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 . 【《新青年》的演变】

《新青年》堪称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最重大、意义最深远的一份杂志,曾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材料一   《新青年》封面设计的演变如下图所示。

119159月《新青年》的创刊号封面。杂志封面构图由一字排开、两两成群的青年人,法文“LAJE-UNESSE” (新青年)字样,英国传奇人物卡内基的头像和刊物出版商三部分构成。

219186月《新青年》的“易卜生号”封面。此期杂志主要介绍了挪威戏剧家易卜生及其创作。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他创作的《玩偶之家》尤其受国人喜欢,其中的女主人公娜拉甚至成为一代青年人的偶像。

192051日的《新青年》专门辟为“劳动节纪念号”(图3),刊登大量反映工人生活、工人运动的文章,关注社会底层大众。本期杂志以红色为底色。

41923年中国共产党恢复出版的《新青年》季刊封面,封面中一只挥舞着红旗的手从黑暗的牢笼中伸出来。

——摘编自熊权《〈新青年〉图传》

材料二   《新青年》所倡导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形成了所谓的新建构的“价值层级”的最高层,即使它们实际上没能被大规模落实,但是这个新标准悬在那里,此后许多人心中不敢质疑它,或认为理想上应该朝它们努力迈进,《新青年》的历史意义即在于此。

——摘编自新华网《〈新青年〉90周年纪念: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新青年》两个封面设计说明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建构的‘价值层级’的最高层”是什么,并分析《新青年》的历史价值。
2024-04-0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4届新高考信息卷(一)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同中央一样,地方上也存在着多种途径的司法行政。这主要存在于京畿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京畿“内奉京师,外表诸夏”,有着特殊的地位。历代在京畿设官分职,其权限和级别都高于其他地方。京畿地区的司法工作由首都各级行政长官负责,除处理本地区的诉讼之外,在一般情况下,“凡中都之狱,皆受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直接对皇帝或中央司法机关负责。中央的司法机关也兼管京畿的一部分司法工作。京城的治安机构一直多于地方,而这些治安机构都有兼理词讼的职责。此外,在京的中央机关,包括各部、院、寺监、府、侍从、警卫等机构,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也拥有与本部门有关的司法权。因此,京畿地区的司法行政总是多途并存。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不是地处“蛮荒”,就是该民族上层人士占统治地位。地处“蛮荒”者,有都护府、羁縻府、州或土官的设置,司法审判大多是“汉人用汉法,夷人用夷法”。而少数民族占主要地位时,各地方大都保留着本民族原有的行政体系,因此在司法审判上也与其他地区不同。如金代的猛安谋克制、清代的八旗等,在地方上与州县并存,又有各自的系统,并拥有相对独立的司法审判权。在这种情况下,凡涉及本民族的诉讼则自理,而事涉地方的则与地方长官会审,不同人犯采取不同的处置方法。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京畿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司法行政多途并存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司法行政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据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统计,从咸丰末年至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刊印各类西书共353种,其中科技类译著不下300种。这些科技译著涉及当时西方科技的各个领域,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冶炼、化工、开采、纺织、医疗等。西方科学界的各种学说也被介绍到中国,如太阳黑子理论、生物进化学说等。牛顿、哥白尼、伽利略、达尔文等科学巨匠,逐渐为国人所了解。

20世纪初,中国科学社、中华工程师学会、天文学会等先后成立。1912年,詹天佑发起成立了“中华工程师会”,会员涉及各个领域,詹天佑要求他们“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谈到:“这三十年来,有一个名词在国内几乎做到了无上尊严的地位;无论懂与不懂的人,无论守旧和维新的人,都不敢公然对它表示轻视或戏侮的态度。那个名词就是‘科学’。”

——摘编自章开沅、朱英主编《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1953年2月至6月,钱三强率领中国科学院代表团访问苏联,建立了两国科技界之间的对口联系。1954年10月,中苏两国政府又签订了“中苏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决定在互相提供科学技术资料、互相聘请技术专家、互相接受实习生和留学生、互相接待技术考察专家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合作关系。苏联政府先后派遣了800多位专家到中国任教,帮助中国高等院校开设新专业150个,建立实验室500多个。从1950年到1953年,我国派出留学生和研究生1700多人去苏联,1954年到1956年,又派出留学生4600多人、研究生1200多人去苏联学习。这批留学人员,后来成为新中国科技事业的骨干。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前期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发展科技合作关系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现代科技事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03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末的史书市场

1902年,书商在金陵乡试场前统计:“所销之书,以历史为最多,”《史论类纂》广告谓:“自维新后,试场、学堂莫不以历史试士,统观两场题目,均须切实史事。”书籍市场上,史论类书籍和西史书籍被士子广泛购阅,读史风气渐开,“通知今古,兼习外事”成为风尚。1902年,梁启超在其发表的《新史学》中言;“《二十四史》也,《九通》也……此等书皆万不可不读。”此一观点颇受趋新人士和举子的赞同。史书发行泛滥于市,泥沙俱下,《瀛寰志略》等史地书籍和《明治维新史》等外国政治史也分外畅销。底层读书人心目中的“史论”“史学”与“历史知识”等概念几乎画上等号,并无明显分别,“简”“速”“全”成为购买史书的标准,原本令人望而生畏的厚重史籍经由市场筛选简化,成了“可读之书”。时人多评举业史书难脱词章窠臼,不足为史著,只不过是将策论新瓶装旧酒,商业繁盛与质量低下形成鲜明的反差。

——摘编自王乐鑫《清末科举改制前后的史书市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史书市场繁荣的原因,并简析史书市场繁荣背后暗藏的危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史书业的出路在哪里?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现代化与民族复兴】

材料一   一战结束后,欧美的工业设备被大批闲置。孙中山呼吁中国趁机利用这些设备和人才,发展中国的现代工业,1919年孙中山提出了中国的《实业计划》:

第一计划在中国沿海修建北方大港、东方大港、南方大港
第二计划在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由沿海至内地整修水道、铁路、公路
第三计划开发资源、移民垦荒和发展机械化农业生产
第四计划建设中央、东南、西北、东北、高原五大铁路系统
第五计划发展食、衣、住、行、印刷等基本生活资料生产
第六计划开采煤、铁、石油和其他矿藏,设置采矿、冶金等设备制造厂

《实业计划》主张“实业乃兴国之要图,救亡之急务,救穷之急务。凡夫事业之可以委诸个人,应任个人为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实行开放主义,引进国际资本共同发展中国实业。但发展之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根据《孙中山传》整理

材料二   1945年,中国共产党“七大”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20世纪50年代,党中央相继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现代化目标。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共二十大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整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先生的中国现代化方案的特点。
(2)从材料二中提取一条“中国现代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
2024-03-28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十一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医与中华文化传承】

材料一   孙思邈对中医理论进一步完善。医道方面:“吾闻善盲天者,必本之于人”;“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时五脏”;“阳用其精,阴用其形,天人之所同也”;“体有可治愈之疾,天有可消之灾也”等,这些是孙思邈中医理论的立足点。医术方面:“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医德方面:“医者仁术”;行医“不为利回,不为义疚,仁之方也”。至此,中医基础理论趋于系统完备。

开元十一年颁布《诸州置医学博士敕》,要求各州配置一个医术精湛的医学博士,官阶九品。各州都要有《唐本草》一部,经典药方汇编类书一部,所收录的验方一百一十个以上,要与经史类书籍同等收藏。《诸州置医学博士敕》标志中医学社会推广开始步入正轨。

——根据翦伯赞《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史第四册》整理

材料二   《神农本草经》是中医药学的鼻祖,记载中药三百六十种,分上中下三品。梁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新增中药一倍,也分三品,分别附于后。唐宋政府组织医家重修本草经,增补中药合计一千五百五十八种,被称谓中医药学大全。然而,唐宋中药学“品目多杂,甚至混淆,以至意义俱失”。明朝湖北中医药学家李时珍对中医药的发展十分忧虑,决心辞官,潜心科学,历时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三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书成,将上之朝,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土天夫家有其书”。《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补增中药物三百七十四种,使中药品种增至一千八百九十二,这比秦汉时足足增加了五倍,李时珍是古代中药学的集大成者。李时珍最大的贡献还是发明中药学分类法纲目法,这比《神农本草经》分类法更科学。纲目法将中医药分为共十六纲,纲下分目,共六十二目。纲目分类法既有中国古典哲学的宏深智慧,又有近代科学的务实精微。《本草纲目》“首以水、火,次之以土。水,火为万物之先,土为万物母也。次之以金石,从土也……”,它科学传承了中华古典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也将阴阳五行哲理具化到中医科学的研究中。李时珍还对动物界从低级到高级分类,“次之以虫、鳞、介、禽、兽,终之以人,从贱至贵也”,这种分类法在当时世界范围内也是遥遥领先的,极富科学理性精神。

——根据《明史·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凡例》整理

材料三   清代中医学人才辈出,成就斐然,中医防疫科学成就尤为突出。下表(表5)是见于正史的部分中医学家及其著作。

——据《清史稿:文艺传》、陈邦贤《中国医学史》整理

传主

生卒

籍贯

身份

著作

吴有性

1582—1652

江南吴县

《瘟疫论》

戴天章

1644—1722

江苏上元

诸生

《伤寒》《杂病》《咳论注》《疟论注》《广瘟疫论》

余霖

1724—1795

安徽桐城

《疫疹一得》

刘奎

山东诸城

《瘟疫论类编》《松峰说疫》

喻昌

1585—1664

江西新建,侨居常熟

副榜贡生

《伤寒尚论篇》《医门法律》《寓意草》

徐彬

浙江嘉兴

喻昌弟子

《伤寒一百十三方发明》《金匮要略论注》

张璐

1617—1699

江南长洲

博贯儒业

《医通》《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千金方释义》

高斗魁

1623—1670

浙江鄞县

诸生

《医学心法》《吹毛编》

周学海

1856—1906

安徽建德

光绪十八年进士

《脉义简摩》《脉简补义》《诊家直诀》《辨脉平脉章句》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孙思邈中医理论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征。
(2)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明朝和清朝中医学家对中医文化发展的主要贡献,并分析影响中医发展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1937年,住在城市中的武汉民众的境遇和条件千差万别。交通工具新旧并存,不仅给民众出行提供了多种选择,更拓展了人们都市生活的时空观念。传统的泡茶馆、西来的跑马和电影则是市民奔波生计之余的消遣和休闲。此时,武汉城市社会生活呈现出一种现代性品格,但在日常生活领域,对于传统的固守依然存在。社会转型的力量将现代和传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近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画面。

——摘编自胡俊修等《近代武汉城市社会生活的现代性品格和传统性固守(1927—1937)》

材料二   1934年,毛泽东主要从支持和赢得革命战争的视角来思考党内、苏维埃政府如何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毛泽东把建立具有集体经济性质的合作社作为制度前提,通过建立新的金融制度、开展反剥削的商业斗争和开办专业技术学校,全面关心群众生活,解决劳动力和耕牛缺乏的问题,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工业品的需要,此外还向群众教授手工艺术和工业技术。

——摘编自严九发《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关于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论述及实践探析》

材料三   土地革命时期,为了切实保障中央苏区农民的生活,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摧毁封建土地所有制,给农民提供生产资料,确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拓宽收入渠道,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恢复市场,保护私营工商业发展;成立中央苏区革命互济总会,开展社会救济,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摘编自高汝伟《论中央苏区保障农民生活的政策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二三十年代武汉社会生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政府支持改善民众生活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3-28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五次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工业化之争】

材料一   二十世纪2030年代中国思想界关于工业化问题的对立思潮

工业化思潮反工业化思潮
孙倬章指出:中国因以农立国,故数千年以来,毫无进化之成绩;今欲与彼进化之工业国,并驾齐驱,以谋生存,而仍欲偏重农业,宁非南辕北辙,背道而驰乎章士钊指出:“英德两国,为争工业之霸权,创开古今未有之大战局”“当世工业国所贻于人民之苦痛何若”
陈宰钧指出:“欲减少农民之人数,以期农化之实现,舍广立工厂,多雇佣工外,实无他术”董时进指出:“农业国可以不需工业国而独立,工业国不能离农业国而存在”“中国若行工业化,…外人之染指是也。农业之性质,不许人有攫取大利之机会”
杨明斋指出:“在农业进入工业之际,一国的政治法律、社会的道德、人格风俗习惯都是因之而变动…补救的办法,惟有急进于工”龚张斧指出:“窃以为立国之道不在物质文明,而在风俗之淳厚;不在都市之华美,而在乡村之逸安”

——摘编自周积明等著《震荡与冲突: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潮与社会》

材料二   1940年,翁文灏提出“以农立国,以工建国”的口号,认为中国要“加强国防,争取抗战胜利”以及“跻于现代国家之林”必须加紧发展工业,即以工建国;但同时因为中国是一个农业古国,国家的主要财源依然要依赖于农业,此即以农立国。共产党人许涤新提出:“今日在可能之限度内我们绝不能放松工业化的工作;在抗战成功以后的建设征程中,我们必须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能够以自己本身力量来生产必需机器设备品的工业国。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注重重工业。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之注重重工业,就是我们最好的参考。”

——摘编自郑大华编《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工业化思潮和反工业化思潮的主要论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界围绕工业化问题展开论战的历史背景并对论战进行评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某种意义上,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可称为“白银世纪”。17世纪末以后,葡萄牙在其属地巴西开始大量开采黄金,英国抓住了机遇,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梅修因条约》,葡萄牙向英国出口葡萄酒,英则向葡及其殖民地出口制造业商品,此后两国又签订一系列补充条约。但是,葡对英的贸易总是呈现逆差,为了平衡贸易赤字,葡动用从巴西运回的黄金,把它们不断地送到英商手中,于是巴西黄金经过葡萄牙这个漏斗,大量地流入英国国库。“1700年从巴西流入葡萄牙的黄金为35万英镑,1760年时已高达220万英镑……从18世纪30年代起,葡属巴西的所有黄金、钻石的收入中用来贴补葡与英之间贸易赤字的价值数额在100万至200万英镑之间”。

有人估计,18世纪巴西出产的1000多吨黄金中,有90%被运至葡萄牙,其中有60%,即500多吨又被运至英国。大量黄金被运至英国,为英国货币稳定、金融信贷等方面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8世纪,英国成为西欧黄金中心区,西欧商人资本,特别是荷兰商人资本,在荷兰丧失经济优势后,以购买英国国债的形式大量流入英国。1737年,荷兰人拥有1000万英镑的英国国债,相当于英国全部国债的1/51762年,荷兰人拥有1/4的英国国债,高达1200万英镑。

——摘编自罗翠芳《16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商人资本在西欧国际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英国货币稳定的有利条件。
2024-03-26更新 | 180次组卷 | 5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的监察制度实行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领导,它独立于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形成了皇帝对整个官僚系统的全面监控,大致包括御史制度、言谏制度和地方监察制度。监察机构的监察范围广泛,上至官府,下至民间,包括行政、司法、军政、财政、教育,甚至思想和学术领域等,都在监察之中。同时为了保证监察机制的规范运行,还开展了大规模的监察立法活动。例如,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相继出台了《宪纲总例》《纠劾官邪规定》《出巡事宜》《巡抚六察》等一系列监察法规。

——摘编自李丽《试论明代的监察制度》

材料二   1987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在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行政监察机关的通知》,各地随即设立了省(区、市)、市(地、州、盟)、县(市、旗、区)三级行政监察机关,有的地方在乡、镇也设立了行政监察机构。从监察对象来看,《行政监察条例》《行政监察法》出台后,明确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实施监察”。从领导体制来看,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受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机关的双重领导,监察业务以上级监察机关领导为主。这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监察体系和反腐败体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刘晓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监察制度发展历程、演进趋势及改革目标》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监察制度的共通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监察制度产生的不同影响。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2024-03-25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湖北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