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人口普查数据浓缩社会发展状况,也反映社会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表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统计表(单位:%)。

序号职业1982199020002010
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1.561.751.671.77
2专业技术人员5.075.315.706.84
3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301.743.104.32
4商业、服务业人员4.015.419.1816.17
5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1.9870.5864.4648.13
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15.9915.1615.8322.49
7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0.090.040.070.10
总计100100100100

——据全国第三、第四、第五、第六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

(1)根据材料指出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呈现出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成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1982—2010年中国各主要职业群体结构变化反映出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2024-05-14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辽宁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我国教育体系基本框架图

材料二   下表是2004年我国全国总人口、全日制高校在校生、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的指数示意图(以1949年各项数据为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

(1)依据材料,提取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信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发展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

(注:奴婢、徒附为依附人口,不为国家所掌握。)

时期

年份

口数

出处

东汉

157年(桓帝永寿三年)

约5600万

《晋书·地理志》

西晋

280年(武帝太康元年)

约1600万

《晋书·地理志》

581年(文帝开皇元年)

约2900万

《隋书·李德林传》等

755年(玄宗天宝十四年)

约5300万

《通典·食货》

材料二   清朝经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增长,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人口总数增至4亿3千多万,达到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高峰。人口的快速增加导致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摘编自任惠玲《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比较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的人口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人口数量增长的原因及产生的社会问题。
2024-05-24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五模历史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即1944年7月,由盟国经济首脑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经济和贸易问题,在这次颇具历史意义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决定成立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也就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及一个全球性的贸易组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美元可以直接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需要与美元挂钩,并可以按一定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从1945——1963年,基于《布雷顿森林协定》,相对稳定的货币体系确实给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好处,其间世界贸易额迅速增长,各国经济迅速恢复,美国也经历了战后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繁荣。

—温晨昊、温才亮《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经济全球化》

材料二   2008—2022年中国外汇储备(亿美元)走势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亚洲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进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例如,印度计划在2013年至2018年投入1万亿美元兴建基础设施,但一半资金需要引进外资,而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无法满足亚洲巨大的资金需求。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与时任印尼总统苏西洛在雅加达举行会谈时提出,为促进本地区互联互通建设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愿向包括东盟国家在内的本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从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亚投行的意向创始成员国数量由最初的中国、印度、新加坡等21个扩大到包括英国、法国、德国在内的57个,遍及世界五大洲。亚投行倡议成功实现,并产生了显著和广泛的外溢效果。

——摘编自王达、项卫星《亚投行的全球金融治理意义、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影响世界货币制度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亚投行成立的原因。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亚投行的成立对人民币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为19世纪初英国巡回法庭所审判罪犯人数。

年份犯人数量
1805—1809年23462
1810—1814年30613
1815—1819年58662
1820—1824年65227

——Michael Ignatieff, A Just Measure of Pain,p.154.数据仅限英格兰与威尔士

材料二   时任内政本臣皮尔在议会下院指出,盗窃犯构成了犯罪阶层的主体。……其二,从地域分布来看。英国工业区或城市郊区的治安形势明显要比乡村地区更为严峻。 因为与乡村相比,城市中的传统礼俗和道德规范在急剧的社会转型中受到更大冲击。其三,19世纪英国诉讼费用的降低、新警察制度的建立、执法效率的提高都会使起诉案件的数量比18世纪有大量增加。

注:法院判决定罪才能称之为罪犯。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犯罪问题及其社会成因》

材料三   (英国)各地监狱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但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不分原则的混合羁押是 18 世纪英国监狱遭受普遍诟病的突出问题之一(不分罪行轻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 第二,物资匮乏导致狱犯生存境况堪忧。 第三,缺乏监管使得监狱秩序混乱不堪。因财力所限,许多监狱都缺乏专业的管理者,地方监狱尤其如此。在此种情况下,狱监只好从犯人中选出“监管者”,让罪犯自行管理。第四,环境恶劣、疾病蔓延也是英国监狱的严重积弊之一。

19 世纪初,英国的刑罚体系遭遇了一场空前危机。 “刑罚危机”促使英国政府不得不思考代替传统刑罚的新机制。19 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监狱状况已在整体上大为改观。 首先,新式监狱的环境变得更加整洁,有效抑制了流行病的传播。其次,新式监狱不仅受到内政部的统一监督,也享受统一补贴。 狱警开始由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来担任,并纳入带薪公务人员行列。再者,犯人的基本食宿条件有了保证。 最后,监狱管理……不再过分强调惩罚,管理中加入了更多的激励、奖励措施,教育感化逐渐成为新的规训手段。

英国政府何以对监狱改革报以如此高昂的热情,除了前面所提到的监狱问题和刑罚危机之外,通过监狱改良来提升国家威望已成为政府的重要考量。当时的一位监狱改革者亦道出了这一归旨:纠正罪犯的恶习,使之改邪归正,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不仅标志着人性的胜利,也标志着一个国家在文明世界中的崛起。

——许志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监狱改革论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上半叶英国犯罪问题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英国的监狱制度的变迁。 (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50次组卷 | 28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辽宁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

史料二   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的旧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总统的时期内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探究】
(1)史料一中的具体数据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它将产生什么影响?
(2)史料二说明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81648年,欧洲三十年战争爆发。1644年,各交战方在威斯特伐利亚举行和谈,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该体系削弱了当时几乎成为欧洲主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势力,促进了多元政治体系的形成。德意志众多个诸侯邦都成为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荷兰、瑞士不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成为完全独立的国家。威斯特伐利亚和会结束了全欧规模的三十年战争,在欧洲确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的国际关系体系,但并没有因之而造成欧洲真正和平、稳定的局面。各国为了巩固和增强自己的实力地位,仍在不断地进行领土扩张和人口兼并。列强的争斗也不仅在欧洲展开,而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

——摘编自李爱华《马克思、恩格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评析》

材料二 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图

——根据中国外交部官网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影响。
(2)从材料二A、B两个时期中任选其一,指出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并分析其国际背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玉米传入中国路径图

材料二       中国农业发展始终依循两条道路前行,一条以广度开发为主,主要体现在耕地扩展,政策的调整;另一条则为深度开发,主要体现在农业技术的提升、农作物复种制度的出现,以及高产作物的引进。玉米、甘薯未引进之前,南方水稻,北方旱地作物粟、黍、冬小麦以及高粱拥有用地与产量的优势。文献记载玉米种植从“种罕”到“遍艺之”,经历了近百年时间,对明清时期的中国影响深刻,有学者提出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至20世纪30年代在全国的统计中,玉米的占地比例如下,甘肃6.5%、广西17.2%、河北15%、黑龙江5.3%、湖北10.7%、湖南3.9%、吉林5.4%、辽宁12.6%、山西5.4%、陕西11.3%、四川13.2%、新疆19.2%,安徽等十四省占地比例很低,几乎视作零。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农业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路径,分析对玉米全国性种植影响最大的路径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康乾盛世是玉米等高产作物的引进造就的”这一观点。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滩。成化年间,因汉水改道,成为商贸枢纽而快速兴起。到鸦片战争之前汉口已发展成为长江中上游的产品集散中心。据学者水野吉统计,鸦片战争前,汉口的贸易总额达到白银1.3亿两,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贸易港。除商业外,汉口还拥有规模相当可观的手工制造业,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食店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借助于自明后期以来持续稳步发展的国内经济的全面货币化,以及商人与商业资本持续不断地涌入,一种日渐成熟的、自成体系的、服务于汉口社会和经济生活的金融业已发展起来。

——摘编自范植清《鸦片战争前汉口镇商业资本的发展》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汉口开埠,揭开了武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的序幕。1863年俄商创办了顺丰砖茶厂,随后蒸汽机、发电机等各式机器相继出现在汉口的企业中。1861年清廷设立江汉关管理过境贸易,其管理方式几乎全盘引进西方关税规则,堪称汉口变为近代通商口岸的商业标志。……汉口开埠后,包括七家中国银行在内的各国银行蜂拥而入,取代了传统钱庄、票号,金融工具的更新极大地推动了汉口商务的发展。受租界的刺激与影响,汉口在公共设施、市政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近代城市的功能也日益完善。西方的文化娱乐和生活方式逐渐为武汉人所接受,出现了趋新崇洋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任放,杜七红,《传统市镇近代化刍论—以汉口为个案的研究》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汉口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口市镇近代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2024-05-16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 辽宁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