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前代相比,清朝对外关系的具体内容出现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就是交往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正在逐渐削弱。清朝统治者对这一变化的认识十分模糊,仍然长期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从而使自己在对外交往中日益被动。不过,由于“康乾盛世”国力强大,清朝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都进行了坚决反击,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二   历史上中国与周边小国的关系,尤其是与明清时期最重要的藩属国朝鲜和越南(安南)的关系,显然影响了毛泽东和他的同僚。1950年,当他们自己刚刚建立起政府之时,就毫不犹豫地派出了一百万志愿军援助朝鲜抗击美国的侵略。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他们坚定地站在北越的一边,而在后来北越对越南和美国人的战争中,他们向北越提供了巨大的援助。……在对外方面,与苏联和东欧国家保持紧密的联系,与联合国军队在朝鲜打成了平局,在日内瓦和万隆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初期对外关系呈现的特点,并简述“康乾盛世”时期“统治者对外国的侵略行为……维护了国家版图的完整”的相关史实。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的背景,并说明中国在这两次会议上“扮演了大国角色”的突出表现。
7日内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2 . 近代以来法国在国际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启蒙运动兴起于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之下。在英国已经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之时,法国的封建专制 主义则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了顶峰。在太阳王执政时期,对内大权独揽,对外扩张以争夺欧洲霸权。对外战争的巨大消耗也使得法国封建经济濒临崩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资产阶级空有经济实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政治权利,第三等级与特权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而文艺复兴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使得教会的说教不攻自破,英国光荣革命的胜利更加鼓舞了法国资产阶级的信心。于是,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在封建势力根深蒂固的法国发展开来。面对内忧外患的国情,启蒙思想家们积极宣传“理性”与“科学”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希望能够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并提出了众多设想。而且大多数思想家都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希望借鉴东方文化为自己的民族精神注入活力。

——摘编自崔婕《论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两种中国观》

材料二   一战后的英国沉迷于19世纪欧洲均势政策的成功之中,无视自己力量的衰弱和整个体系已经发生的变化,推行了扶德抑法的政策。它简单机械地以为,欧洲力量的天平向战胜国法国倾斜,那么威胁就主要 来自法国。这说明,英国在一战后确定国家间的战略利益关系时,仅仅考察了实力关系,而没有认真考虑 纳粹德国对于国际秩序的挑战。一战后英国领导人的外交政策一直停留在维持一种“虚幻”的欧洲大陆势力均衡,无视国际体系中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扶德抑法这样一种错误的政策,不仅没有维护和平,而且带来了它后面持续的对德绥靖政策,把法国和欧洲大陆的许多国家拖入了一场新的世界大战之中。

——摘编自宋伟《位置现实主义:一种外交政策理论》

材料三   在战后初期,法国政府为了恢复与发展经济,大力鼓励外国资本流入。在60年代初期,法国为了实现经济现代化,继续采取鼓励外资的方针,尤其是美国资本。但是从1963年开始,法国政府对于外资,尤其是美国资本开始转变态度,采取限制措施。这一政策是法国摆脱美国控制,维护法国独立这个大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法国在抵制美国经济渗透上,主要采取了两手政策。一手是限制美国资本的投资部门与 额度,规定外国资本不得在法国任何部门与地区,获得统治控股地位。法国还在欧共体内,呼吁其他国家共同限制美国的资本。另一手是积极鼓励发展法国的科学技术,尤其是尖端技术与工业,这一政策,不仅有助于法国减少对美国的技术依赖,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另一方面也极大的提高了法国自身的科技水平,加强了法国企业在世界的竞争力,扩大了法国产品的市场。

——摘编自张媛媛《论戴高乐时期法美关系的两面性》

(1)根据材料一,概括思想启蒙运动在法国发展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例举16-18世纪“东方文化”在法国传播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一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的主要矛盾,从“扶德抑法”政策的影响角度,简析该政策为什么是“一种错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法国对美国政策的变化,并分析法国对美政策转变的原因和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优先股制度起源于19世纪前期的英国。由于当时英国铁路和运河建设对资金的巨量需求,以及政府对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限制,许多大型工程由于资金匮乏不得不中途停顿,优先股便在铁路公司中应运而生了。当时的优先股既享有事先约定的固定收益、又可同普通股一起参与股息分配。19世纪30年代,美国几家在马里兰修建铁路和运河的公司因为资金短缺不得不向当地政府求助。马里兰州政府考虑到铁路建成的巨大利润,在1836年通过的法案中同意向其注资,但要求在三年后保证每年6%的股息,且股息支付顺序位于普通股之前。此后美国优先股制度不仅在基础设施领域,而且在采掘、冶金、纺织等行业亦被广泛采用。当时的优先股一般享有议决权,但1870年俄亥俄州颁布法律规定优先股不得享有议决权之后,优先股的议决权逐步被舍弃,现代意义上的优先股逐步成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材料二 清政府以新式企业从国家政府手中得到了经济上的实惠为依据,要求企业向其提供各种形式的报效。这种情况在洋务时期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中比较普遍,报效成为这类企业盈余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直接在章程中写明报效的条款,有的则奉命提供无偿服务,有的则被要求承担一部分社会职能。如1882年电报局转为官督商办,议定从当年五月起,缴还官本银六万两,以后在五年内分期续缴银二万两,免计利息,其余垫款约九万八千余两,则以军机处、总理衙门、各省督抚及出使大臣的洋务、军务电报作为头等官报,将其应收的电报费陆续抵缴,此项抵缴完毕后,头等官报也不收电报费,作为电报局对清政府的报效。

——摘编自严亚明《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外商在华企业(至少在特种股票发行方面),直接承袭了西方近代数百年来形成的成熟企业制度。而华商企业的企业制度则借鉴西方并融合了传统的投融资理念,且只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近代中国的大部分时期内,外商在华企业在税收(如厘金)、融资(如股票溢价)、法律(如租界)等方面拥有诸多特权,而这种地位上的不平等又进一步迟滞了华商企业制度演进的进程。

——摘编自郭岩伟《近代中国中外企业制度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先股制度的基本特征,并分析该制度起源于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公司“报效”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近代英美与中国企业分配制度得到的启示。
4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时候设立州制不是偶然的。这时汉朝的疆域较秦扩大许多,设置郡国已达百二之数,管理有所不方便。有必要在郡国之上设新区划,置州刺史,使之督察郡国政务,中央因之了解到更多情况。武帝改变了汉初以来重“黄老思想”的传统,而用董仲舒提出的儒家思想治国。因此,儒家经典也被利用来解释一切现象,在全国设州也不例外,   《禹贡》 《职方》两篇是儒家经典中的篇章,合两者不重复的州名来设州是很自然的事。于是,就在元封五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

——摘编自曹尔琴《汉代州郡的设置及其分布》

材料二 唐代道制改起于睿宗、玄宗之际, 以景云元年(710)分贞观十道为十二道和开元二十一年(733)改十五道,置按察、采访使,确定道的治所和使府编制,变革道的运行机制为标志;到代宗、德宗之际告一段落, 以乾元元年(758)改置观察使, 大历十二年至建中三年(777—782)制定观察使及僚佐俸禄,道的建制纳入正式的官僚体制为标志,前后持续近70余年。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就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汉武帝实行州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此后汉朝州制变迁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道的划分依据,说明唐代道制在“近70余年”中的改革趋向。   
2024-05-20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5 . 用历史的慧眼,观欧洲历史之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这是一个基督教的信仰时代,我们却总能透过布满城堡和教堂的中古景色,看到一种很不精致的封建制度和一种非常特殊的生活方式在欧洲兴起:政治是分散割据的,社会几无安全和秩序可言;通过采邑的层层分封骑士们结成了领主和附庸的关系;……因战争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采邑、庄园等制度正在把带有军事性质的组织变成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社会结构、绘画、音乐、建筑、民族性格以及生活方式的各个细节,都带上了基督教的色彩。……我们总是“言必称希腊”……断定中世纪只是宗教上的狂热和科学上的蒙昧。事实上,中世纪文化与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都是西方文化的根,如果没有中世纪这一中间环节,当今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文化难以产生。

——摘编自韩亚辉《西方文化评析》

材料二   当历史的脚步迈进16世纪时,原先的不同地区、不同文明区域、不同国家,由于其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文化传统的不同,开始显示出其进步的动力各有差异。……从世界历史的范围看,西欧诸国最早迈向了现代世界,发展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取得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是什么力量推动它的进步和发展?从长时段的视角来考察,科学革命、思想革命、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使其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在世界舞台上猛然崛起,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跳跃式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编)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材料三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王朝,代之而起的是格雷伯爵这样的贵族政治论者所朦朦胧胧意识到的新的领袖、新的制度和新的意识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古时期西欧社会所呈现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间环节”的角度,用一句话概述中古西欧文化的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写出16-17世纪欧洲通过“科学革命”而形成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市场经济体制给了西欧诸国以强劲的推动力”,列举16-19世纪“猛然崛起”的若干新商业经营方式。
(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认为“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的史实依据,并结合所学,用一句话指出欧洲“支配全球”的“控制”力在20世纪发生的变化。
2024-05-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Z20联盟(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清政府开始尝试引进西方的先进器械,尤其是军事器械。该年,奕䜣试图通过海关总税务司李泰国的人脉网络,自英国直接购回一支近代化舰队。1863年1月,李泰国代表清政府与他选定的舰队司令阿思本(Sherard Osborn,原英国海军将领)在伦敦签署了合同,内中规定:“凡中国所有外国样式船只,或内地船雇外国人管理者,或中国调用官民所置各轮船,议定嗣后均归阿思本一律管辖调度”“凡朝廷一切谕阿思本文件,均由李泰国转行谕知,阿思本无不遵办;若由别人转谕,则未能遵行”……奕䜣察觉到情况不对时,钱已经超支花了出去。1863年9月,阿思本率舰队抵达天津,与李泰国联手威胁清廷:要么接受既成事实,要么承受全部投入血本无归的代价,听任舰队解散。这就是中英外交史上著名的“阿思本舰队事件”。事件最终以军舰送回英国由英方变价出售、李泰国海关总税务司职务被解除告终。在这场闹剧中,清廷白白亏损了白银69.9万余两。“阿思本舰队事件”这个沉痛的教训,让奕䜣急切地感受到清帝国有必要建设自己的军工企业。

——摘编自谌旭彬《大变革:晚清改革五十年》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析“阿思本舰队事件”。
2024-05-14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台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评估历史试题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洲三角贸易关系主要是指英国、印度、中国三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三角贸易商品流向为英国将本国生产的工业品输往印度,换取在印度当地种植的鸦片,然后将鸦片输往中国,以换取中国的茶叶和丝织品等,从而形成贸易循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根深蒂固,英国工业品无法在中国打开市场,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生活习惯的改变,英国对中国茶叶的需求越来越大,中英贸易出现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商人为改变这一现状,阻止白银外流,赚取巨额利润,竟私自将鸦片偷偷运进中国。

——胡公启《晚清关税制度与对外贸易关系研究》

材料二   辛亥革命胜利后, 一个充满生气的资产阶级政府将中国经济发展引入一个新时期。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体系的逐步构建,中国越来越被纳入世界经济框架中”。辛亥革命后地位陡然提升的资产阶级顺应了这种世界经济潮流,进行了广泛的舆论宣传,奖励实业团体,在全社会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思潮和运动。这一思潮为新的贸易政策出台奠定了社会基础,在北洋政府中一批著名工商界人士担任了农林、工商、财政、交通等经济部门的要职,在他们的主持下,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对外贸易的法令法规,这些法令与法规制定的缘起都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减少进口,增加输出,从而达到贸易顺差的对外贸易目标。

——摘编自罗红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实践中不仅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增强,而且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凸显,从相互增强、而不是此消彼长的逻辑来对待政府—市场关系。我国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发展、实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商品流动和要素配置中的作用,这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表现。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市场力量凸显的同时,也不断加强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连续实施五年发展规划、及时制定完善经济政策法规、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等,这些体现出对政府作用的强调。

——摘编自高帆《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

(1)根据材料一,从经济角度概括“亚洲三角贸易”形成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近代英国对印度进行文化侵略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男女平等的口号及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制度层面开展市场化改革的重要表现,并谈谈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利条件。
2024-05-14更新 | 10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稽阳联谊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拉美文明发展的历史值得认真研究与探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玛雅主要神灵统计表
神灵名字职能
天神伊扎姆·纳药神、火神、赐给地球雨水,使土地适合种庄稼,避免灾难
太阳神健康、音乐、诗歌、书法(与羽蛇神相关)
月亮神伊希切尔掌管各种水体、丰收、彩虹、分娩、纺织、洪水
雨神恰克掌管雨水充沛、避免干旱
羽蛇神库库尔坎掌握雨季、播种、收获、五谷丰登,太阳神的化身

——樊森《挑战与应战——以玛雅文明的盛衰为例》

材料二   殖民经济中,蔗糖是最重要的出口产品。葡萄牙的种植园主及生产蔗糖的工厂主都属于特权阶级,掌握着政治、社会、经济权力。而且他们只要还在向政府纳税,就能获得王室强有力的支持……葡萄牙种植园的管理者早在16世纪30年代就开始从非洲进口奴隶。甘蔗种植和蔗糖加工等高强度的劳动,让奴隶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奴隶的死亡人数常常超过了出生人数,所以对奴隶劳动力的需求是持久的。

——(美)本特利、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19世纪以来,许多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后经济上先后依附英国、美国。拉美政权无法避免国际大宗商品市场的波动与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巨大影响,一旦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外资撤离,政治动荡也就接踵而至。而政党轮替通常意味着经济政策的大幅震荡。……在殖民地时期,欧洲移民的后代已经发展出与宗主国不同的民族认同。但西方性一直存在于拉美的血脉里,其主要语言与主导性宗教都来自西方。无须期待拉美摆脱这种“西方性”,真正重要的是,拉美能否在政治经济上摆脱西方尤其是美国的支配和压迫,为自身多元因素混合而成的传统获取自由舒展和生长的空间。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于“第三世界”;只有当中国与全世界大多数民众站在一起的时候,才有可能凝聚起足够的力量,突破支配体系的“薄弱环节”。一个片面寻求“融入”支配体系的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更为自觉地建设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的时代已经开启。

——摘编自章永乐《“离天堂太远,离美国太近”——从拉丁美洲看世界秩序的真相》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玛雅人在宗教崇拜方面的特点。结合所学,从宗教角度指出玛雅文明在建筑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黑奴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从“人口变动”角度概括近代欧洲人的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举例说明拉美血脉里面的“西方性”。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拉美国家努力“获取自由舒展和生长的空间”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2024-05-1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县城教研联盟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9 . 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国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扩大。1689-1763年间,英法为争夺殖民地屡开战端。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18世纪后半叶,工业革命开始。

——摘自蒋孟引《英国历史》

材料二 苏维埃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方法根本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都是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道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这件事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是可以克服的。在这方面,工业国有化和银行国有化大大帮助了我们,使我们能够迅速聚集资金,把它转用到重工业方面去。

——斯大林《在莫斯科市斯大林选区选举前的选民大会上的演说》(1946年2月9日)

材料三中国作为后发工业化的国家,在推进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结合自身国情选择工业现代化道路。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工业化建设面临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基于此,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良性互动,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新型工业化思想。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道路既超越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又突破了以苏联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实现了工业化发展阶段的“跳跃”。

——摘编自陈健等《新型工业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与实践路径》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原始积累”的手段。结合所学,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部门。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的国家工业化方法与资本主义的“不同”。结合所学,概述苏联国家工业化的成效。
(3)综合材料一、二、三,运用唯物史观,分析我国推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性。
2024-05-12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10 . “晚明与晚清”

材料一 “晚明”在中国历史演进中具有独特性。关于“晚明”起讫时间的讨论,一般学术界把万历(1573年始)到明代灭亡前这一段时期看成是晚明时期。关于“晚明”的时代定性问题,目前学界以“晚明”为题的一些专著虽有研究视角之差异,或重视明代外部环境,以对外交往与货币形态为切入点,或强调明代历史演进过程中的自我变异态势与趋向,其结论无不以晚明为一个转型的时代为旨归。

——摘编自李佳《君主政治的演进与权力关系格局》等

材料二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这些思考并没有真正“醒世”,20年光阴在昏睡中丧失。洋务运动30年,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经过庚子(1900年)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无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视角,结合所学,简述“晚明为一个转型的时代”。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的起讫时间,结合所学,简要阐释“洋务运动30年,构成了近代化一小步”。综合上述材料,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用一个核心词提炼“晚明”与“晚清”的时代特征。
2024-05-12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温州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