国力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目的和作用两方面,评价洋务运动期间中国通信业的发展。
(2)阅读材料二,为这片展区拟定一个标题,要求与其他展区标题相匹配; 写一篇历史短文解说以上三件展品。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从表中任选两个事件,写出序号,提炼一个主题,结合所学对主题进行说明。
(4)依据材料四,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电信事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的裴秀(223271)出身官宦,自幼聪颖。年轻时随司马昭征讨淮南,沿途注重考察和搜集地理资料,利用地形地物巧设妙计。后官拜司空,位列三公,得以查阅国家藏书,发现其中地图并不多,且“不设分率,又不考证准望,亦不备载名山大川”。在考订、勘正的基础上,裴秀完成了我国有文献可征的第一部历史地图集《禹贡地域图》,呈现了从古九州到东汉十三州再到西晋十六州的区划历史沿革。书序中,裴秀提出“制图六体”说,即比例、方位、距离等绘制原则,足可见其在数学、几何学、物理学领域的造诣。据此理论,他将汉代用80匹缣绘制成的全国,《天下大图》按1:1800000的比例缩制成了仅有一丈见方的《地形方丈图》。

——摘编自张泽光《西晋地理学家裴秀的历史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裴秀编著《禹贡地域图》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秀编著《禹贡地域图》所体现出的研究方法,并分别予以简要评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曰:“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梁廷楠《粤海关志》

材料二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走向世界舞台,取得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美国等对中国实行遏制和孤立政策,中国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断绝外交关系二十多年。 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国外交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国际上掀起广泛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辉煌成就,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人类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推行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两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通识教育也称通才教育,不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的,而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旨归。抗战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经过转迁,在云南落脚,合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课程设置上,西南联大贯彻通识教育思想,采用学分学年制、必修、选修三者合一的方式。大一不分院系,注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训练,“目的在使学生勿囿于一途,而得旁涉他门”。国民政府教育部曾试图以“部订”的意志统一各公私立大学的课程设置,西南联大提出了相反主张,认为“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联大所开课程涵盖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三大门类,注重学科交叉,强调“文理渗透”。课程设置强制性与合理性统一,既有面向全校的共同必修课,也有大量的选修课。只要符合规定,化学系学生选修《杂剧与传奇》,物理系学生选修《元曲选》等,在当时都不算稀奇;加之宽松的旁听制,学生对课程选习尤为充裕。西南联大的通识教育课程效果非常显著,为莘莘学子贯通宏观知识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保障课程实施有方,联大还建立了强大的师资队伍,汇聚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师,课程具有很大的竞争性和吸引力。

——摘编自朱俊《简析西南联大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品质及其现代意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主要原则。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联大课程设置改革的历史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殷朝素以天命自居,但最终被周所代,究其原因,在于“德”之有无。西周政权把天与德、德与刑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思想为指导,形成了“明德慎罚”、“刑兹无赦"以及“刑法世轻世重”的法律思想。周公认为,“慎罚”作为“德”的前提内容,执政者实施刑罚手段统治国家必须相当慎重,即“慎罚”,这样,西周创造了“以德配天”的家国伦理思想,并把“德"这一抽象的伦理道德范畴引入礼乐教化中,在周人看来,要想“享天之命”,不被“天命”鄙弃,必须以德治民,慎用刑罚,以民意关怀为旨归。

——摘编自赵索依《论西周明德慎行的提出对中国后世治国思想的影响》

材料二西汉建国初期,经济萧条,国库空虚,这种局面迫使汉初统治者阶级深刻反思,他们检讨了法家“专任刑罚”、“重刑轻罪”主张的弊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汉武帝时期,为了适应汉武帝的政治需要,董仲舒对儒学思想加以改造,提出“罢黜百家,独荨儒术”的主张。他后来放弃战国以来所奉行的严刑峻法策略,改为“礼法并用”,以“德治”为主要手段,在借鉴西周德刑结合经验的基础上,董仲舒以阴阳五行理论和天人感应学说为指导,确立了“德主刑辅”的立法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了汉武帝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马作武《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统治者的治国理念,并分析这一理念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西周相比,汉武帝在治国思想上的变化,并简析这一治国模式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尚武,私斗成风。商鞅在变法中引导人们杀敌立功、追名逐利,乃致达到“闻战而相贺”的地步,形成了“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局面。在秦人价值观中,伦理意识差,亲情和宗法观念淡薄,讲求功利的氛围浓烈。商鞅据此宣扬“国好力者以难攻,以难攻者必兴”的理论,而道德.知识则是有害无益的,指出要发展国家的实力,就要顺应民众“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的本性,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商鞅极力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强制秦人把大家族变为小家庭,“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新法实行后,“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在社会上普遍确立。

——摘编自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顺应和整合秦国文化传统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对秦国风俗的影响。
2022-06-14更新 | 538次组卷 | 9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经济危机在带来经济、政治方面巨大冲击的同时,也提供了世界经济秩序新陈代谢的良好契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1938年,农业国对工业国的关税,匈牙利由31.8%增至42.6%,保加利亚由75%增至90%,西班牙由62.7%增至75.5%;工业国对农业国的关税,德国由27%增至82.5%,法国由19.1%增至53%,意大利由24%增至66%。

英国脱离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这对于用黄金、美元和其他未贬值货币计算的进口品和出口品的世界价格都施加了下跌的压力……美国的贬值措施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日元在英镑跌价后,立即贬值。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出现的现象。结合所学指出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源。

材料二   英国在放弃金本位以后纠集各自治领以及欧、亚、拉美的一些财政上与英国关系密切的国家,组成了“英镑集团”。参加国的货币与英镑保持固定比价,参加国间的贸易以英镑结算。英国在国际金融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和地位因此得到了加强。为了与之抗衡,美国也联合拉美的一些国家组成了“美元集团”。

——袁明:《国际关系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经济冲突中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什么手段转嫁危机。结合所学,面对经济危机,美、日、德通过何种方式缓解危机,并指出这些方式的共同点。

材料三   1943年——1944年,英美经过多次讨论谈判,商定了充满妥协的方案(布雷顿森林体系)。第一,在汇率上兼顾了稳定性与灵活性。……第二,在帮助会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上,英国向美国让步,英国和美国都认为,当某个国家因为临时性的投机干扰,或周期性和短期性的经济失衡造成国际收支不平衡时,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应该给予这个国家必要的帮助。第三,双方同意取消贸易和外汇管制。……为了预防资本流动对一国收支的扰乱,在某种情况下,特别是当一种货币被确定为稀缺货币时,成员国可以对这种货币实行差别性的外汇管制。

——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调控经济的主要措施。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时间任务事迹
19世纪孙中山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20世纪40年代赵一曼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在与日寇的斗争中于19368月被捕就义。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20世纪60年代钱学森世界著名科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99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材料二   孟晓婧,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分公司安检总站旅检二室的主任。20207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孟晓婧主动请缨,连续49天坚守在一线。她以精湛过硬的业务技能,多次查处空防安全隐患,不仅守护着航空安全门,更是保障旅客出入平安的机场守护者。202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并代表新疆劳模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登台领奖接受表彰。


(1)根据材料一并所学知识,分析三位英雄模范各自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劳动模范的价值。
2022-03-30更新 | 184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