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英国咖啡馆

材料   咖啡因超过了包括尼古丁和酒精在内的其他所有药品,成为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药物。在天然产品的国际贸易中,仅有石油的贸易额高于咖啡。但是,除了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个弹丸之地,大半的人类历史长河并没有将咖啡纳入其中。只是在最近四个世纪,它才进入消费市场。

1652年,伦敦出现了英国第一家咖啡馆。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

18世纪中叶以后,伦敦的咖啡馆出现了新的变化。辉格党人愿意光顾“斯米纳”等咖啡馆,托利党人则经常聚会于“怀特”等咖啡馆,经纪人喜欢聚集于“乔纳森”咖啡馆,法律界人士集中于骑士团圣殿附近的咖啡馆。寻常百姓逐渐成为咖啡馆社交场所的边缘化群体。19世纪四十年代前后,满足贫穷工人需要的咖啡摊应运而生。

除咖啡外,茶也是英国重要的饮品之一。1606年前后,茶第一次作为商品进口到欧洲。1658923日,伦敦报纸上第一次出现了茶的广告。不久,茶逐渐走进英国咖啡馆,但直到17世纪末,饮茶在英国仍然是一个新鲜事物。18世纪英国的茶叶需求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英国人对茶的热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主要的西方国家。在整个18世纪,咖啡馆都是提供茶饮料的主要场所。

——摘编自【英】马克曼·艾利斯《咖啡馆的文化史》等

有学者认为,咖啡馆的历史不仅是“经济史”,同样也是“社会史”。结合英国咖啡馆的变化,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看法。
2024-05-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资本论》与工厂制度。

1867年马克思出版了《资本论》,对19世纪的英国工厂制作了全面深入的分析。马克思指出,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生产,现代工厂代替了原先的手工工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产关系开始形成。工厂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效率、原材料的节约进行管理,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但另一方面,资本家“把工作日延长,使之超出工人只生产自己劳动力价值的等价物的那个点,并由资本占有这部分剩余劳动”。在劳动纪律方面,为了保证机器不停止运转,工厂主对于工人进厂、离厂、休息、吃饭的“关心”,比起对工人的生存更加“关心”。工资制度方面,在雇佣劳动下,工人的无酬劳动都被工资所掩盖,这就是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欺骗性所在。

——摘编自范漪鑫《论<资本论>对19世纪英国工厂制度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资本论》中有关工厂制度评价的理解。
3 . 近现代战争所引起的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不仅是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标志。

国际体系

主要内容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1648年)

明确规定国家关系中国家主权的独立性、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强调国际条约的神圣性并规定对违约国可以实施集体制裁;通过召开国际会议,解决国际争端、恢复和平。

维也纳体系
(1815年)

把欧洲所有的主权国家(除了土耳其)都包括在内;恢复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瑞典、荷兰等封建王朝原来的地位;用小国和弱国的领土对战胜国进行补偿,再次重新划定了欧洲的政治版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9-1921年)

对战败国进行严惩;有限承认民族自决权;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关系并限制海军军备;以“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作为它们共同侵略中国的基本原则等。

雅尔塔体系
(1945年)

彻底铲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重新绘制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欧洲被一分为二,分别处于美苏的控制之下;建立联合国;对殖民地和国联委任统治地实现托管计划,提倡和平、民主、独立原则。

——摘编自徐蓝《战争、国际关系体系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时代背景,从以上四个体系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
4 . 赫梯文明

材料一   赫梯人是古代印欧人的一支。公元前19—前18世纪,赫梯人从半游牧半农耕的状态进入到定居、建设城邦和建立王权国家的阶段。大约在公元前1595年,国王穆尔什里一世率领军队洗劫了巴比伦城。此事在古巴比伦人的编年史中只是轻描淡写,而赫梯人在文献中写道:“他远征巴比伦,征服了巴比伦城,并且打败了胡里特人。他把俘虏和战利品带回(首都)哈图沙。”

赫梯人的法的思想体现在诉讼文献、训诫文献、祷文和政令等文献之中。赫梯法典在传承、修改过程中,量刑趋于缓和,刑罚趋于减轻,最终留下了200条。

赫梯人是创造文明的主体,但不是唯一创造者。土著的哈梯人从事农业、冶铁等手工业生产,并主持宗教生活。来自两河流域的专门人才在文字、语言、医学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叙利亚等地的经济文化成就也通过商贸往来得以传入。赫梯人掌握了楔形文字的书写方法,使用的象形文字完全不同于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

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赫梯王国受“海上民族”的冲击而崩溃,赫梯文明从此“失落”,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考古学家才使赫梯文明“重见天日”。

——摘编自李政《赫梯文明研究》

材料二   出土的赫梯人泥板文书的内容包括:(a)一系列的王室《年代记》,叙事性地记载了国王的军事功绩;(b)国王和外国统治者以及臣属统治者之间签订的条约;(c)国王(有时是王室成员)外国统治者、臣属统治者和高官之间的往来信件;寅布王位继承等事项的敕令或公告;(e)节日文献,阐述了很多年度敬神庆典中要遵循的程序——也告诉我们很多赫梯人的宴会和娱乐活动;(f)200条赫梯法典的副本,它告诉我们当时社会的罪行与处罚,包括婚姻、农业和商业等条款;(g)传说和神话文献,有些源于赫梯人之前的安纳托利亚居民,有些源自相邻的其他居民。

——摘编自【澳】特雷弗·布赖斯《安纳托利亚勇士:赫梯人简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赫梯文明及其研究方法的认识。
2023-07-15更新 | 90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外关系

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呈交了英王乔治三世给乾隆帝的信,其要求被乾隆帝在复信中一一加以拒绝。具体情况见下表:

英国所提的要求清朝拒绝的理由
派使者常驻北京与天朝体制不和,断不可行
加强贸易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浙江宁波、珠山、直隶天津等地泊船贸易向来西洋各国前赴天朝贸易,俱在澳门设有洋行收发各货,由来已久。却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若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在京城设商馆,收贮货物京城为万方拱极之区,体制森严,法令整肃,从无外藩人等在京城开设货行之事。尔国欲在京城立行之事必不可行
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以供商人停歇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在澳门居住之英商出入自便向来西洋各国夷商居住澳门贸易划定住址地界,不得逾越尺寸。若毫无限制,恐内地民人与尔国夷人间有争论
减免关税夷商贸易往来纳税,皆有定则,西洋各国均属相同。惟应照例公平抽收,不能偏颇
在中国传教天朝自开辟以来,圣帝明王垂教创法,四方亿兆率由有素,不敢惑于异说。夷人妄行传教,尤属不可

——依据乾隆帝给英王的复信(斯当东所著《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整理


有人说,乾隆帝与英国使节的交涉,体现了两种文明在多个领域的碰撞。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该观点的认识。
6 .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乐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宋元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
7 . 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材料   1694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纸币英镑,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717年,铸造金币,确定1盎司黄金合317先令10.5便士。从此,英镑按黄金固定了价格。1816年,英国通过“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形式正式确认金本位制(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此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采用金本位制。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英镑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不仅在英国殖民地和附属国广泛使用,而且被其他国家用作外汇储备和对外结算货币,在国际金融领域里占据了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对美元汇率不断下跌。此后,英镑地位更加衰败,无力同美元相抗,只能追随美元浮动。

——摘编自薛艳《英镑的兴衰与现实选择》许国云《谈谈英镑的变迁》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
2021-03-30更新 | 506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练习高二历史试题
8 . 【考古公开课】

材料一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好的名称)名之。

——【汉】司马迁《史记》

注:司马迁著《史记》时住在长安城。

材料二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杜牧《阿房宫赋》

材料三秦阿房宫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

——【宋】宋敏求《长安志》

材料四 2002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秦阿房宫遗址进行考古勘探。遗址位置如图所示。


考古资料表明,除了阿房宫前殿遗址外, 其他地方再没有属于阿房宫的建筑。阿房宫的核心建筑前殿没有最终建成,只完成了夯土台基及其三面墙的建筑。阿房宫前殿遗址未发现被火焚烧的痕迹。

——摘编自李毓芳等《阿房宫前殿遗址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进行作答。
(1)围绕“阿房宫是否建成、是否被烧”的话题,谈谈你对其历史真相的看法。(要求: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判断其价值,利用不同类型的史料对问题进行互证。)
(2)综合以上材料,判断材料二杜牧关于阿房宫的说法是否准确,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意图加以评述。
2020-07-1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主题四:历史学习和思考的方法

方法一:跨越时空的对话针对东周的乱世,孔子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商鞅认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1)概括材料中孔子和商鞅的主张;结合所学,概述各自主张出现的背景。

方法二:史论结合的阐释许倬云《从历史看组织》中讲到,北魏政权的融合工作可以由几个方面看。北魏所做的工作,可分为几个步骤,①第一个步骤是稳定人口,恢复农业生产。第二个步骤比较困难,就是要离散部落成为国民。在这一基础上,②北魏又进行了彻底的重组工作。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使鲜卑政权与汉人大族融合。


(2)从①、②两句表述中任选一句,运用史实加以说明;结合所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方法三:中外关联的考察

1683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中国进入“康乾盛世”。

1688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了四位耶稣会士远渡重洋,赐名为“国王数学家”。这几个人很快被康熙帝所接受。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国会通过《权利法案》。

1699年,路易十四赐名法国科学院为“巴黎皇家科学院”,并制订了章程,经费由国王提供。科学院致力于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科学院成员可以自行决定研究内容。

1713年,康熙帝设立“算学馆”,翻译西方历算著作,编写《律历渊源》等书籍,被西方人称为“皇家科学院”。《律历渊源》编纂完成后,算学馆终结。


(3)请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谈谈你对“康熙时代的中国”的认识。
2020-07-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以上两税法的背景资料,并结合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资料:两税法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u)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新故相仍,不知纪极。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徒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 226

材料一 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身为宰相)《翰苑集》卷 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 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白居易集》卷 2《重赋》

材料二 今天看来,杨炎创行的两税法的确有着界标性的意义:

其一,征收对象面扩大了。即使不增加每户每亩的税额,国家的收入也会增加,这便从大背景上减缓了中下层平民的税役负担。

其二,更主要的,是改变了租庸调征收以人丁为本的方式,实行以土地为依据征税的新方法。地税是履亩而税,户税虽然按户征派,但分户等高下,户等又依据资产主要是王地多少来划分,事实上也是依据地亩而征;分夏、秋两次征收,以适应当时大部分地区普及二作制的情况,也反映出两税与地亩的密切关系。这个变化是由于均田制崩波后各民户土地占有不均,并且悬殊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导致的,杨炎的主观目的是保证税收的顺利实现,在客观上却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不仅仅是因为科税由人丁转向地亩间接地松弛了官府对人丁的人身控制,也不仅仅是因为改变了以往各民户占有土地数量不同而租调无差别地征收的弊病, 使中下层农民减轻了负担,使税收趋向合理化,这只是对当时的积极作用;更应看到的是, 按地亩征税顺应了税制发展的历史趋势,结束了汉末以来赋役制度的混乱状态,并为宋代以后的税制理顺了方向。

——曹大为、赵世瑜等《中国大通史》


阅读材料,谈谈你对两税法不同看法的认识?(逻辑清晰,史论充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