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0 道试题
1 . 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国主导建立,其影响了世界经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旨在谋求国际货币制度的稳定。该体系主要规定:由美元来充当国际货币,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固定比价等。实际上,在战后的几十年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布雷顿森林体系被誉为“国际货币合作的典范”。

——摘编自王东京等《与官员谈现代金融》

材料二   1971815日,尼克松的“新经济政策”终止了美元兑换黄全,从而使世界货币体系由美元—黄金本位制转变为纯美元本位制,破坏了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支柱……从此以后,美国一方面可以不受黄金储备的限制,合法地通过大量印刷纸币进行美元贬值,赖掉原来的债务,另一方面又不断扩大国际收支逆差,让外国新流入资金为其新发行的政府、企业和个人债务继续融资。

——摘编自刘自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历史影响新论》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既受益于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储备货币,又为发行这种货币的制度缺陷所害。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金融危机屡屡发生且愈演愈烈来看,全世界为现行货币体系付出的代价可能会超出从中的收益。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2)材料二中尼克松“终止了美元兑换黄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这对美国和世界所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全球是否应该回归布雷顿森林体系?请说明理由。
2024-03-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世界各国都必须毫无保留地为英国的商品敞开大门,若有不从者,枪炮伺候。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往往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单位:市担
项别
时间
进口总量大米进口大米入超小麦进出口小麦出入超面粉进口面粉出入超年均进口年均入超
1867~19212.76亿466万461万出口322万出超311万--1903~1914入超204万
1915~1921出超143万
502万419万
1922-19375.20亿1873万1861万进口880万入超828万504万入超475万3250万3168万

——摘编自徐畅《近代中国粮食进口中的阶段和影响》

材料三: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过剩,因而实施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后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正常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7~1937年中国粮食进口呈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全球粮食危机”的创新之处。
2024-01-0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2年,荷兰的大商人集股组成海外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公司从政府那里得到了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之间广阔区域的贸易垄断权。公司有权代表国会对外宣战、签订条约、招募军队、在殖民地发行货币和任命官员等。这个公司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了非洲的好望角,南亚的锡兰和马拉巴海岸,以及东南亚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

——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二:哥伦布大交换

新世界到旧世界旧世界到新世界
植物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辣椒、烟草、向日葵、南瓜、豆荚类等。小麦、燕麦、大麦、裸麦、包心菜、柠檬、郁金香、橄榄、葡萄等。
动物小龙虾、羊驼、火鸡、豚鼠等。马、牛、猪、羊、鸡等。
微生物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梅毒等。

——据【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和特权。
(2)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以“文明交流”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0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以考试来选用人才,是人类经过长期摸索探求之后做出的最佳选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后,英、美等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迫使政府必须增加管理社会事务的职能,需要增设一些新的社会管理机构和一大批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管理人员参与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旧有的人事任用制度造成了结党营私、任人唯亲、贪污腐化、效率低下等弊端,不利于迅速发展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西方各国在借鉴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文官考试录用制度。

——摘编自姚琦《略论西方主要国家文官考试制度》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国家确立文官考试制度的原因及其对现代国家选拔人才的启示。
2024-01-01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法律作为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个嬗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形成了中华法系。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在司法实践中却也广泛援引唐律。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时人称之为“《大明律例》,一部礼经。礼法立教,出礼入刑。人知守礼,自不非为。非为不作,刑法何拘?”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美国等很多国家在学习英国法律基础上制定了本国法律,构成了“英美法系”。1804年,拿破仑签署法令,颁布了《法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很快推广到欧洲各地,形成了“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以下共性: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司法实践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最早成文法和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近代法律体系与中国古代法律主要不同之处。
2024-01-01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联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

——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

(1)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
(2)据材料二,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并作简要评析。
2024-01-01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祁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自家庭产生以来,其组织形式便密切关系着社会治理与稳定,中国古代家庭组织在小农基础上,一直不断调整变化着,影响着我国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秦汉时期小农家庭一般是五口、占地百亩。男耕女织似乎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一个标准的小农经济家庭生产模式。这种人口数量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商鞅变法,在其废井田、开阡陌、使民得买卖的同时,又规定“民有二男不分异者,倍其赋“。商鞅的规定,对秦朝小农家庭人口结构有影响。汉承秦制,贾谊在《陈时政疏)中亦云:“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所以晁错谈到农家人口时仍说“今农夫五口之家”,这也反映出是由于中国的多子继承制度所造成的,这种制度在战国时便已成为社会习惯,到了汉代,诸子平分财产的继承制度,即已完全确立。这可以说明,五口之家一方面是受传统的理想蓝图影响,另一方面诸子平分财产制度也造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小农家庭人口长期在五口上下浮动。

——洪煜《战国秦汉时期的小农经济》

材料二   唐宋时期,门阀士族因自身封闭而导致了不可避免的衰落,不断发展的科举制度又对他们垄断仕途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加之社会上北民南迁,南迁北人因受排挤而更加重视血缘关系等诸多因素,使汉唐时期具有浓郁政治色彩的世家大族式的家庭制度很快走到尽头,战国秦汉时期曾存在过的血缘型的家族组织又重新恢复了起来。不过,这已经不再是秦汉时代家族组织的简单模仿复制,还揉进了一些世家大族的家族组织特点……这种血缘型家族制度的特征之一,是强调聚族而居……这些小家庭仅包括两代或三代人,五口左右,是一个基本生产生活单位,若干个小家庭环居在一起,就是一个血缘家族群体。这种血缘型的家族制度不再以谋求家族的政治等级地位为目标,而把主要职能定位在“敬宗收族”上,通过祭祀、赈济、兴学、修谱等各种宗族活动以及严密的组织系统和族规,笼络控制族人,增强血缘向心力。

——摘编自邢铁《唐宋时期家族组织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国秦汉小农家庭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家族组织的变化及其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广西发现了距今2000万年以上的猕猴桃叶片化石证明猕猴桃在中国已经存在了至少2000万年。传世文献中首次出现猕猴桃,是《诗经·桧风·隰有苌楚》,“苌楚”就是周朝时候猕猴桃的名字。唐朝首次出现“猕猴桃”之名,多被作为一种有药用价值的无毒果,之后的各个时代,猕猴桃的药用价值一直被各种医书转载。而作为可以食用的水果有意栽培,在中国古代很少见。

1903年,新西兰人伊莎贝尔·弗雷泽女士来到湖北宜昌,离开中国时带走了一批猕猴桃种子,并培育成功。1910年,新西兰第一次拥有猕猴桃果实。20世纪50年代之前,新西兰往往把猕猴桃称为中国醋栗(Chinese Gooseberry),然而在1959年,英国开始对所有以“berry”为名的水果征收高额关税,新西兰给猕猴桃冠上“奇异果”(Kiwifruit)的大名以规避高关税。

20世纪60年代,新西兰猕猴桃产量从170余吨猛增到40万吨,用于出口的比例高达60%。英国在1973年加入欧共体,导致新西兰原本主要出口英国的肉、奶制品被欧洲产品挤压衰落。猕猴桃的异军突起,让新西兰人看到了全新的希望,猕猴桃产业发展提速。2014年,新西兰植物与食品研究所和四川自然资源科学院合作设立了猕猴桃实验室。

——整理自《国家人文历史·种子的冒险》20225月上第9


(1)根据材料,指出作者使用了哪几种类型的史料研究中国古代猕猴桃发展史,并分析其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猕猴桃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2-28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图1     不利颠博物馆                                             图2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利颠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不列颠博物馆简介中国国家博物馆简介
不列颠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正式对公众开放。经过两百多年发展,该馆现有史前及早期欧洲馆、中世纪及近代欧洲馆、希腊和罗马馆、埃及馆、古近东馆、西亚馆、印度馆、东方馆、日本馆、民族馆、版画和素描馆、硬币和纪念币馆等70余个陈列馆。馆藏800多万件藏品,著名的文物有埃及罗塞塔碑、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雅典帕特农神庙雕刻以及《女史箴图》、道教人物像、敦煌藏经等,还包括20世纪日本的摄影集,以及各类天然物藏品。

——据不列颠博物馆官网整理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2003年中央决定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涉及甲骨、青铜器、瓷器、玉器、金银器、钱币、佛造像、古籍善本、碑帖拓本、墓志、玺印、书画、雕塑、漆木家具、砖瓦石刻、珐琅器、玻璃器、丝织品、工艺品、老照片、民族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等,具有独特鲜明特点,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列颠博物馆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中国国家博物馆设计一个关于近现代中国的主题展厅,并为展厅设置三个展区,分别陈述展区设置的历史依据。(要求:展厅名称要体现社会进步,展区分区要明确清晰,理由充分,史论结合)。
2023-12-2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

户数
(万户)
平均
亩数
(亿亩)
岁入粟岁入布绢棉税钱
(万贯)
间接税
(万贯)
估算
总计
(万贯)
实物
(万石)
折算额
(万贯)
实物
(万匹)
折算额
(万贯)
天宝年间8906.442500800270013502002170
熙宁十年1424.54.62~6.66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

——摘编自包伟民《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等

材料二   唐宋变革论是对中国历史分期的学说之一、持这一主张的学者认为,中国史也和西方世界一样发展,“唐是中世的结束,宋是近世(近代)的开始”。唐宋变革论还认为,宋朝及之后朝代的君主地位相对于六朝隋唐的贵族时代更为安全;宋朝的土地、税收和货币比六朝中期到唐朝更加自由;唐朝的官员录用仍未脱离掉贵族政治的框架;自唐迄宋,文化艺术由重形式日益走向重内容,并不再是贵族的专利。

——据【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钱穆《理学与艺术》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天宝年间相比熙宁十年税收与货币情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逻辑严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1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