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工业革命”,也有文献将其称为“产业革命”。“工业革命”在《辞海》中被定义为:“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产业革命”,最早出现于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此文将英国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工业交通运输、农业等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定义为“产业革命”。1984年,钱学森在《科学技术讲座》的演讲上将产业革命定义为“生产体系在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方面的飞跃变化。它是因为生产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飞跃”。由此可见,《辞海》中有关工业革命的第二个涵义与产业革命的定义几乎相同,即工业革命不仅使第二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而且还将扩散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引发其他众多产业生产或组织方式发生巨变,并促使人类社会生活方式出现革命性变化。

——摘编自田露露韩超《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演进、趋势研判与中国应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良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重要手段。任何历史评价都应回归到特定的历史时期,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出发,而不应站在如今的时代环境下,以现代人的认知眼界和评价标准去对前人的历史事件求全责备,得出无谓的事后结论。改良在历史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确实能以较小的代价换取历史进步,在维持国家秩序稳定的情况下实现社会发展。但是,近代中国的一些局部改革不能有效缓解尖锐的社会矛盾,不能有力地实现民族独立,更不能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历史证明,近代中国尖锐的国内矛盾和严峻的国际形势没有给予改革以充分的历史条件,局部改革面临着不可化解的强大阻力,难以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据苏歆《浅谈近代中国的改良与革命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晚清政治改革”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2-10-14更新 | 43次组卷 | 4卷引用:黑龙江省伊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