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儒学经历了从“经书”到“经学”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社会的“经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其属性正在于它的权威性、神圣性、非批判性。汉武帝即位开始,儒学之士所研习的传统典籍开始了一个日益被推崇的上升之路。汉武帝之后,在汉代儒学发展史上发生了两个异乎寻常的重大事件,即皇帝亲自出席、“称制临决”的石渠阁会议和白虎观会议。两次会议的目的完全一致,即评定《五经》异同,使关于《五经》的解释“整齐归于一是”,并“永为后世则”,以皇权认同的《五经》作为经国治民的根本大法。在汉宣帝立十二博士后,儒学出现了同一经而有数家博士并立的情况。于是,同经各家要相互区别,就有了对同一经的不同的解说、不同的章句;弟子们要记住自家老师的章句,就又演化出章句之学。严守自家师说,固守家师的章句,是师法的要害或本质。

——摘编自李振宏《汉代儒学的经学化进程》

材料二   经过汉代的发展,不但儒家本身凭借着经学的独特地位而成为知识体系中最主要的部分,而且儒家的价值观念也随着统治阶层的推行而成为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制度,也可以称之为“礼法”“名教”。但是,一种思想一旦占据独尊地位,就会出现许多负面的东西,比如有些人内心未必真正孝顺,但是他要通过一些表面上的仪式来获取“孝”的名声。因此,有一些人对这些礼法进行批判。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使名士们对现实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而汉代经学的不断烦琐化,使得儒家内部也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方式来超越经学的束缚。

——摘编自干春松《儒学小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经学化进程的特征,并分析汉代儒学经学化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儒学的影响。
2022-07-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诸子的兴起,具有鲜明的文化目的性,这就是“救时之弊”。胡适在分析战国诸子成因时说:“吾意以为诸子自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朱子文集》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传习录·卷下·门人黄省曾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诸子百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与王阳明学说的异同之处。
2022-11-2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裴度,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登博学宏辞科,被委任为河阴县尉,后晋升为监察御史。元和七年(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年幼不能管理军政,府营军官拥立魏博军衙内兵马使田兴担任留后。田兴安排心腹前往朝廷,奏请魏博遵守朝廷法令,由朝廷委任魏博的官吏,向朝廷缴纳法定赋税。唐宪宗派裴度出使魏州宣布解说朝廷旨意。田兴任留后时,拒绝享用逾越规制的车辆、服饰、住房,仍居住在原采访使的官厅。他请裴度在其居所的墙壁上写下题文,以记述自己的谦卑奉法,魏博人十分感激装度。田兴又请裴度遍行魏博所属的各郡,传达宪宗的诏书旨意,魏博人到郊外迎接,倍感欣悦。裴度后来升任宰相,坚持与权奸、宦官、割据势力进行斗争,并在反对藩镇割据势力方面取得巨大功绩,先后平吴元济、李师道之乱,最终实现了“元和中兴”。

——据《旧唐书·裴度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裴度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裴度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孔子的面貌随时代、阶级不同而变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思想家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伏尔泰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来影响别人,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他曾说:“那个圣人是孔夫子,他自视清高,是人类的立法者,绝不会欺骗人类。没有任何立法者比孔夫子曾对世界宣布了更有用的真理。”

伏尔泰以中国文化来抨击欧洲宗教的黑暗和专制,并大声感叹:“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材料三 1987年11月,法国前总统希拉克说,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孔子”与“朱熹的孔子”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家思想在推动近代法国社会进步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时代变革与思想文化发展关系的基本认识。
5 . 【不同人眼中的孔子】

材料一:他只用健全的理性在解说,他不炫惑世界而是开启心灵,他的讲话只是一个圣人,从不是一个先知,然而人们相信他,就像相信自己的国土一样。

——伏尔泰《中国哲学家孔夫子》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立国根本在于道德,凡国家政治、家庭伦理、社会风俗无一非先圣学说发皇流衍。是以国有治乱,运有隆替,惟此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

——袁世凯《祭孔令》

材料三:余之抨击孔子,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之灵魂也。                           

——李大钊《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概述材料中伏尔泰、袁世凯、李大钊所说的孔子。
(3)他们这样评价孔子的意图是什么?
6 . 食物物种交流,世界市场

材料一 公元前9000年左右,小麦、大麦在西亚开始栽培;公元前6000年左右,西亚的小麦、大麦传入欧洲;至迟到公元前2500-2000年间,小麦传入中国;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通过丝绸之路,葡萄、首蓿传到中国,樱桃、杏等也从亚洲传到罗马。

                                “物种大交换”示意图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前后食物物种交流的特点。

材料二咖啡一词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植物饮料。咖啡树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在公元15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一直为阿拉伯人所垄断。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传入拉丁美洲,这里成了日后世界咖啡的主产区。因大量生产而价格下降的咖啡开始成为欧洲人的重要饮料。

欧洲的第一家咖啡馆于1650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建立,咖啡馆随之在欧洲风起云涌,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末18世纪初,咖啡馆在欧洲各个城市纷纷出现,并推广到北美的波士顿、纽约、费城。从此,欧洲和美的社会生活中有了喝咖啡的习惯。人们在咖啡馆休闲聊天,咖啡馆成了社交的重要场所。

(2)对“咖啡(馆)的历史是一部经济史”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三

即使是世界上最偏远之地,如今也开始被先进的交通工具联系在一起,……他们包括:铁路、汽船、电报。……详细的地图(绝大多数是为军事目的而制)已经可在许多先进国家中看到。……甚至也把那些地理上极其遥远的地区拉入到整体世界之中,使两者之间产生直接而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联系。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时间

1520

1600

1670

1700

1750

1801

1852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5.25

8.25

13.5

17.0

21.0

27.5

51.0

1700年,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一个,到了1911年,这样的城市已经接近30个,其中大多数处于工业化的英格兰中部地区。

工人们用血汗增加了资本的利润,换来的却是贫富的严重分化,社会的强烈不平等。这种不平等体现在生活方式、住房、医疗、健康等各个方面。如这时欧洲所有城市开始出现资产阶级居住区与工人居住区的区别,简称为豪华的西区和贫困的东区

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法治,韩非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法、术、势驾驭臣下。提出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等观点。

(3)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结合所学任选两个角度(或自拟两个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解读。
2023-01-06更新 | 291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平谷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贸易、战争、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届。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是由铜制成的,工艺精美,茶碟别致,俄国人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时嘴唇须咂吸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罗斯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虚夸做作,而且也学习欧洲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拉美文化的基本结构是在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随着西欧移民成为拉美的主要居民,拉美文化形成了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无可否定,虽然在殖民地时期许多西欧殖民者及其后裔在美洲社会与自然环境中生活,并同其他种族居民杂居在一起,从而很快地具有了不同于欧洲本土居民的特点,但是由于他们在语言、文字、宗教、习俗等方面仍同欧洲基本上保持一致,所以拉美与西欧在文化上仍保持一种特别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祝令建主编《世界文化概论》

材料三   随着新加坡出口导向型外向经济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新加坡产生了严重冲击,产生了种种问题,如道德滑坡、犯罪率居高不下、吸毒泛滥等。为此,人民行动党在20世纪80年代发动了儒家文化复兴运动……此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中学教育中设置了儒家伦理课程。该课程是在李光耀和吴庆瑞等新加坡领导人的支持下而设立的……新加坡政府把儒家伦理教育的目标确立为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新加坡公民……1985年,中文版的《儒家伦理》正式出版,得以在全国中学普遍使用。1986年,英文版的《儒家伦理》也正式在全国中学应用推广。

——摘编自郭小香《20世纪以来儒家文化在新加坡传播的政治解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俄罗斯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宗教的角度,指出拉丁美洲“西欧文化”的内容,并分析拉美文化形成“以西欧文化为主体的结构”的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加坡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兴起与发展的原因。儒家思想奠定了东方文化的基础。请简要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层面,指出这场儒家文化复兴运动对新加坡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的元老院是从王政时代保留下来的政治机构。王政时代,它是王的咨询机构;共和国时期,它又成为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在立法、行政、财政、军事、外交、宗教诸方面,元老院都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或最终决定权。元老院的权力主要来自它的权威性,这也是罗马宪政制度设计的一种巧妙所在。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架构中,行政长官实行的是短任期制,各个民众大会组织的成员亦处在不断的流动中,唯有元老院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元老院中的长老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富有政治经验和执政经验。他们对于发展中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选拔这些人进元老院,实际上是对政治资源的一种重新利用。

——摘编自兰奇光《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愈演愈烈,一些启蒙思想家甚至公开撰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提供了理论基础。18751月,经过激烈斗争,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的产生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斗争,最终战胜封建专制势力。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徐春宝《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具有权威性的原因,并分析元老院制度对罗马政治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875年宪法对国会的规定出发,解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9 . 法律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罗马法包含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恩格斯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

材料二   1982年宪法序言明确规定:“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宪法确定一切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还提出要发展包括协商民主和基层民主在内的民主形式。宪法进一步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根据“一国两制”方针规定了特别行政区制度。宪法规定“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明确指出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一一摘编自许安标《宪法及宪法相关法解读》

材料三

第二条(三)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避免危及国际和平、安全及正义。

第二条(四)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或以与联合国宗旨不符之任何其他方法,侵害任何会员国或国家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第二十四条(一)为保证联合国行动迅速有效起见,各会员国将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主要责任,授予安全理事会,并同意安全理事会于履行此项责任下之职务时,即系代表各会员国。

第二十七条(一)安全理事会每一理事国应有一个投票权。

第二十七条(三)安全理事会对于其他一切事项之决议,应以九理事国之可决票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之同意票表决之。

第四十二条安全理事.会...得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联合国宪章》(1945年6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结合所学,分析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82年宪法”所体现的基本精神。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五大报告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指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3)20世纪以来,国际法不断发展,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联合国宪章》的主要内容。
2022-11-04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八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其中,同盟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为三大党,共和党拥戴袁世凯,统一共和党接近同盟会。

——摘编自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1940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

材料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执政经验,留攒下一批宝贵的政治遗产。“三三制”就是其中的重要一项,它是延安民主的象征。随着抗战胜利的临近,新中国也在不远的将来可以望见,“参议会”将为厖所取代。“三三制”民主的统战协商功能将分离出去,因而更加凸显“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那种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政治参与和政治教育的民主,将开辟民主的中国模式,而在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亦将延伸为“中国道路”。

——摘编自刘晨光《“三三制”民主:原因、问题与实质》


(1)概括材料一历史现象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解读。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三三制”原则的认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抗战中形成的“延安道路”延伸为“中国道路”的表现。
2022-10-28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