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徽考古成就(部分)表

考古发现

所属时期

概况

含山凌家滩遗址

新石器时期

这是巢湖流域保存最完整的原始聚落遗址,生活区有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神庙或宫殿);墓葬区出土玉器数量最多,品种最为丰富,雕琢精湛,独树一帜

铜陵铜矿遗址

商周时期

此铜矿采用山上采矿,山下冶炼的格局。采矿井多有木架支护,有竖井、斜井等,出现冶炼氧化铜矿、硫化铜矿技术。此遗址的发现,与金文中有关周王朝征伐淮夷并“掠金”等记载相吻合

阜阳汝阴侯夫妇墓地

两汉时期

该墓出土竹简9000多片,内容涉及十几种先秦古籍,比较珍贵。所出漆木器中的太乙九宫占盘和二十八宿圆盘,是古文献中没有记载过的汉代测天仪器

淮北隋唐大运河遗址

隋唐时期

该遗址共计发现唐代沉船8艘,出土大量的陶器、瓷器、铜器、铁器,以及铜钱、石锚等。唐代沉船有独木舟、拖舵平底船等不同类型,最长的有20多米

合肥包拯家族墓地

两宋时期

出土的墓志铭详细记载了包拯夫妇的生平及其子孙衍生等情况,是十分珍贵的文字史料,其中包拯的墓志铭有3200多字,比《宋史·包拯传》的字数还多,弥足珍贵

——摘编自杨立新《安徽考古的世纪回顾与思索》

材料二   二重证据法由王国维提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处于20世纪初年,甲骨文、汉简等重要发现为他提供了新的史料凭借,西方近代学术的相继传入,尤其是19世纪后期以来欧洲学者重视考古材料的运用,以及“审查史料”即强调对于历史文献应以审慎态度究明其来历、考辨其真伪然后作出正确分析的观念和方法,给予他以深刻的启发。他以此与所熟悉的中国传统历史考证学的优良方法互相结合起来,遂能在治史观念和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史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考古发现并说明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重证据法”形成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认识中国古代文明的意义。
2024-04-1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考古出土实物表明,中国棉花的品种是亚洲棉和草棉,均从国外传来。三国时期,珠江流域已普遍种植棉花,新疆是中国较早植棉的地区,总体晚于华南地区。“亚洲棉”从南路入广东,后至华中棉区;“草棉”从西路入新疆到甘肃,后传到华北棉区。棉种约在宋元之际完成了向中国内地的传播。棉花在中国传播过程中逐步进化为一年生棉花,产量提高,品质有极大改进。古代文献中,棉花被记载为“吉贝”或“白叠”,棉布被称为“吉贝布”或“白叠布”。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棉花)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效;埒之臬荸,免绩缉之工,得御寒之益,可谓不麻而布,不茧而絮”。棉纺织技术在元代有重大改进,《南村辍耕录》中记载“国初时,有一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捍弹纺织之具,至于错纱配色,综线挈花,各有其法”。元代制定了江南夏税制度,规定“夏税则输以木绵、布、绢、丝、绵等物,其所输之数,视粮以为差”,棉布被定为常年租赋之一。明太祖曾下诏,“凡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木绵各半亩”。经过元至明约两百年的传播,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已基本推广到全国。

——摘编自王亚蓉等《中国古代“布”的材质演进——兼论棉花在中国的普及》

材料二   在近代历史上,棉花资本主义留下一系列充满矛盾的遗产。它让无数人获得了财富,从中受益,但它同时让更多人受尽磨难,成了受害者和牺牲品。正如贝克特所说,棉花资本主义是一个关于控制和剥削的故事,同样也是一个关于“自由和创造性”的故事。

——根据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等资料整理、制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棉花在中国传播种植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棉花种植加工的阶段性发展概况。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控制和剥削”“自由和创造性”的理解。
2024-04-2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择性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樊锦诗, 1938年出生于北京,1958 年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3 年, 樊锦诗大学毕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是那个时代青年的志向,樊锦诗来到大漠戈,壁中的敦煌研究院工作。漫长的五十年,她择了这一事,也终了这一生。

樊锦诗用爱和生命践行着守护敦煌的神圣誓言,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坚持改革创新,构建“数字敦煌”,开创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文物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突出贡献。

——摘编自王仁锋《樊锦诗:“敦煌的女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对敦煌学的突出贡献与体现的时代精神。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敦煌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022-05-22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0月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11月央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致敬中国考古,探寻中华文明。

材料一:中国考古学继承了传统金石学的部分思想和方法。金石学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北宋时期,作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崭新的分支学科一金石学兴起。 这一时期,政治上的几次改革虽以失败告终,但在学术研究方面敢于疑古创新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对宋代金石学的产生有开山之功的刘敞、欧阳修等人,就以敢于率先怀疑旧说、创发新义而著称。除此之外,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大发展也为金石学的兴起并迅速发展提供了土壤。

——摘编自刘心明《略论金石学兴起于宋代的原因》

材料二:19世纪末,欧洲近代考古学便已步入成熟期。1921 年受聘于北洋政府的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与中国地质调查所合作,在河南仰韶村首次发掘出了新石器时代遗存,进而提出了“仰韶文化”这一考古学文化命名。这次考古首次直接而有效地把近代考古学理论与实践的全过程都带到了中国,是促成中国考古学诞生的划时代标志。近代以仰韶、殷墟考古为代表的考古发掘使“中国古史就渐渐脱离了那载籍真伪的辩论。……中国史籍所载的若干史实,因考古的发现,反更加证实了。”

——摘编自钱耀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问题》

材料三:改革开放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入快车道。1979年中国考古学会成立,1983年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相继设立考古系。1987年为加强对全国文物考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国务院决定将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改为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可以独立行使职权。各省、市、自治区纷纷成立考古科研机构,主动性发掘和配合基本建设的考古成果大量涌现。近年来,中国考古队赴巴基斯坦、埃及、罗马尼亚、洪都拉斯等国开展联合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推动了世界不同地区古代文明的互鉴与交流。

一摘编自刘国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与时代重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金石学兴起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考古学发展的特点以及近代开展的考古发掘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考古学快速发展的原因。
5 . 探索“藏经洞”的那些人

在近代以来东西交往史的研究中,外国探险家或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吸引他们的无疑就是敦煌的“藏经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藏经洞封存了411世纪初的文献、绢画、纸画、法器等各类文物,约计5万余件。其中90%是宗教文书,非宗教文书占10%……(1900年)藏经洞文物发现后,……甘肃学政叶昌炽听闻藏经洞一事……叶氏建议藩台(注:清朝地方官)将此宝物运省妥藏,但因运费银五六千两无着落而作罢。

——罗华庆《发现藏经洞》

材料二

国籍探险者/学者获得敦煌文书的方式学术成果
斯坦因最先来到敦煌,利用买通和欺骗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盗走大藏品2万多件斯坦因出版《亚洲腹地—在中亚、甘肃和伊朗东部考察的详尽报告》,撰写《敦煌沙碛中汉代长城遗址所出古代汉文简牍》等考古报告。
伯希和盗走古书、佛教经文、民间文学等汉藏文卷子写本精华6000卷。伯希和编著《敦煌经卷图录》和《敦煌石窟图录》。《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中国西部考古记·吐火罗语考》《中亚简史》等。
盗走文书600卷。出版发行《西域文化研究》《讲座敦煌》。石滨纯太郎首先提出“敦煌学”一词。

——根据《齐鲁晚报》《敦煌学:从国际走向国际》、张艳梅《游访敦煌莫高窟:未湮没的宝藏》整理

材料三   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敦煌学者,今日世界学术之新潮流也。……或曰,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其发现之佳品,不流入于异国,即秘藏于私家。

——陈寅恪《陈垣敦煌劫余录序》


(1)“藏经洞”为何会保存如此众多的文物和宗教文书?
(2)结合材料二、三,敦煌学为何能成为世界学术之新潮流?
(3)结合材料,陈寅恪所言“吾国学术之伤心史”指的是什么?概述这段“伤心史”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结合材料和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以来外国人对"藏经洞"的探索?
2022-05-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2022届等级考综合复习3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金牛山人是一个2022岁的青年女性个体。人类表现出进步性和原始性混合的特征,属于古老型智人,铀系测年为距今约26万年。遗址还发现有灰堆、用火遗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0件石制品等。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探讨早期人类适应东亚大陆北部地区更新世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

——辽宁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兵民分治,北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名城)等路都元帅府成为单纯的军事机构,忽必烈起用宣抚司、宣慰司、行省作为中央派驻东北的监督和控制机构。

元世祖朝前期东北地区北京等宣慰司(宣抚司)与北京行省迭兴迭废。另一方面,元廷在考虑东北地区统治机构的建置时既要兼顾东北蒙古诸王贵族的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这也是元世祖在附会汉法、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建立东北地方统治秩序时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

1287年辽阳行省的正式建立既是在行省逐渐成为地方最高统治机构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以平定东道诸王之乱为契机,元廷削弱了东道诸王的势力,加强了对东北的政治军事统治,辽阳行省开始成为元廷统治东北的主要力量。

——薛磊《元代辽阳行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牛山遗址属于中国哪一时代遗址并指出该阶段人类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地方管理的措施及影响。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敦煌莫高窟,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的樊锦诗来到敦煌,从此扎根大漠40余年,潜心敦煌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工作。她主持编写的《敦煌石窟全集》是国内第一本具有科学性和学术性的石窟考古报告,为其它石窟寺遗址考古报告的撰写提供了借鉴。她积极推动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促成《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颁布。她积极探索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先进数字技术,带领团队花了20年的时间做成了高保真的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先后上线了中英文版的数字敦煌资源库,其资源不仅应用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而且使敦煌艺术走出国门。目前数字敦煌资源网的全球访问量已超过7000万人次。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就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同年,樊锦诗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摘编自《敦煌的召唤,一生的归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樊锦诗为敦煌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樊锦诗能够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8 .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阅读相关专家学者研究成果,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工作者在江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玉蟾岩遗址发现了水稻遗存,距今约1.2万年;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稻米,距今1万年左右。新石器时代早期河南贾湖遗址证实,中国早在距今9000年时已有礼制活动。仰韶文化时期,开始出现礼器并形成相应礼制。中国象形文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甚至更早。河南贾湖遗址的龟甲刻符,提供了8000年前早期先民开始探索文字的线索。在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不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的丝织品,这表明中国先民早在5000多年前已开始育蚕制丝。

——摘编自袁广阔《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   大约距今5000年前,黄河上游地区就接受了起源于西亚地区古文明的制作铜器、栽培小麦、饲养黄牛和绵羊等新的技术。与此同时,起源于史前时期中国的稻、粟、黍的栽培也向西亚和其他地区传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华文明在接受了西亚地区传来的冶金术后,对其加以消化吸收,大约在距今4300年前的黄河中游地区发明了泥范铸造铜铃乃至青铜容器的技术。到了夏、商朝,青铜容器制作工艺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形成了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青铜文明。

——据王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

材料三   2004年以来多家单位合作对甘肃省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地进行了考古调查发掘,出土了罕见的金、银、铜、铁、玻璃、豪华二轮马车等殉葬器物,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揭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为研究西戎文化、秦戎关系、古代北方民族史、中国科技史以及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演进历程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证据。

——据杨维军《探索文明起源需要多方发力》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史料价值并说明你的依据。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意义。
2023-11-20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部分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北京故宫

材料一   北京故宫是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公约》所定义的“文化遗产”为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材料二   故宫文物迁移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北京故宫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并以此分析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任选两个阶段概述故宫文物迁移的路线及时代背景。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考古工作者在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共发掘23座动物殉 葬坑,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均为珍稀野生动物,既有现在仍生活在南方热带 或亚热带的动物如印度野牛、马来骥(目前簇在我国已经灭绝)和绿孔雀,也有“秦岭 四宝”中的三宝——金丝猴、大熊猫、羚牛。其中,虎、马来骥、牦牛、印度野牛在陕 西省属首次发现。从目前发掘资料来看,只有帝、后陵和太后陵有珍禽异兽出土。这次 发掘出土的动物在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两都赋》,以及《汉书》《山海经》 等古文献中基本都能找到。史书记载,汉文帝特别爱好狩猎。这种把生活设施置于陵园 之内的埋葬制度,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关中地区秦后期和西汉时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点。

——摘编自胡松梅等《令人叹为观止的西汉皇家苑囿——霸陵与南陵出土珍禽异兽及其意义》

材料二   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Archaeology》杂志新出版的2024年第一期,评选出了“2023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即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这也是中国唯一入选项目。

——摘编自《“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华商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文帝的地下苑囿”考古成果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于“汉文帝的地下苑囿”入选的认识。
2024-01-2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丹东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